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15篇
地质学   15篇
海洋学   2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黑碳是由生物质和化石燃料不完全燃烧生成的碳质混合物。由于黑碳含碳量高,具有芳构化的分子结构,可在自然环境中长期存在,因此黑碳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组分。虽然近年来有关黑碳的性质以及黑碳在地球各圈层中的循环通量及储量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需进一步厘清其源汇过程,探讨黑碳在全球碳循环中的作用。初步梳理了全球黑碳循环的路径、通量、时间尺度的相关数据,分析总结了海洋黑碳源汇过程中的迁移机制及相关制约因素。分析认为:海洋沉积物是黑碳的巨大储库,储量达569~1 380 Pg,黑碳可在海洋沉积物中持续存在数千年,符合当前“碳中和”背景下“有效碳汇”长周转时间这一重要条件;同时,黑碳在环境中的周转循环时间一般长于生物质碳,对全球变暖具有负反馈效应。因此,黑碳入海沉积是一种有效的海洋碳增汇和碳封存手段,可能是实施碳的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战略的有效途径。通过总结与评估海洋沉积物中的黑碳在“碳中和”领域的战略价值和气候意义,认为在生态环境友好的前提下,应积极调控生物质燃烧成因的黑碳的生产源头,优化黑碳入海沉积路径和埋藏海域,充分发挥黑碳在海洋负排放中的积极作用,为我国海洋“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提供...  相似文献   
22.
为了恢复震动波能量在传播过程中产生的衰减损耗,提出基于褶积原理求取品质因子Q的方法与改进广义S变换相结合的反Q滤波法。通过震动波衰减补偿模型试验,对试验数据进行改进广义S变换的时频特性分析,得出了信号的能量分布情况以及时间频率对应关系;采用基于褶积原理求取品质因子的方法,得到时变Q值;对试验数据进行反Q滤波处理,使震动波能量得到了补偿。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反Q滤波法提高了对震动波能量衰减补偿的效果,拓宽了地震资料的频带,提高了地震资料分辨率,有利于进行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深部信号增强和油气藏预测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23.
在河北秦皇岛柳江盆地鸡冠山新元古界青白口系长龙山组石英砂岩中发现有海绿石.对海绿石宏观特征分析表明,砂岩中海绿石的含量随着颗粒直径的减小而增大,含量大多为5%~20%.综合野外露头勘验、岩石薄片显微镜下观察和样品扫描电镜观察,对海绿石微观特征分析表明,长龙山组大多为晕边状和颗粒状,也可见其他形态,分析认为该区海绿石属于...  相似文献   
24.
运用山西大同、阳曲Ms4.6两次地震序列,结合震区地质构造和震源机制解等资料,初步探讨了大同、阳曲两次地震余震强度与科里奥利力效应的关系。表明不同的衰减特征与这两次地震的破裂机制、所处构造部位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25.
新一代CDSN台站磁带,是重要的CDSN数据存贮介质。本文叙述了编制程序解折其数据记录格式方法和实验过程,通过对实验结果讨论分析,揭示了该磁带的数据记录格式。  相似文献   
26.
采用Matlab的小波变换方法,对山西省数字化台网记录的爆破、塌陷与地震信号进行了6层多尺度分解,通过比较、分析,得出爆破、塌陷与地震信号在各层分解后存在一定的差异,该研究为识别非天然地震中的爆破、塌陷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7.
单台多震和达法研究山西地区的波速比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山西数字地震台网2001年1月~2014年10月ML≥2.0地震震相到时数据,利用单台多震和达法计算山西地区波速比,并结合2010年3次MS≥4.5地震探讨地震前后波速比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3次地震前远台波速比异常出现时间较早,为震前6个月至1年;而近台波速比异常出现时间相对较晚,为震前10天至2个月不等,因此可通过远台、近台所围限的范围来缩小地震预测地点。东山台计算结果表明,发震时刻残差大小会影响波速比变化细节,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首先确定每个台站发震时刻的残差阈值,以确保波速比计算结果的科学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28.
目的:通过分析纤维板层型肝癌的CT/MRI影像学表现,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率。方法:通过RIS/PACS系统获取病理诊断为纤维板层型肝癌的患者7例,对CT/MRI影像学表现进行描述,并探讨其特异性征象。结果:纤维板层型肝癌影像学表现具有特异性,可以作为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依据。CT/MRI表现:一般直径>10cm的单体肿瘤,边界清晰。无肝硬化背景。肿瘤实质成分动脉期混杂强化为主、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强化趋于均匀。肿瘤内部见星状低密度影,增强可能延迟强化。结论:CT/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异性,可以进行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9.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河口区盐水入侵预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0.
胡家昱  刘丙军 《水文》2019,39(2):7-13
为定量探究城市河流变化驱动成因,以2005~2010年佛山市中心城区为例,分析了河网水系演变及其驱动因子,根据河网水系变化与其驱动因子间一对多的映射关系,借助空间自回归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别从整体和局部分析了两者间的统计关系,结果表明:(1)末级河流长度减少量占各级河流总变化量约92.3%,变化最为显著,而城镇用地对水田、工业用地对水域的侵占以及农业活动则是影响末级河流的主要驱动因子;(2)整体来看,末级河流受建设用地扩张,尤其是工业用地扩张的负面影响程度最大;局部来看,各驱动因子的负面影响程度在不同空间位置上存在差异,以水田-城镇用地因子为例,其在罗村、老城区和桂城的交界区域以及南庄、罗村和老城区的交界区域负面影响程度较大;(3)空间自回归模型对区域河网水系变化与其驱动因子间的关系有整体、直观的把握,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则能够描述驱动因子影响的空间非平稳性,有利于获取局部信息,结合两种模型的特点能够更加全面地刻画河网水系演变的驱动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