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2篇
  免费   122篇
  国内免费   157篇
测绘学   48篇
大气科学   180篇
地球物理   83篇
地质学   360篇
海洋学   75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41篇
自然地理   4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8 毫秒
821.
目的:研究多原发肺癌(MPLC)的临床、病理及CT表现,分析其预后及生存相关因素,为其临床诊治及预后评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2009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在我院确诊并至少具有3年随访数据的MPLC患者共93例,分析其临床、病理及CT资料,并进行生存分析检验。结果:93例患者中,同时性多原发肺癌86例(92.5%),异时性多原发肺癌7例(7.5%);男性47例(50.5%),女性46例(49.5%);发病年龄39~79岁,中位年龄58岁;有吸烟史33例(35.5%);肺气肿22例(23.7%);Ⅰ期患者62例(66.7%),Ⅱ期12例(12.9%),Ⅲ期15例(16.1%),Ⅳ期4例(4.3%)。93例患者中共有205个原发肿瘤病灶,以腺癌为主(94.2%),最大径0.4~8.3cm,中位数1.9cm。CT多表现为双原发肺癌(81.7%),48例(51.6%)为肺部实性结节/肿块伴GGN,30例(32.3%)为多发GGN;病灶有分叶148例(72.2%)、毛刺118例(57.6%),血管集束征115例(56.1%)、胸膜凹陷征125例(61.0%)。术后3年总体生存率为94.6%,无病生存率为84.9%。吸烟史(P=0.016)、肿瘤最大径(P=0.036)、胸膜凹陷征(P=0.045)、支气管截断征(P=0.024)为影响MPLC患者无病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MPLC以腺癌最常见,最大肿瘤病灶多具有原发性肺癌的典型CT表现;肺部实性结节/肿块伴单发或多发GGN、肺部多发GGN应首先考虑到MPLC的可能。MPLC的预后较好,吸烟史、肿瘤大小、胸膜凹陷征、支气管截断征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相关因素,早期诊断及手术治疗可使MPLC患者获得较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822.
我国天文大科学设备郭守敬望远镜(Large Sky Area Multi-Object Fiber Spectroscopic Telescope,LAMOST)、慧眼硬X射线调制卫星(Hard X-ray Modulation Telescope, HXMT)以及500 m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 FAST)陆续建成使用,急需大量从事天文前沿科学研究的创新人才.然而,天文专业发展的区域分布不均衡严重影响了天文专业人才的培养.贵州师范大学立足于天文学科发展需求和贵州省省情,成立了“南仁东”创新人才实验班(简称南仁东班).同时,贵州师范大学通过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院校协同,借助其教育和科研资源优势,探索与实践了科研型天文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在课程思政、人才培养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院校协同,培养科研型天文创新人才”的人才培养模式对西部地区乃至全国开展天文专业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823.
红外热象仪在岩石力学遥感基础实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岩石力学性质实验中,使用AGA红外热象仪观测到随岩石应力的增加,岩石表面红外辐射温度升高;由岩石破裂处观测到岩石内部增温一般在2—4℃。也观测到随应力变化,岩石红外辐射温度场的变化过程,即随岩石应力增加,在弹性形变期其表面红外辐射温度呈上升趋势,在塑性形变期呈下降趋势,之后岩石破裂。这是很有重要意义的一种物理现象。热象仪的观测结果为红外遥感观测地应力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24.
无人机双拼相机低空航测系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介绍一种新近研制成功的无人机载双拼组合相机低空航测系统,包括其组成结构、双拼组合宽角数码相机原理、数据处理软件以及利用该系统进行大比例尺测图的生产流程;最后给出示范工程的结果。理论与实践证明,对于同一架飞机、同一地点、同一航高而言,装备双拼相机比装备普通单相机,飞行效率可提高一倍。  相似文献   
825.
苍绎铁矿带会宝岭铁矿床为大型隐伏沉积变质岩型铁矿床,矿山涌水量大、排水成本高,且对矿山安全生产构成了威胁。治水前,矿山正常涌水量约530m3/h,其中已探明的封闭不良钻孔涌水量163.5m3/h,占矿山涌水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针对封闭不良钻孔的涌水量、水压、充水水源等特征进行分析,首次在深隐伏铁矿床中提出了孔底点注浆、分段泄压注浆、截水墙注浆止水3种井下注浆止水技术,建立了隐伏铁矿床封闭不良钻孔井下注浆止水体系,并取得了较好的止水效果,对类似矿山的封闭不良钻孔的止水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26.
本文对郗山稀土矿进行实物地质资料数字化工作的基础上,重点对该矿钻孔岩心进行高光谱扫描,利用光谱诊断特征进行蚀变矿物识别,识别出热液蚀变矿物主要有蒙脱石、伊蒙混层、伊利石、高岭石、碳酸盐矿物、金云母、绿泥石、白云母、蛋白石、石膏等,其中与稀土矿化关系密切的主要为金云母、绿泥石,总结了蚀变分带特征,提取主要蚀变矿物的光谱特征参数,实现主要蚀变矿物在钻孔垂向上的半定量表达。对主要蚀变矿物各自特征峰位置进行特征峰位移统计,发现主要蚀变矿物各自特征峰位移明显区域与矿化(矿体)段(热液蚀变带区域)具有良好对应一致性。其中,Al-OH峰位,即2200nm特征峰位置(Pos2000),在2190~2220nm之间进行“漂移”,且普遍大于2205~2210nm部位能准确指示热液蚀变带区域,可用于指示成矿环境,确定找矿方向及预测找矿,是郗山矿区稀土矿体找矿的又一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827.
<正>法治建设一直被视为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强调了法治建设对于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了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依法行政、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强化司法公正等措施,以推进法治建设为保障,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自然资源法治建设是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28.
针对融合规则中活动度量构建的单一性和脉冲耦合神经网络(pulse coupled neural network, PCNN)参数设置的主观性问题,提出一种非下采样剪切波变换(non-subsampled shearlet transform, NSST)域内结合低级视觉特征和参数自适应PCNN(parameter adaptive PCNN,PAPCNN)的遥感影像融合方法。首先将全色影像和多光谱影像YUV颜色空间的亮度分量Y通过NSST分解得到高频和低频子带,其次利用基于低级视觉特征的融合规则对低频子带进行融合,结合局部相位一致性、局部突变度量和局部能量信息3个低级特征构建新的活动度量;然后采用PAPCNN模型对高频子带进行融合,将多尺度形态梯度作为模型的外部输入信号;最后依次进行NSST逆变换和YUV逆变换,得到融合影像。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对不同平台和不同地面特征的遥感影像都能表现出较好的效果,相较于其他11种方法,在所有评价指标上均表现优秀。所提方法能够较好地保留原始影像中的空间信息和光谱信息,可以提供优势互补的融合影像。  相似文献   
829.
强火山活动是气候变化的重要自然驱动因素,可导致中国降水出现年际或年代际变化,甚至极端的旱涝现象。探究位于中国邻域的印度尼西亚—菲律宾一带的强火山喷发与中国旱涝分布格局的关系,有助于阐释中国旱涝发生的时空规律及机制,为预测未来火山爆发可能导致的降水异常提供借鉴。本文基于1500—2000年期间世界强火山活动和中国旱涝资料,运用时序叠加分析的方法辨识了印度尼西亚—菲律宾一带的强火山喷发后中国旱涝在年际尺度上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对1815年Tambora火山喷发进行案例分析。结果表明印度尼西亚—菲律宾一带的强火山喷发对中国的旱涝格局有一定的影响:强火山喷发后第0年至第2年,中国中东部各站点的整体变化为偏涝;在第3年,整体出现了偏旱的转变,且变化幅度相比其他年份较大;就地区而言,喷发后华北、华南地区分别出现了由旱转涝、由涝转旱的变化,并且这些变化大概持续了2~3年,随后2个区域均恢复了喷发前的旱涝趋势;印度尼西亚1815年Tambora火山喷发后0~3年,中国以涝情为主,但发生涝情的区域逐年在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830.
基于野外露头、钻井岩心、测井及薄片等宏观及微观资料,对四川盆地茅口组的沉积相展布特征,储层类型、主控因素及分布规律展开了系统研究并取得以下认识:①茅口组沉积已不再受加里东期古隆起控制,沉积格局更多是受到峨眉地裂运动造成的北西-南东向断层的影响;②茅口组主要发育碳酸盐缓坡、斜坡及盆地3个主要相带,其中茅口组中晚期高位域发育的浅水缓坡高能滩是最有利的储集相带;③茅口组主要发育孔洞-孔隙型白云岩和岩溶缝洞型石灰岩2类储层,高能生物碎屑颗粒滩是茅口组2类储层形成的物质基础,早期白云石化作用是白云岩储层得以保存的关键因素,而构造运动及古岩溶作用是石灰岩储层发育的重要条件;④白云岩储层主要分布在雅安—乐山以及盐亭—广安地区,岩溶缝洞型石灰岩储层在全盆地均可见,但在泸州—开江古隆起范围内最为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