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6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84篇
测绘学   40篇
大气科学   92篇
地球物理   49篇
地质学   191篇
海洋学   56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41.
442.
近日,内蒙古气象局乌兰局长在包头市气象局杨耀芳局长、童振宇纪检组长陪同下深入包头市各基层台站检查指导工作。  相似文献   
443.
2004年11月初,福建省国土资源建设用地报件网上审查系统正式启用,今后,福建省辖区范围内84个县(区)级单位都可通过网上审查系统上报建设用地报件材料,省国土资源厅和各设区市国土资源局在网络上对上报报件进行会审,并在规定的时限内反馈审查意见。该系统首次在国内实现全省范围内建设用地报件省、市、县三级网上审查,系统建成标志着覆盖全省的省、市、县国土资源网络已互联互通,全省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建设步入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444.
介绍了古城1井钻井技术,包括井身剖面结构优化设计、近平衡钻井技术和取心技术,这些技术的应用有效地解决了深层井难以开发的问题,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445.
开采地下水引起的地面沉降 由于地下发生变化引起地表高程降低形成了地面沉降。人类活动引起的地面沉降主要是:开采地下水,从地下储集层开采石油和天燃气。石灰岩含水层的溶解(灰岩坑),地下矿井的塌陷;有机土壤排水,干土壤的起初变湿(渗水压实作用)。美国每个州都有地面沉降发生(图1)。  相似文献   
446.
新疆甘肃交界红柳河蛇绿岩中伸展构造与古洋盆演化过程   总被引:10,自引:12,他引:10  
红柳河蛇绿岩中保存了大量伸展特征构造,如堆晶辉长岩层中发育丰富的辉长质糜棱面理、伸展褶劈理、小型韧性低角度正断层、韧-脆性共轭正断层和脆性正断层等伸展变形构造。蛇绿岩中伸展变形构造经历了完整的变形序列:从韧性变形、经韧脆性变形到脆性变形。构造几何学关系表明这些构造形成于红柳河古洋盆闭合之前洋壳扩张过程中。^40Ar/^39Ar年代学的研究确定了红柳河古洋盆演化的过程:洋盆扩张发育在462Ma之前,并在412Ma前闭合。  相似文献   
447.
448.
马铃薯“主粮化”战略要求在不挤占三大主粮的前提下提升国家马铃薯种植面积和产量。已有关于马铃薯种植空间布局的研究缺少定量支撑的相关优化证据。本文结合统计数据分析中国马铃薯的消费结构及其消费量的变化趋势,应用ARMA模型预测中国2022—2040年马铃薯年均需求量。结合耕地空间分布数据和马铃薯县域种植面积数据,应用GAEZ模型以适宜性等级作为优先级对未来中国马铃薯种植布局进行县域尺度空间推演,提出未来中国马铃薯县域尺度的种植空间布局优化方案。结果表明:① 1961—2019年,中国马铃薯的总消费量由1290万t增加到了9152.5万t,其中食用消费结构变化最为显著。② 2022—2040年,中国马铃薯年均需求量为1.10亿t,基本适宜及以上程度马铃薯种植区域共计5423万hm2,种植其中532万hm2可满足相应消费需求。③ 基于适宜度指数的未来中国马铃薯最优生产布局为东北一季作区、华北一季作区、西北一季作区和西南一二季混作区(包含55个县级区域)。建议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统一的原则,推动马铃薯种植布局优化升级。研究结果能够为中国粮食安全政策制定和马铃薯种植空间布局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49.
遥感影像解译样本数据在采集过程中,需要对地面照片、影像实例、样本数据库进行结构化整理,形成数据格式统一、存储结构规范、逻辑关系严密的成果。基于构建的方法模型,提出了一种一体化整理方法,利用Bresenham图形绘制算法,以及栅格、矢量、数据库数据编程接口,解决了各环节自动化处理问题,实现了影像实例采集、地面照片视野范围图形栅格化、数据库信息采集与录入、成果组织与结构化输出等自动控制,从而实现了一体化自动整理。试验表明:提出的方法和研发的软件能显著提高整理效率和质量,可为遥感影像解译样本数据整理提供可靠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450.
2014年3月广东一次飑线过程观测及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2014年3月31日广东省一次飑线过程进行了观测资料分析和数值模拟研究。观测资料分析表明:飑线发生在强低空垂直风切变和"上干下湿"的水汽垂直分布的环境条件下。在强盛阶段,飑线上的对流单体多表现为强降水超级单体,有明显的有界弱回波区(BWER)和回波悬垂结构。飑线前沿有明显阵风锋,后侧有弱回波通道,弱回波通道和后侧入流急流(RIJ)相对应,RIJ维持时间较长,对"弓"形回波的形成、地面大风、飑线的维持和快速移动具有重要的作用。模式输出的高分辨率资料分析表明:在减弱阶段飑线移入残留的冷池中,冷池得到加强,此时西南暖湿气流加强,飑线二次发展。成熟飑线的三维结构表现为低层为2支入流、高层为2支出流,且前侧出流速度较快,使得气流倾斜上升,容易形成悬挂回波和弱回波区(WER)。后侧入流下部(600 h Pa高度层以下)的辐散下沉气流是地面大风形成的原因。对流两侧的"涡旋串"(Vortex bunch)对冷暖空气加速入流、对流发展强度和高度以及对流的长时间维持有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