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2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8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1.
郑常青  徐学纯  M.Enami  T.Kato 《世界地质》2005,24(3):236-242
新疆阿尔泰地区的红柱石-矽线石型递增变质带,由绿泥石-黑云母带、黑云母-石榴石带、石榴石-十字石带、十字石-红柱石带和矽线石带组成;递增变质作用峰期温度、压力分别为T=580~680℃、P=4.0~5.1kbar;递增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中含有丰富的独居石副矿物,而且Th-U-Pb含量比较高,适合电子探针独居石化学法定年。依据电子探针独居石Th-U-Pb化学法(CHIME法)定年,变质时代为(262±10)~(264±22)Ma。表明红柱石-矽线石型递增变质带形成于二叠纪中期,为古亚洲洋闭合时间提供了直接的年代学依据。  相似文献   
72.
选取了湖北英山东冲河含有含水矿物黑云母和角闪石的退变质榴辉岩块状样品, 在0.1 GPa的恒压下, 分别进行了750、800、850、900℃四个温阶、恒温加热4 h的开放体系的脱水部分熔融实验.熔融从含水矿物的脱水暗化开始, 850℃时出现玻璃质熔体.镜下观察显示, 熔体主要分布在后成合晶边界、熔融程度最高的样品顶端、石英颗粒边界及裂隙内部这3个局部熔融体系内.受局部体系内部物质组成的控制, 同一温阶、不同体系内的熔体成分变化很大, 呈基性、中性和酸性.随着温度的升高, 同一体系内的熔体成分均向酸性方向演化.该实验结果表明, 恒压下局部熔融体系内物质组成的不同和温度的变化是影响熔体成分的2个重要因素, 这为理解榴辉岩块状样品的脱水部分熔融行为及与其他基性变质岩类的熔融行为进行对比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3.
大兴安岭十二站晚古生代后造山花岗岩的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隋振民  葛文春  徐学纯  张吉衡 《岩石学报》2009,25(10):2679-2686
东北大兴安岭地区的十二站岩体主要由钾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组成.钾长花岗岩的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为298Ma,属于晚古生代岩浆活动的产物.十二站岩体岩石化学以高钾(4.82%~6.06%)为特征,属于钾玄质系列,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REE和Rb、Th、K等)而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P、Ti等),显示后造山花岗岩的特征,是兴安地块与松嫩地块碰撞拼合后后造山阶段的产物.岩体的Hf同位素将大兴安岭北部兴安地块的地壳增生时间限定在显生宙,而额尔古纳地块地壳增生主要发生在新元古代-显生宙,暗示两地块具有不同的早期地壳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74.
研究区主要由麻粒岩相变质的孔兹岩系组成,经历了初期、主期、峰期和晚期四个变质阶段。采用多种矿物对地质温压计方法估算,各变质阶段的温压条件分别为650~700℃,0.56Pa:670~837℃,0.53~0.74GPa;687~911℃,0.34~0.57GPa;650℃,0.35GPa。温压条件的变化反映了变质作用的动态演化特点。本区变质作用演化经历了增温增压、等温降压和降温降压三个动力学过程,表现为顺时针的P-T-t轨迹。具有典型大陆造山带环境的变质演化特点和动力学机制。  相似文献   
75.
对南部林波波带的晚太古代麻粒岩地体及其与花岗岩-绿岩地体的直接关系按顺序描述如下:(1)地质填图;(2)变质相的分布;(3)主要剪切带的分布;(4)电阻率测深;(5)重力分布;(6)磁法测量;(7)地质年代学;(8)反射地震波。高级麻粒岩地体可被分为中部带(CZ)和南部边缘带(SMZ)。南部边缘带与花岗岩-绿岩地体相连,并存有较小的高级变质物质。这些不同地体被主要的壳型断裂所分开,而这些断裂也清楚地反映在这个地区的地球物理特征上。230km断面的最北端界线位于中部带,穿切南部边缘带,结束在南部被元古代Transvaal层序的基本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6.
具有50,000km~2面积的阿那巴尔地质主要由年龄为2.7Ga(Rcsen,1986)的麻粒岩、紫苏辉石斜长石片麻岩(紫苏花岗闪长质)和二辉斜长片岩(变质基性岩)组成。在这个序列的上部变质沉积岩占优势,石榴石片麻岩(变质硬砂岩,Rcsen,Dimroth,1982)和变质碳酸盐岩,它们组成分布在两个分离相带上的Khaptschan岩系,即东部带和西部带。变质岩层厚度的变化由最初的几米到200米(变质碳酸盐岩)和从几米变为1500米(石榴石片麻岩)。部分层序与最厚的变质碳酸岩层有关,该岩系的常见厚度为近于5000米。平均的地球化学数据表示在图1中,同位素比率的变化列在表中。造岩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分布型式允许推断石榴石片麻岩和变质碳酸岩是沉积成因的,而同位素数据指示  相似文献   
77.
近于东经71°和北纬110°,分布范围为500,00km~2的阿那巴尔地盾是西伯利亚地台结晶基底的北部窗口。地盾被缓倾斜的晚前寒武纪和早古生代的陆源岩石所包围。其最下部层序标志着结晶杂岩的构造活动结束。由海绿石的K-Ar法测定其年龄为1.6Ga以前。地盾由两套变质杂岩组成,太古代麻粒岩相变质的阿那巴尔杂岩占4/5的面积,而元古代角闪岩相的Iamujka杂岩仅占1/5。对于阿那巴尔杂岩的时代确定,锆石U-Pb不一致曲线指示其母岩形成于3.2Ga以前,麻粒岩的变质作用发生在2.7Ga,而Iamujka杂岩产生,角闪岩的变质作用发生在1.9Ga以前(Bibikova e.a.,1987)。阿那巴尔杂岩主要为紫苏斜长片麻岩(紫苏花岗闪长岩),其次为二辉石片岩(变  相似文献   
78.
内蒙古乌拉山区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地质特征及形成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9.
内蒙古乌拉山地区韧性剪切退化变质作用与金矿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学纯 《矿产与地质》1991,5(2):107-114
韧性剪切变质变形作用不但是变质变形作用过程,而且也是重要的成矿作用过程.韧性剪切变质变形带是金矿成矿的有利地段,但不是所有的韧性剪切带都可形成成金矿,只有具绿片岩相退化变质的韧性剪切带才与金矿有关.  相似文献   
80.
本文着重通过华北陆台北部冀东、密云、阜平、五台山、恒山、卓资—阳高、集宁、千里山等几个主要变质地区的热动力条件的研究,讨论其时空分布特点和演化规律,进一步研究变质作用特征和地壳演化的热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