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2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8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31.
哈马尔乌拉花岗斑岩出露于大兴安岭中段东坡,形成于早白垩世(K1),锆石U-Pb等时线测年分析结果表明,206Pb/238U表面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24.9±2.5 Ma.该花岗斑岩的化学成分显示高SiO2(71.262%~77.61%),平均值为74.48%;富碱(K2O+Na2O为6.32%~8.77%),平均值为7.46%;高K2O/Na2O比值(1.1~2.2);富铝,贫钙、铁、镁,岩石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微量元素Sr、Rb、Th、Ce富集,Zr、Hf、Sm、Y、Yb相对亏损.稀土分配曲线呈右倾型,轻稀土较富集,且分馏较好;重稀土相对亏损,分馏较差.具明显的铕负异常.结合形成的构造背景分析,该岩体属于晚造山期花岗岩类.  相似文献   
32.
基于接收阵列的时域地震波束形成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震勘探中,针对目的层地震数据信噪比较低情况,为改善信噪比,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接收阵列的时域地震波束形成方法(TSBBRA).该方法的理论依据是波束形成原理,文中通过对相控震源激发定向地震波场的分析,提出在反射地震勘探中,在信号接收端同样能生成定向地震波的思路.具体地,论文给出在地震数据集上先对单炮记录分组,再对组内记录时域内延时、叠加,生成对应定向地震波场的地震记录的方法.TSBBRA方法适于杂波干扰强,且杂波与目的层反射波方向不一致的地震条件.本文先通过波场模拟,展示了TSBBRA方法具有形成定向地震波场的能力;而后通过对比相控震源与TSBBBRA时间剖面,说明了TSBBRA方法的有效性;最后在吉林某油页岩矿区,用TSBBRA方法,分别针对浅层目标与深层目标,生成定向地震波数据.与原始数据相比,目标层信噪比提高了3~35 dB,在时间剖面上观测到的深部目标信号从200 ms扩展到1000 ms,TSBBRA剖面资料与测区附近区域的地质与地震资料一致.由此得出结论,TSBBRA方法有助于改善目的层地震资料信噪比,当关注深部目的层时,由于TSBBRA方法能有效压制噪声,因此可用于能够实现更大的勘探深度.实验中,我们给出了浅层勘探结果,由于本方法对震源及观测系统没有限制,实际应用中TSBBRA方法可作为深部资源勘探领域提高深部地震资料信噪比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3.
吉林省西部月亮湖沉积物的210Pb和137Cs测年及沉积速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吉林省西部月亮湖沉积柱中137 Cs和210Pb比活度测定的基础上,进行了沉积柱137 Cs和210Pb测年和现代沉积速率研究。月亮湖沉积柱在18cm和32cm处存在2个明显的137 Cs峰值,所对应的时标分别为1986年和1963年,据此时标计算的1963 2006年月亮湖的平均沉积速率为0.74cm/a,19862006年平均沉积速率为0.90cm/a。对比了CIC、CRS和CFCS模式的210Pb计年结果,其中:CIC模式的计年结果明显偏离137 Cs时标;64cm以浅沉积物的CRS、CFCS模式计年结果接近,并与137 Cs时标基本一致;但当沉积物的深度大于64cm时,CRS、CFCS模式计年结果具一定差别,鉴于此深度以下CFCS模式计年的指数方程的相关系数较低,其计年结果的代表性较差,因此,此深度以下采用CRS模式计年。根据CRS模式计年结果计算的月亮湖沉积速率为:1835 1898年平均为0.33cm/a,1898 1920年平均为1.09cm/a,1920 1961年平均为2.21cm/a,1961 2006年平均为0.94cm/a。沉积速率的年际变化反映了月亮湖及其流域内自然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34.
大兴安岭北部察哈彦岩体的Hf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察哈彦岩体位于大兴安岭东北部额尔古纳地块之上,主要岩性为斑状黑云母正长花岗岩.岩体中锆石呈自形晶,发育细微振荡生长环带,显示高的Th/U值(0.32~1.12),表明锆石的岩浆成因.锆石LA-ICP-MS U-Pb 定年结果为(236±1)Ma,属中三叠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察哈彦岩体未见变形,具有块状构造,地球化学显示为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富集LREE和Rb、K等元素,亏损Nb、Ta、P、Ti等元素,与后造山I型花岗岩特征相似,应形成于引张的构造环境.结合区域构造研究成果,其成因应与华北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碰撞造山后岩石圈伸展环境有关.察哈彦岩体的 Hf(t)值为-3.94~2.19,其模式年龄为1.1~1.5 Ga,与额尔古纳地块早古生代花岗岩和中生代花岗岩基本相同,表明额尔古纳地块地壳增生的时间主要发生在中-新元古代.  相似文献   
35.
黑龙江杂岩主要出露于牡丹江断裂以东,并沿其呈南北向带状展布于佳木斯地块西缘.有关于该杂岩的矿物成分和变质作用演变方面的报道很少,且前人的研究多集中在变质程度为绿片岩相-蓝片岩相的典型黑龙江杂岩.通过对出露于黑龙江东部滚突岭地区的斜长角闪岩进行了地球化学与变质演化研究,其岩石类型主要包括石榴黝帘斜长角闪岩和石榴黑云角闪片岩,结果表明该地区石榴黝帘斜长角闪岩样品明显富集元素K、Ti,亏损Hf,Ta/Yb比值低(0.09~0.16),轻稀土(LREE)相对重稀土(HREE)稍有弱亏损,稀土元素配分曲线为平坦型,类似于MORB的特征.石榴黑云角闪片岩样品微量元素K、Th、Ti明显富集,轻稀土(LREE)相对重稀土(HREE)弱富集,稀土元素配分曲线为右倾型,与洋岛玄武岩相似.斜长角闪岩的原岩既有形成于洋中脊环境的大洋拉斑系列玄武岩,也有少量形成于板内(大陆边缘)或洋岛环境的钙碱性系列玄武岩.斜长角闪岩经历了3个变质演化阶段,分别为高绿片岩相的进变质阶段(T=400~500 ℃,P=400~500 MPa)、低角闪岩相的峰期变质阶段(T=550~640 ℃,P=590~630 MPa)和高绿片岩相的退变质阶段(T=530~560 ℃,P=530~560 MPa),记录了从早期升温升压到后期近等温降压的顺时针P-T演化过程,表明斜长角闪岩的变质作用可能与佳木斯地块与松嫩地块的碰撞有关.   相似文献   
36.
选取江苏省东海青龙山含钠云母的石英榴辉岩块状样品,在0.1 GPa、920 ℃恒温加热4 h的条件下,进行了开放体系的脱水部分熔融实验.样品中含有钠云母、蓝闪石和绿辉石退变形成的后成合晶中的角闪石等含水矿物.该榴辉岩的熔融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含水矿物的脱水暗化、部分熔融和几乎全部熔融阶段.熔融从含水矿物的脱水暗化开始,玻璃质熔体首先出现在含水矿物边界.在不同的局部熔融体系内,熔体成分从基性到酸性,受到局部熔融体系内部物质组成的控制,与全岩化学成分无关.  相似文献   
37.
新疆冲乎尔地区的蓝晶石-夕线石型递增变质带由绿泥石-黑云母带、黑云母-石榴石带、石榴石-十字石带、十字石-蓝晶石带和夕线石带组成;递增变质作用峰期温度、压力分别为T=520~640℃,p=(4.5~5.8)×108Pa;十字石-蓝晶石带和夕线石带变质岩中含有丰富的独居石,而且Th-U-Pb含量比较高,适合电子探针独居石CHIME法定年,独居石CHIME法确定的变质时代为268±10~261±20Ma,与阿勒泰地区发育的红柱石-夕线石型(低压型)变质带形成时代(262±10~264±22Ma)一致,说明阿尔泰造山带蓝晶石-夕线石型和红柱石-夕线石型递增变质带是同一次大规模的构造热事件的产物,时代为二叠纪中期。  相似文献   
38.
喷流-热水沉积硅质岩对于矿床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青城子地区硅质岩系统的地质学、岩石学、矿物学的研究及对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等地球化学数据的分析,认为该地区硅质岩并不是来自陆源碎屑物质,也不是岩浆期后热液蚀变的产物,可能为来自海底喷流-沉积作用所形成的硅质与金、银、铅、锌硫化物一起聚集而成的一种产物,形成于浅海环境。结合区域地质构造演化特征,认为矿床早期存在热水喷流-沉积成岩成矿作用,在矿源岩阶段形成了金、银等金属元素的初步富集。硅质岩的时空分布规律为青城子地区进一步找矿工作开辟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9.
大港探区前第三系显微荧光分析及油气运聚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大港探区中区岩石粒间油气成因的显微迹象进行了荧光显微分析 ,对该区油气生成、运移、聚集及成藏规律进行了研究 ,并对油气资源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 ,港古井区油气运聚具有上下小、中间井段相对大的规律 ,反映出本区生产的油气可能来自侧向运移 ,而具规模性的油气运聚主要发生于中间井段 ;而扣井区油气运聚则表现出明显不同成熟度的油气从下向上的纵向运移特征。表明岩石矿物粒间油气成因的显微迹象荧光特征研究是评价油气藏的一个重要补充 ,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0.
大港探区前第三系显微荧光分析及油气运聚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大港探区中区岩石粒间油气成因的显微迹象进行了荧光显微分析,对该区油气生成,运移,聚集及成藏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对油气资源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港古井区油气运聚具有上下小,中间井段相对大的规律,反映出本区生产的油气可能来自侧向运移,而具规模性的油气运聚主要发生于中间井段,而扣井区油气运聚则表现出明显不同成熟度的油气从下向上的纵向运移特征,表明岩石矿物粒间油气成因的显微迹象荧光特征研究是评价油气藏的一个重要补充,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