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质学   13篇
海洋学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李典  邓娅敏  杜尧  颜港归  孙晓梁  范红晨 《地球科学》2021,46(12):4492-4502
近年来陆续有报道发现长江中游河湖平原广泛分布着高砷地下水,鄱阳湖平原与江北平原(古彭蠡泽)作为长江中游南北两岸典型的河湖平原,其地下水资源丰富,但砷的空间分布规律尚不清楚,区域供水安全存在风险.本研究在两个区域系统采集98个浅层地下水(< 40 m)样品和8个地表水样品,通过水化学、氢氧稳定同位素分析,查明地下水中砷的空间分布异质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江北平原浅层地下水砷含量为0.65~956.72 μg/L(平均值210.78 μg/L),高砷地下水集中分布于长江古河道;鄱阳湖平原浅层地下水砷含量为0.09~267.45 μg/L(平均值11.85 μg/L),高砷地下水仅分布于赣江三角洲局部地区.江北平原地下水δD与δ18O值相对鄱阳湖平原更偏负,且与地表水的差异更大.地下水化学及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物源和含水层结构差异是影响鄱阳湖平原和江北平原砷空间分布异质性的关键因素,来自长江物源的古彭蠡泽区域沉积物为高砷含水层的形成提供了物质来源,湖相含水层中含砷铁氧化物的还原性溶解是地下水砷富集的主要过程.地下水氢氧稳定同位素指示江北平原较鄱阳湖平原地下水赋存环境更封闭,地下水循环交替速度缓慢,有利于砷的富集.   相似文献   
12.
集约化畜禽养殖场厌氧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大量H2S具有潜在的危害。本文以某畜禽养殖场的新鲜猪粪为研究对象,通过添加不同比例的赤铁矿和氧化镁,模拟猪粪厌氧发酵过程中对H2S产生和释放的影响。在18 d的持续实验中,对发酵液中pH和发酵气体中H2S浓度变化进行全程监控,结果表明:添加赤铁矿对发酵体系的pH无明显影响,而添加氧化镁可显著提高发酵体系的pH值;添加2种矿物越多,气体中H2S含量越低。推测2种矿物对H2S产生的抑制在机制上有所不同。赤铁矿主要通过还原分解消耗H+和沉淀消耗S2-的方式抑制H2S的产生;氧化镁则主要通过提高体系pH值,抑制SRB的活性以及降低H2S在气相中的分配。  相似文献   
13.
石膏在有机物厌氧分解中的固碳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牛肉膏蛋白胨为厌氧微生物的营养源,研究了石膏对厌氧微生物生化系统中甲烷释放量和有机物矿化的影响.根据溶液中总有机碳(TOC)、总无机碳(TIC)、硫酸根、硫化物、pH值以及气体中CO2,CH4和H2S的释放量的观测,以及固体产物的扫描电镜(SEM)、能谱(EDS)、X-射线衍射(XRD)分析结果,探讨了石膏对抑制...  相似文献   
14.
祁连山地区超基性岩的调查工作是解放后五十年代初开始的,多年来随着地质普查找矿工作的进展,发现了一些含矿岩体,重点地段进行过勘探,并求得了一定的储量,六十年代以后相应地开展了以总结成矿规律扩大找矿为目的的综合地质研究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果.本区超基性岩体分布广,数量多,但一般岩体规模较小,它们的岩石组成,产出特征等均相似于阿尔卑斯型非层状岩体,或相当国外统称的橄榄岩建造.然而,除具上述共性特点以外,本区各岩体在含矿性和铬铁矿成矿条件方面仍有较明显的差别,这与具体岩体的岩相组合类型密切相关,并受岩体产出的地质部位和构造条件所制约.  相似文献   
15.
萨尔托海铬铁矿是我国大型铬矿床之一。本文论述了该区超基性岩与地表、浅部和深部铬铁矿床的地质特征。根据岩体产状、内部构造、岩石矿物学、岩石组构及通过稀土元素和锶同位素的分析对比、矿物包裹体的研究结果等,提出萨尔托海超基性岩体是岩浆成因的,是在造山带区域应力场作用下成岩、成矿与变形、变质的。该区铬铁矿主要产于纯橄岩申,其次为斜辉辉橄岩,而橄榄岩仅有少量矿化。主要成矿地段的岩相均有自上而下由偏酸性到偏基性的垂直分带现象,工业矿体赋存于中下部纯橄岩—辉橄岩杂岩带的纯橄岩内或偏基性的辉橄岩中,其构造位置处在岩体基底凹槽之上;地表矿体则多是由形成浅部或中深部矿床的矿浆派生、沿裂隙贯入的脉状矿体。在造矿铬尖晶石中发现了原生硅酸盐熔体包裹体;肯定了褪色岩石富含Cl、B、S等挥发组分,岩石发生蚀变褪色在空间上和成因上与铬矿成矿作用有关;并从岩相、构造、地球化学及矿床特征等方面探讨了岩浆分异及铬矿床的形成作用。超基性岩及铬铁矿结晶温度介于1300—700℃之间。  相似文献   
16.
关于长期天气过程的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鉴初  归佩兰 《气象》1979,5(6):15-18
用天气学方法做长期预报,首先提出的一个问题是长期天气过程如何表示?多年来人们一般利用月平均高度图及旬平均高度图,虽然它们能反映大气活动中心长时期的变化,但从动态的观点来看,平均图不能表示天气系统的连续活动过程。因此如何划分长期天气过程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应用杨鉴初1954年提出的高空西风带环流演变综合图,来划分长  相似文献   
17.
铬铁矿成矿理论的探索已有数十年的历史,对其成矿作用、控制因素及分布规律的认识正在逐步深入。铬铁矿是基性、超基性岩中岩浆分异的产物。研究岩浆物质在运动过程中的分异,对探讨铬矿的形成及分布具有重要意义。岩浆岩流动构造是常见的一种现象,它可以大致追朔岩浆侵入时的运动状态。本文拟讨论超基性岩中的原生流动构造,进而研究其与成矿作用的关系及找矿意义。一、流动构造的形成和特征  相似文献   
18.
铬铁矿床的形成与特定的地质构造条件下含矿岩浆的分异密切相关.因此,以构造方法研究这类矿床的产出分布规律必然涉及较为复杂的地质问题.一些研究者认为,在稳定的构造环境下形成的铬铁矿床,为具有稳定厚度的矿层,它产于层状的基性超基性岩体之中.而在强烈挤压运动的构造环境下形成的铬铁矿床,则没有稳定厚度,形态产状变化复  相似文献   
19.
归佩兰  王作述 《气象学报》1959,30(2):150-164
本文对1957年12月16—20日我国东北地区的一次强烈的气旋发展过程进行了三度空间分析.分析结果指出:由气旋初生一直到填塞,在气旋中心上空各層等压面(200mb 以下)间均出现上升运动,并且在沒空气区域內也几乎全是上升运动.随着气旋的发展,中心上空的上升运动以及辐散辐合的量都一直在增强,无辐散面的高度逐渐下降并趋于对称,当冷空气南下时,在冷堆南部上升运动最强,因而使这部份的冷堆向上延伸,这是促使高空孤立冷涡形成的主要机构.此次气旋內的降水集中在冷堆內,并不像一般冷涡一样只限于冷堆的东南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