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0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98篇
测绘学   51篇
大气科学   88篇
地球物理   19篇
地质学   217篇
海洋学   64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35篇
自然地理   5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8 毫秒
461.
介绍了Powerpoint软件在贴画改变颜色和旋转、图片动作、插入MP3音乐、文字和旁白同步及闪烁字制作等方面的使用技巧.  相似文献   
462.
张静 《河南气象》2003,(4):38-38
介绍了Powerpoint软件在贴画改变颜色和旋转、图片动作、插入MP3音乐、文字和旁白同步及闪烁字制作等方面的使用技巧。  相似文献   
463.
水处理絮凝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概述了国内外无机絮凝剂、合成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天然高分子絮凝剂和复合絮凝剂的研究进展和应用。  相似文献   
464.
研究了以膨胀石墨为载体的金属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制备出金属浓度可控的各种膨胀石墨-金属纳米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分析仪等对该类复合材料的表面特性进行了测试实验和表征,发现复合材料中金属以纳米粒子的形式存在,并且均匀地分布在膨胀石墨表面。  相似文献   
465.
河北省黄骅市关家堡孔(HG1),孔深41.3m,地层连续、化石丰富、分辨率高,其所含微体化石,清楚地揭示了华北平原4万年以来两次大的突发性升温事件,据研究这两次升温事件在时序上与全球性的升温事件是同步的:第一次由冷变暖起始于40000aB.P.(沧州海进期);第二次为10000aB.P.(天津海进期)。第一次升温事件(沧州海进期)华北平原的年平均温度比今高7℃左右;比其以前的降温事件期(沧州海进与白洋淀海进之间的海退期)至少高13℃,如此大幅度的升温事件可能是受西太平洋赤道暖池扩张影响的结果。第一次升温事件期间存在着一个短暂的变冷事件。第二次升温事件期(天津海进期),其年平均温度比今高2~3℃。  相似文献   
466.
介绍了在局域网及互联网的通讯中,由计算机网络设置而引起的常见故障,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67.
河南内乡县银洞沟银矿地质和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成因类型   总被引:31,自引:5,他引:31  
河南内乡县银洞沟银(多金属)矿床位于东秦岭北部的二郎坪地体,属于断控脉状矿床。矿石有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围岩蚀变以硅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绿泥石化为主,主要银矿物为银黝铜矿、辉银矿、自然银等。成矿过程可以划分为早、中、晚3个阶段,分别形成含黄铁矿和/或毒砂的石英脉、多金属硫化物网脉和石英-碳酸盐细脉。脉石矿物石英、碳酸盐等含大量流体包裹体,包括富/纯CO2、含CO2水溶液和水溶液3种组分类型的包裹体。矿床形成于中温(270℃~370℃)、低盐度(<11.4%)、低密度流体系统。成矿早阶段以深源富碳流体为主,中阶段流体发生沸腾,晚阶段为盐水溶液。从早到晚,包裹体捕获压力由280MPa~320MPa降为90MPa~92MPa,成矿深度略有变浅,流体系统静岩压力变为静水压力体系,趋于开放,指示区域应力场由挤压向伸展转变。银洞沟银矿的地质特征和成矿流体系统与造山型金矿一致,应属造山型银矿;结合区域构造背景,认为银洞沟银矿形成于陆陆碰撞体制,并可以借助CMF模式解释成因。  相似文献   
468.
区域农业生态地质调查内容与方法--以河北平原为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区域农业生态地质调查,是我国建设可持续农业及农村经济、建设良好生态环境的重要保证。区域农业生态地质调查要以关键带的地质环境演化和对农业的影响来划分并确定调查的时段和重点,深部以编为主,浅部以验证调查为主;总体上为网膜控制,灰度界线,其工作精度由下部至上部逐步提高。以河北平原为例,划分了4个层段:地表层段,为调查重点,作为综合成果的主体;全新统上段和全新统层段,分别以洛阳铲和浅钻验证调查为主;第四系层段,开发已有资料,以编为主。综合性调查成果的主图及图例表反映调查区域的农业生态地质条件,镶图及辅表反映调查区域的农业生态地质工程区划等,剖面图辅助揭示区域农业生态地质背景条件。  相似文献   
469.
张静  张宝民 《地质学报》2022,96(4):1397-1411
鄂尔多斯盆地中元古界蓟县系发育了大规模以叠层石、凝块石和鲕粒为主要组成的碳酸盐岩。通过电子显微镜、扫描电镜、阴极发光对其微观组构进行观察分析,均发现了大量与微生物生命活动相关的组构。叠层石具有鲜明的纹层状结构,是微生物通过其周期性的生命活动及其中包含的机械性圈捕和生物诱导矿化机制与相应沉积环境中的碳酸钙沉积物交替发育、共同构建的产物。凝块石由不同级别的凝块结构构成。凝块体的发育可能主要由带有大量碳酸钙微粒的微生物胞外聚合物(EPS)在三维空间发生的降解、收缩及破裂所导致。鲕粒中圈层的发育机制与叠层石中纹层的发育机制相似。有核心鲕粒中的暗色核心可能由实心的微生物群落球体构成。空心鲕粒的发育可能与由微生物在进行光合作用过程中释放的氧气气泡所形成的碳酸钙包壳有关。独特的显微组构表明研究区三类碳酸盐岩的发育均离不开微生物的参与,是生物作用与非生物作用的结合。蓝细菌等微生物在中元古代适宜其发育的古气候、古海洋、古构造等背景下、在不同沉积环境中出于对不同水动力条件的适应、以最适合其生存的方式生长,并通过特定的生物物理与生物化学机制参与造岩作用,从而导致了与微生物作用密切相关的不同类型碳酸盐岩的大规模发育。  相似文献   
470.
土壤中不同形态砷的分析方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张静  刘晓端  江林 《岩矿测试》2008,27(3):179-183
选取磷酸作为提取剂,比较了超声和水浴两种方法辅助提取土壤中不同形态的砷,离子色谱一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联用法(IC-HGAFS)测定砷的4种形态,即As(Ⅲ)、As(Ⅴ)、MMA (甲基胂酸)和DMA(二甲基胂酸)。从测定结果可以看出,水浴的提取效果明显高于超声的提取效果。土壤中砷以无机态为主,而无机态砷又以As(Ⅴ)为主,没有检测到有机砷。测定土壤中各种形态砷的加标回收率为72.0%~105.4%,相对标准偏差(RSD,n=5)为2.61%~8.1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