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6篇
测绘学   20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73篇
海洋学   32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1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新型深水系缆非线性动力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海洋油气资源开采逐渐向深海发展,新型绷紧式系泊系统正替代传统悬链式系泊系统广泛应用于深水平台的系泊中.作为一种采用合成纤维材料系缆的新型系泊系统,系缆复杂的力学特性是其工程应用需要首先认识并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介绍了在复杂海洋环境条件下合成纤维系缆的非线性动力特性,包括动刚度、绷紧-松弛、蠕变、应力松弛以及疲劳破坏等特性,总结和评述了针对这些特性开展的国内外相关研究,也对今后需要继续深化的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国内在此方向开展的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62.
深水绷紧式系泊系统以合成纤维材料系缆作为主体系缆,由于系缆复杂的力学特性以及绷紧式系泊方式的特点,在设计、分析和工程应用中会带来新的有待深入认识的问题。以一系泊浮体的动力响应分析为例,考察了循环载荷作用下纤维系缆的动刚度特性,比较了悬链式系泊与绷紧式系泊动力响应的特点。分析表明,绷紧式系泊具有优良的系泊性能,但同时会发生复杂的张力响应。这些认识对于绷紧式系泊系统的研发和工程应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3.
法向承力锚是一种新型的拖曳嵌入式系泊基础.这种锚的工程应用仅有10 a时间.国内在此项技术上尚属空白.通过实验系统的设计,介绍了针对这种新型拖曳锚展开模型实验研究的实验平台.利用一些新型传感器和巧妙的机件设计,不仅实现了实验量测方法的创新,而且达到了经济实用的目的.实验结果也验证了整个系统设计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4.
在不同盐度环境下,由于不同元素的溶解度和活性等化学性质不同,因此在水体及岩石中的含量变化也不相同。B、K、Ga、Ba、Li、Rb、Ni、Sr等对古盐度反应较敏感的微量元素常用于判断古盐度。本文搜集前人已报道的泥岩地球化学分析的原始数据建立数据库,运用层次聚类、神经网络进行分类及判断,利用Logistic回归对泥岩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系统性分析,建立判断模型,并综合元素相关性系数及前人对于元素比值的研究,优选出Sr/Ba值作为判断指标。结果表明,本次建立的逻辑回归模型可较为有效地判断古盐度,并提出判别指标值:Sr/Ba<0.2指示淡水沉积环境,0.2≤Sr/Ba≤0.8指示半咸水环境,Sr/Ba>0.8为咸水沉积环境。综合来看,逻辑回归模型综合元素的指标多,更加全面、准确,而Sr/Ba比值法更加简练、明确。  相似文献   
165.
深海系泊系统动力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系泊系统设计是深海平台开发的关键问题之一。由于深海环境载荷和系泊材料物理特性及系缆构型影响,系泊系统分析涉及流固耦合非线性、非线性流体动力及整个系泊系统的运动稳定性。总结深海系泊系统关键理论和技术研究的前沿问题,包括系泊系统系缆建模、系泊系统耦合动力分析的理论和方法等,重点分析系泊系统非线性动力学问题的研究进展,并且提出了深海系泊系统需要深入研究的若干动力学问题。  相似文献   
166.
作为深海工程应用中一种新型的拖曳嵌入式系泊基础,法向承力锚与目前新型的深水绷紧索系泊方式结合,在深水条件下的优势非常明显.综合比较了新型拖曳锚、吸力锚以及桩锚在施工、性能以及经济性等多方面的特点.提出了开展新型拖曳锚研发的若干关键技术.在对国外的实验研究现状进行综合评述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在构建新型拖曳锚模型实验平台方面取得的成果,涉及模型水槽、拖曳与回收系统、测量系统、模型锚板设计以及拖曳-系泊转换机构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67.
首先基于多路径延迟对BDS-3伪距观测数据进行逐历元修正,然后利用连续1个月已修正好的观测数据对BDS-3新频点11类差分码偏差(differential code bias,DCB)作估计与分析,最后比较估计的DCB产品和CAS提供的DCB产品对PPP的影响。结果表明:1)BDS-3多路径延迟中几乎不存在和高度角相关的多路径偏差,多路径延迟为0~1 ns;2)估计的DCB与CAS的DCB偏差为0.1 ns,3类DCB闭合差在0.2 ns以内,估计值的STD值与CAS的相当,比DLR的更稳定;3)估计的DCB与CAS的DCB在不同测站的PPP精度大致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