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1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23篇
地质学   34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5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61.
张诚 《水文》2007,27(3):60-62
本文概述了水文自动测报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结合目前已建水文自动测报系统运行维护情况,对系统中数据采集传感器、通信设备终端、电源和避雷系统等设备常见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与分析。  相似文献   
62.
南秦岭碧口群海相火山岩岩石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晚元古代碧口群海相火山岩分布于扬子古板块西北缘,本文通过火山岩岩相学及微量元素研究,对该群火山岩的岩浆系列,岩浆作用以及产出地质构造环境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论述。碧口群海相火山岩由火山相细碧岩、角斑岩、石英角斑岩及次火山相的钠质辉绿岩组成,岩相学资料表明本区细碧-角斑岩系是由偏富钠的细碧岩浆直接结晶形成,可借用“海底热卤水与岩浆混染”成因模式来说明细碧岩浆成因。火山相细碧角斑岩属钙碱岩浆系列,次火山相钠质辉绿岩属拉斑玄武岩浆系列,它们与产于火山岩系中的超基性岩组成蛇绿岩套,产于岛弧环境,按都城(1975)分类属I类蛇绿岩。该蛇绿岩组合为橄榄拉斑玄武岩浆深部分异序次喷发-侵入的产物。  相似文献   
63.
张诚 《西北地质》1992,13(1):56-62
在一定构造环境下,地幔非均质性、地幔交代、地壳混染和其他有关非岩浆分异作用会使玄武质岩浆化学成分发生变化,而且这些影响往往不是单一出现的。另外,构造环境不是一承不变,而是连续演化的,玄武岩成分也是逐渐过渡的。因此,探讨火山岩浆活动与构造环境、幔源性质的有效方法是认真研究一定地质背景下,与特定构造岩浆演化模式有关的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的时空演化特征。在进行这项研究工作中,比值网状图是反映具有重要地质意义的不相容元素比值变化的简单而有效的工具,可用以探讨地幔非均质性、地幔交代、地壳混染和其他有关非岩浆分异作用,进而阐明火山岩浆活动与构造环境演化、幔源性质的关系。  相似文献   
64.
本文讨论了矿山地震的混合源机制问题,并根据内源矩张量分解的特点提出了一种较合理的点源混合机制以及拟合求解方法。这相当于利用P波初动振幅进行相对矩张量反演,对于区分双力偶事件和非双力偶事件是有意义的。在简化情况下,对1987年发生在门头沟煤矿的15次事件进行了讨论,发现它们大多属于剪切事件。  相似文献   
65.
本文利用1961—2016年中国汛期逐候降水的旋转经验正交函数分解(Rotated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 REOF)方法对中国汛期雨带进行客观划分。根据REOF模态空间分布以及主成分的气候态平均确定了中国汛期6个主要雨带的落区和时间,并揭示了各雨带气候态环流特征。江南春雨雨带主要发生在长江以南地区,对应时间为26—27候;南方雨季的雨带落区主要在两广至福建地区,对应时间为33—34候;江南及中下游梅雨主要落区在长江以南和长江中下游流域,对应时间分别为34—35和36—37候;华北东北雨季落区在华北至东北地区,发生时间为41—42候;华西秋雨落区在秦岭及其周围地区,对应发生时间为49—52候。在雨带划分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各个雨带典型的对流层中高低气候态环流特征。可为客观定义汛期雨带及各雨带气候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6.
67.
甘肃地区地震活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了甘肃及邻近地区最近一个平静期的地震活动特征。主要讨论了:1)小震、中强震是围绕在本世纪历史强震震中区分布在断裂带上或交汇地区及弧形构造的顶部,震源绝大多数分布在地壳中10—30公里的范围;2)1966—1979年甘肃地区小震、中强震的频度和活动强度曲线的峰值与滇川青地区M_s≥6.5级强震有同步性。对比年、季、月的频度曲线可以提取外区强震发生前的前兆信息,並指出分区频度曲线对应外区强震在时空方面的不均匀性;3)由青藏高原构造运动所控制的滇川青与甘肃地区的地震迁移特点,表现为南强北弱和南北强震呼应两种类型。並且,总是甘肃地区处于平静阶段时,滇川青地区处于活动高潮阶段。  相似文献   
68.
甘肃近地震波走时表是1977年编算成的,采用了49次地震和一次大爆破观测资料,鉴于未观到确证的P~*和S~*波,按照单层地壳模型和平均波速对走时进行海拔高程和震源深度改正。观测地壳平均厚度为52±2.5公里,V_p~-=6.09公里/秒,V_3~-=3.56公里/秒,Vp_n=8.17公里/秒,Vs_n=4.62公里/秒。最后获得表面源的走时为:  相似文献   
69.
赣东北地区朱溪超大型铜钨矿床的发现,突破了江西境内"南钨北铜"的传统认识,引起了我国同行对朱溪铜钨矿区所在塔前—赋春成矿带的关注,重新研究塔前—赋春成矿带的地质特征是解释"南钨北扩"现象的关键所在。塔前—赋春成矿带成矿类型复杂,矿种多样,富集铜、钨、钼、金等多金属,但多与各类岩浆岩成岩作用相关。本文利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锆石U-Pb法对岩浆岩进行定年,探讨"南钨北扩"的构造演化背景和物质来源的地质科学问题。系统分析表明:塔前—朱溪—赋春成矿带上至少有3期岩浆岩活动、2期成矿作用。3期岩浆岩活动分别是850 Ma的花岗闪长岩和煌斑岩脉、160 Ma花岗闪长岩和煌斑岩以及146 Ma的花岗岩;2期成矿作用分别是与160 Ma岩浆岩有关的塔前矽卡岩型钨钼矿床和月形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与146 Ma花岗岩有关的朱溪矽卡岩型铜钨矿床。在收集区域已有资料的基础上,依据本次的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分析认为塔前—赋春成矿带上晋宁期的岩浆岩和燕山期成矿岩浆岩的成岩源岩一致,燕山期成矿岩浆岩是继承于晋宁期岩浆岩作用而成,而形成于145 Ma的花岗斑岩脉及细晶岩脉是勘查铜钨矿的标志。  相似文献   
70.
江西朱溪钨铜矿找矿进展及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西朱溪铜矿是一个正在开采的小型矿山,近年来,通过对朱溪外围铜钨多金属矿的勘查与研究,地质找矿取得重大突破,综合研究也取得了重大进展。在此基础上,综合矿区最新工作成果,从不整合面控矿构造、隐伏成矿岩体、矿化蚀变特征等几方面,分析了朱溪地区铜多金属矿的成矿规律,提出塔前—朱溪—赋春、东乡枫林—弋阳曹溪—德兴福泉山、永平—陈坊3个中生代断陷盆地是区域展开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