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0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39篇
海洋学   30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4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1篇
  194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四川盐源盐泉水水化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四川盐源盐井河、盐塘周围盐泉水水化学特征及其与云南勐野井钾盐矿周围盐泉水、浓缩海水、盐源卤水的相互比较,结合盐源盐井河盐矿底辟构造及前人所做工作以及近年来EH-4连续电导率剖面的探测结果,推断可能存在大量的盐类矿物沉积、聚集于盐盆中;盐源洼陷属于特提斯深海槽的边缘洼陷,故盐盆中的易溶矿物(盐岩、钾镁盐等)有可能向凹陷中迁移、蒸发而形成钾盐;盐源盆地盐泉水及溶滤卤水对钾盐的显示具有一定指示意义,认为所采集的盐泉水样可能是深部钾镁盐矿的外围盐泉水;深部盐类物质来源可能为寒武系岩盐层。  相似文献   
82.
近地层空气动力学过程及特征是影响风沙运动过程及强度的重要因素,受地表粗糙元特征和空气密度等多种因子的影响,是风沙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雅鲁藏布江中游是青藏高原风沙活动最频繁的地区之一,但对其流沙地表空气动力学过程的研究较为薄弱。基于日喀则宽谷和山南宽谷的野外实测风速资料,对流沙地表的风速廓线、空气动力学粗糙度(z_(0))和摩阻风速(u_(*))进行分析,旨在为高海拔风沙运动过程、机理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该地区风沙灾害的防治提供思路。结果表明:(1)空气密度为0.84±0.02 kg·m^(-3)时,流沙地表的风速廓线满足对数函数关系。高海拔地区风速廓线平均截距和斜率大于低海拔地区,说明由海拔引起的空气密度影响近地层气流运动。(2)雅鲁藏布江中游摩阻风速随风速增大而线性增大(R^(2)>0.75),但二者的拟合系数大于前人的研究结果,进一步说明空气密度影响近地层气流运动。(3)u_(*)和z_(0)满足指数模型z_(0)=b_(1)exp(u_(*)/b_(2))+b_(3)。(4)相似均质下垫面条件下,u_(*)和z_(0)与气温、湿度和海拔呈显著正相关,气温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83.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剧增,青藏高原的多年冻土环境逐渐变得越来越脆弱。作为青藏高原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青藏输电线路已于2011年建成并投入使用。由于恶劣的气候和冻土的冻融作用,青藏输电线路部分区域的稳定性遭到破坏,为了保障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营,需要对输电杆塔稳定性进行监测。传统监测方法(GPS和水准测量)对输电杆塔形变监测存在局限性。本文使用TerraSAR-X ST模式高分辨率SAR数据,采用考虑温度热膨胀形变模型的时序InSAR方法对青藏高原北麓河地区的输电线路杆塔进行形变监测,获得了输电杆塔和通信铁塔的形变速度、高度和热膨胀。结果证实了高分辨率时序InSAR技术在输变电工程形变监测应用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4.
沙丘表层沉积物的理化特征是风沙地貌研究的重要内容。选取了河西走廊沙漠中部戈壁地表发育的新月形沙丘、灌丛沙丘及附近的湖相沉积物和戈壁表层沉积物的38个样品,对其物理性质(平均粒径、分选程度、峰度、偏度)和化学性质(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河西走廊新月形沙丘表层沉积物粒度以中沙为主(21.65%~57.39%),其次是细沙(23.22%~52.96%);平均粒径为0.27~0.43 mm,大于其他沙漠。分选性以中等较好为主,粒度曲线近对称,峰度中等。常量元素以CaO和SiO2为主,分别为5.55%和66.12%;微量元素含量在同一沙丘具有相似性,但不同的沙丘之间的含量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85.
特殊环境条件下某滑坡地质灾害治理方案研究及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桥墩镇滑坡地质灾害工程地质条件及滑坡稳定性分析评价,表明该滑坡在天然状态下处于整体暂时稳定~变形状态,在饱水状态下处于整体变形-滑动状态。为了保证滑坡下方居民生命财产和道路安全运营,本着"安全、环保、有效、经济"的治理原则,选择两种可行方案进行方案比选和治理效果安全系数计算分析,结合滑坡环境条件,推荐采用坡脚抗滑桩支挡坡面锚索墩加固方案。  相似文献   
86.
西藏北部申扎县永珠地区德日昂玛-下拉剖面中石炭系和二叠系地层发育完整,出露良好,化石丰富。该剖面中查果罗玛组碳酸盐岩地层(泥盆纪—早石炭世)和下拉组(中二叠世)碳酸盐岩地层之间的碎屑岩夹灰岩地层,在沉积上表现为冰海相杂砾岩,在古生物化石面貌上表现为特提斯-冈瓦纳古生物群混生。古生物群混生的现象为石炭纪—二叠纪的特提斯生物区与冈瓦纳生物区之间的地层和古生物对比建立了一座桥梁。永珠组中上部地层中同时产有牙形石和腕足类,牙形石的研究表明其时代为晚石炭世莫斯科期,而腕足类的研究则表明其为早二叠世萨克马尔期。这一矛盾预示着在(亲)冈瓦纳相地区晚石炭世晚期地层缺失的意见需要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87.
中国不同类型断裂带的地幔脱气与深部地质构造特征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以氦同位素为主, 辅以CO2/3He和CH4/3He及40Ar/36Ar等指标, 结合地质构造等资料, 对中国大陆不同类型断裂带的地幔脱气及其深部地质构造特征进行了综合示踪研究. 据此识别并划分出4种具代表性的断裂带: (1) 伸展性构造环境中的岩石圈断裂, 地壳厚度小, 具低CH4/3He-高R值和低CO2/3He值-高R值体系, 以幔源流体为主, 地幔脱气作用最强, 以郯庐断裂带为代表; (2) 强烈挤压构造环境中的岩石圈断裂或俯冲带, 如班公湖-怒江断裂带, 地壳巨厚, R/Ra值为0.43~1.13, 幔源氦约占总氦的5%~14%, 地幔脱气作用较弱; (3) 造山带山前(盆缘)深断裂带, R值为10-7量级, CH4/3He值为109~1010, CO2/3He值为106~108, 具微弱的地幔脱气作用; (4)造山带内壳层断裂带, 如窑街F19等断裂带, 具有高CH4/3He值-低R值(10-8)和高CO2/3He值-低R值体系, 无明显的地幔脱气作用. 研究表明: 大型深断裂带是地幔脱气的主要构造通道; 控制地幔脱气强度的主要因素为断裂深度、构造环境性质和地壳厚度; 地幔脱气作用强度可反映断裂带的深度及其深部构造状态, 而气体地球化学示踪则可成为其研究的新的途径; 地球深部热流体上侵活动可能是深大断裂带形成演化的动力源之一; 山前断裂带是深部构造活动方式和壳幔结构转换的部位, 对于认识造山带和盆地的形成机理有重要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88.
青藏高原二叠纪地质的重要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藏夏岗江地区部份植物化石为依据,论述了在该地区发育上二叠统地层,其生物组合面貌对大地构造划分具有重要意义,相关结构对不同学术观点可展开有益的讨论,同时可引起在该区从事地质调查的工作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9.
量子共振检测仪在南极医学研究中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应用量子共振检测仪 (QRS)一种基于量子分析技术的灵敏能量分析器 ,测定了 1 0名南极考察队员的生理和心理改变。在出发前 (BD)、南极居留 6月时 (AR)和居留一年返回后次日 (RE)分别采取头发进行磁场分析。测定生理和心理指标 :三碘甲状腺胺酸 (T3)、四碘甲状腺胺酸 (T4)、促甲状腺激素 (TSH)、抑郁、孤独、不容忍、压力 ,评分以正负数值表示。结果表明 ,AR和RE各项指标的量化值与BD基础值相比都明显下降 (p <0 .0 1 )。例如 ,抑郁 (平均值±标准误 , X±S X)为 :1 .1 0± 0 .80 (BD) ,- 8.3± 0 .30 (AR) ,- 7.7± 0 .36(RE) ;TSH为 :- 2 .2± 0 .92 (BD) , 9.4± 0 .45(AR) ,- 8.4± 0 .40 (RE)。QRS量化值的负向改变反映了功能的异常 ,这一初步结果证实了文献报道的在南极长期居留可引起甲状腺活动改变和心境失调。  相似文献   
90.
物源是风沙研究的主要内容。雅鲁藏布江中游风沙区是西藏自治区的主要沙丘分布区和受风沙灾害影响的主要区域。但目前对该地区沙尘物源的研究甚少,从而限制了我们对该地区风沙地貌形成演化过程、防沙治沙工程合理布局和沙尘暴预报预警工作的开展。沉积物理化性质是沉积物物源判别的主要证据。为此,收集了雅鲁藏布江中游河岸、河漫滩、河漫滩沙丘、林地和山麓沙丘沉积物样品,对其进行粒度、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63 μm)分析,对该地区沙尘物源进行判别。结果表明:(1)不同类型地表沉积物粒度特征存在明显空间差异。沙丘沉积物以>63 μm沙为主(>91%),而河岸和河漫滩粉沙和黏土含量与沙的含量几乎相同。(2)不同地表沉积物的常量元素相似。SiO2含量最大,MgO含量最小;Fe2O3在河岸、河漫滩和林地富集,而在沙丘亏损,其他元素均为亏损。(3)不同地表微量元素差异较大,Ti、Sr和Ba总体为亏损,其他元素为富集。(4)不同地表沉积物的元素比值和风化过程相似,说明了研究区地表沉积物具有相同的物质来源。河岸和河漫滩具有形成风沙灾害的物质条件,是风沙灾害的主要物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