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5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7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赣东北樟树墩地区早侏罗世盆地处于江南造山带东南缘,揭示盆地沉积物质来源对于认识和探讨周缘早中生代造山事件和古地理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对樟树墩早侏罗世盆地开展了岩相学、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和Lu-Hf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 盆地为类磨拉石建造与内陆湖沼含煤建造,碎屑锆石年龄跨度大(2 431~263 Ma),未出现同沉积或准同沉积的碎屑锆石; 碎屑锆石年龄呈现极强的早古生代峰值(420~380 Ma,εHf(t)为-10.7~-3.0, TDMC为2.08~1.58 Ga)、弱的新元古代峰值(858~663 Ma,εHf(t)为-18.8~-6.7, TDMC为2.79~2.09 Ga)和晚古生代峰值(370~355 Ma),另有少量早中生代((263±5) Ma)、中—古元古代(2 431~1 224 Ma)碎屑锆石记录。碎屑锆石年龄和Hf同位素组成与华夏地块西北武夷山地区所出露地质体组成相似,而与扬子东南缘地质体组成存在显著差异,其碎屑物质主要来自陆内西北武夷山地区前寒武纪基底和古生代地质体,少量碎屑物质可能来源于浙西北地区,具有被动型大陆边缘盆地沉积特征。综合区域上早中生代盆地研究成果,认为江南造山带东段景德镇—黄山东南在早—中侏罗世并未整体隆升剥蚀,华南内陆中生代的构造-岩浆活动是其周缘多板块俯冲汇聚的构造响应,晚三叠世—早侏罗世古太平洋板块向东亚大陆的俯冲造成华南东南部隆升,使其开始为内陆盆地提供物源,至早—中侏罗世之交构造体制转换为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消减。  相似文献   
32.
Ibitiara岩体出露在南美巴西中东部巴伊亚州Sao Francisco克拉通内,岩性为花岗闪长岩,属于壳幔岩浆混合作用形成的准铝质-弱过铝质钙碱性Ⅰ型花岗岩。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该花岗闪长岩富集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和不相容元素U、Th等,强烈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 Nb、P、Ti等,为富硅、高钾钙碱性岩系列,稀土元素显示轻微负Eu异常,轻重稀土分馏相对明显,富集轻稀土,配分曲线呈明显右倾稀土配分模式。锆石SHRIMP U-Pb测试Ibitiara岩体形成年代为2 103±8 Ma,为古元古代层侵纪晚期-造山纪早期岩浆活动的产物。该岩体形成年龄与亚马逊构造旋回(2.1 Ga±)岩浆活动区域构造背景相呼应,可能为哥伦比亚超大陆聚合增生大西洋陆块群岩浆活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33.
分步淋洗方法研究碧溪岭榴辉岩Pb同位素组成及其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大量年代学、地球化学和岩石学等方面的研究,前人对碧溪岭榴辉岩的形成及变质历史有了较明确的认识,但这些研究对超高压变质前后过程中元素和同位素的变化涉及较少。通过分步淋洗方法对碧溪岭榴辉岩中石榴石的Pb同位素研究发现,不同淋洗步骤的Pb同位素组成明显不同,但对不同的石榴石样品以及同一样品用不同的淋洗流程,得到的淋洗规律以及Pb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基本一致。不同淋洗步骤的Pb同位素组成构成等时线,给出表面年龄为30亿年左右,与前人报道的碧溪岭地区榴辉岩原岩形成及超高压变质的年龄数据有明显差异。结合前人研究可以判断,这些年龄不具有明确的地质意义,属于假等时线。但分步淋洗结果能反映碧溪岭榴辉岩中Pb同位素的来源可能由地幔组分和上地壳组分混合而成,地幔组分的Pb反映了碧溪岭榴辉岩的原岩是地幔成因的,上地壳组分的Pb表明在榴辉岩快速折返过程中,受到具有上地壳Pb同位素组成的含水流体交代  相似文献   
34.
“神功运动”的标准地点在浙江富阳神功村,指以河上镇群骆家门组与双溪坞群章村组之间的“角度不整合”为代表的一次构造运动,主要地质证据为:骆家门组底部砾岩为底砾岩;双溪坞群与骆家门组之间为高角度不整合接触;  相似文献   
35.
江南造山带东段皖南地区的历口群,通常被认为是Rodinia超大陆形成后的早期裂谷沉积,记录了扬子板块东南缘东段晋宁造山作用后皖南地区新元古代盆地演化。但迄今为止皖南新元古代地层同位素年代学数据仍比较欠缺,且对历口群缺乏典型剖面的沉积学研究,沉积物物源仍不清楚,制约了对扬子地块东南缘东段新元古代盆地演化的全面认识。因此,本文选取出露于江南造山带东段的镇头组和邓家组典型剖面,运用沉积学、地层学和锆石U-Pb年代学方法,系统分析历口群沉积相及其物源特征,认为历口群形成时代在820~760 Ma之间,镇头组形成于近岸水下扇环境,主要物源为双桥山群浅变质岩和与双桥山群岛弧岩浆活动有关的地区,邓家组形成于滨岸环境,主要物源来自于扬子板块内部,部分与南华系裂谷火山岩和双桥山群岛弧岩浆活动有关。本研究对新元古代江南次级盆地演化时限提供制约,为扬子地块东南缘新元古代年代地层格架的建立和盆地的重建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6.
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安徽省区调所近年来在专题研究和区调填图中的一些重要发现,就区内地质构造分区、变质地层序列重建、变形变质侵入体的确定、大别造山带的双向对冲地壳结构及非板块碰撞造山过程、郯庐断裂带的性质及演化、高压变质带的形成机制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新的认识,并对进一步加强大别山野外地质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7.
张巽  谢智  杨志柏 《地球学报》1997,18(Z1):307-309
江苏花厅以及河南郑州的古陶的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产地和同一产地不同文化特征的古陶有不同的Pb和Nd同位素组成,因此Pb和Nd同位素组成可以成为判别古陶产地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38.
新疆博尔塔拉河流域花岗质岩石的Pb同位素组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对新疆博尔塔拉河流域花岗质岩石长石的Pb同位素组成研究表明,花岗质岩石是壳幔物质相混合的结果。相对来说流域东部岩体中地幔物质较多,西部岩体则混入较多地壳物质。  相似文献   
39.
北大别主簿源花岗岩和片麻岩矿物的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对大别造山带北部主簿源中生代花岗岩侵入体及其围岩片麻岩进行了矿物氧同位素分析,同时对同一样品进行了矿物 Rb- Sr内部等时线定年。结果表明,花岗岩和片麻岩矿物的氧同位素温度大小顺序为:角闪石 >磁铁矿 >榍石 >石英 >黑云母 >长石,遵循缓慢冷却条件下扩散控制的氧同位素交换封闭顺序,指示这些岩石没有受到后期热液蚀变的扰动。根据黑云母-长石-磷灰石-全岩内部 Rb- Sr等时线测定,花岗岩的年龄为 (118± 3) Ma,代表了岩浆侵位冷却年龄;片麻岩的年龄为 (122± 1) Ma,代表了片麻岩受大面积燕山期岩浆侵位热烘烤达到高温同位素平衡后的冷却年龄。因此,矿物之间的氧同位素平衡与否 ,能够对矿物 Rb- Sr体系封闭后平衡状态的保存性以及矿物内部等时线定年的有效性予直接制约。  相似文献   
40.
济南辉长岩体的锶、钕同位素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济南辉长岩体的Rb Sr全岩 矿物参考等时线年龄为 144± 2 5Ma ,线性差的原因可能是该岩体来自于锶、钕同位素初始比值不均一的源区 ,结晶时处于同位素不平衡状态。钕同位素初始值εNd(t)值为 - 9.0 8~13.0 5 ,表明该岩体的源区为富集性质的地幔 ,并且表现出不均一性 ,εNd(t) 87Sr 86Sr(t)关系显示出源区满足DMM、EMⅠ和EMⅡ的三元混合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