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9篇
  免费   133篇
  国内免费   153篇
测绘学   71篇
大气科学   91篇
地球物理   124篇
地质学   396篇
海洋学   71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45篇
自然地理   11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4年   2篇
  1959年   3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01.
考虑动态克林伯格系数的煤储层渗透率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储层压力的降低,克林伯格效应对渗透率的影响越来越大.现有的煤储层渗透率预测模型大都忽略了克林伯格系数的变化,其预测结果与实际生产存在一定的差异,尤其是在低储层压力阶段.本文以体积不变假设为基础,基于火柴棍模型给出在储层压力降低过程中动态克林伯格系数的计算公式,并建立考虑动态克林伯格系数的渗透率预测模型;深入分析在煤储层压力降低过程中,煤储层渗透率和克林伯格系数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储层压力的降低,克林伯格系数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在相同储层压力下,克林伯格系数随渗透率增加呈指数减小趋势,随温度增加呈线性增大趋势.本文建立的渗透率模型参数简单易获取,预测结果与实际煤储层渗透率变化规律符合性较好,尤其是在低储层压力阶段,能准确预测煤储层渗透率变化.  相似文献   
902.
针对电化学作用能够显著增强煤中甲烷解吸渗流特性,但对其电极材料的选择缺乏依据的问题,采用实验的方法研究了铝、铁、铜和石墨四种电极材料对电化学改性无烟煤甲烷吸附解吸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未改性自然煤样的甲烷饱和吸附量a为39.92mL·g~(-1),由铝、铁、铜和石墨四种电极材料进行电化学改性后阳极区域煤样的甲烷饱和吸附量a分别降低了5.22%、8.48%、9.24%和11.33%,阴极区域煤样的甲烷饱和吸附量a分别降低了9.53%、4.97%、6.25%和4.97%;(2)未改性自然煤样在300min的甲烷解吸率为83.17%,经铝、铁、铜和石墨四种电极材料改性后阳极区域煤样的甲烷解吸率分别提高了9.50%、7.10%、8.36%和15.75%,阴极区域煤样的甲烷解吸率分别提高了1.76%、1.12%、6.10%和16.23%;(3)采用石墨作为电极的电化学对无烟煤甲烷解吸的影响效果最为明显,原因在于石墨阳极处电解反应生成较多的H~+离子,一方面对煤表面进行酸化,抑制了煤甲烷的吸附,另一方面更多地溶蚀煤中的碳酸盐和硫酸盐矿物,增加了煤中的孔隙,使得甲烷最终解吸率有所升高.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为电化学强化煤甲烷解吸电极材料的优选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903.
2019年10月12日广西北流—广东化州发生M_S5.2级地震,广东省地震台网中心值班员在速报过程中,发现为同源双震事件且后面的地震震级较大,其后最大的余震也是双震。两次都为典型的同源双震类型,震中位置处于广东、广西交界。基于此次地震的特殊性,对同源双震速报情况进行了回顾总结,分析了其地震特征和定位精度,并给出同源双震处理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04.
马晓静  康英  杨选 《华南地震》2020,40(2):32-36
基于广东地震台网记录的地震观测报告和连续波形数据,应用双差地震定位算法,对2019年10月12日广西北流-广东化州M_S5.2地震序列进行重新精确定位。重新定位后结合震源分布和震源机制解发现:发震断层沿NWW方向展布,跨度约3.5 km,破裂深度4~10 km。震后25 h内的余震基本沿断层方向分布,有部分沿破裂面向深处发展。之后的余震有向地表、向北东向发展的趋势,根据震源深度剖面分布判断断层的倾角约75°。与震源机制解的断层形态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05.
谢强  余贤斌  张永兴  纳裕康 《岩土力学》2007,28(10):2155-2160
介绍了一种可对同一岩石试样分别进行单轴压缩和单轴拉伸实验的试验装置,该装置改变了因岩样不同而导致的压拉试验结果无法进行直接对比分析的现状,为岩石从受压转向受拉或从受拉转向受压的过渡特性的试验研究提供了可能。以云南大姚铜矿紫色砂岩为例,研究了其在压拉试验条件下的变形特性。结果表明:该种岩石从压缩到拉伸阶段弹模变化不大,但压缩泊松比与拉伸泊松比的变化较为复杂。试验同时证明该类岩石的压缩与拉伸并不是截然不同的两种过程,单轴压缩试验的卸载曲线与直接拉伸试验的加载曲线具有很好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906.
以多角度评价地下水资源当前现状为目的,对水资源水文地质图数据采集及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进行研究。该方法使用GIS系统结合无人机搭载相机方式获取水资源水文地质图像,经过大气辐射误差校正、图像去噪和图数据融合处理后,获取水资源水文地质图数据,构建地下水资源评价指标体系;使用层次分析方法和GIS空间叠加分析方法构建地下水资源评价模型,以各评价指标为模型输入,输出地下水资源评价等级。最后以河南省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快速绘制高精度水资源水文地质图,可从多个方面对水资源使用功能进行评价,效果较好,能够为水资源合理规划利用提供有效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907.
杨选  马晓静 《华南地震》2023,(4):107-118
2023年2月5日广东三水发生了ML4.0级地震,佛山、广州、深圳等地区有感,有感范围广泛,且震中位于盐矿开采区,因此特别引人关注。通过收集震中800 km范围内质量较高的342个测震记录和410个强震记录,经过人工仔细分析,识别出了967个震相,统计分析发现:所有台站记录都在Sg波之前有丰富的高频成份,有75个台站记录中在Sg波之后出现了周期变化(周期在1.1~1.5 s之间)、毛刺少、振动规则的短周期面波,其持续时间大致在5~20 s之间;面波振幅整体随震中距增大而减小,但在部份台站存在突然增大数倍的现象,最大峰值的视速度约为2.85 km/s,在垂直向比较明显,符合Rg面波的特征;用深度震相sPn测定的震源深度约为3.8±0.39 km,重新修订的震中位置为:经度112.958 3°N,纬度23.271 6°E;初动呈四象限分布,确定的发震构造为走向334.90°,倾角54.04°,滑动角-18.84°,错动类型以左旋走滑为主,兼少量正断。综合分析认为,这是由长期的抽取卤水采盐活动引起的。采空区的应力变化导致矿体的应力分布发生调整,沿F7断层的应力超过了其承...  相似文献   
908.
利用在西藏纳木错流域念青唐古拉山北坡(NQN,海拔5 400 m)和西北保吉乡(BJ,海拔4 730 m)布设的两台带有四层土壤探头自动气象站(AWS)2005—2006年冬季10个月观测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观测期间NQN日及月平均气温均低于BJ,但变化幅度均小于BJ,土壤冻结时间比BJ长,两处的气温梯度为0.31℃/100 m。与安多月平均气温比较,推断NQN存在高山多年冻土。NQN大气—土壤及土壤内热传输速度快于BJ;冻结期内土壤中未冻水含量在0~-2.5℃时发生跃变且与土壤温度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相同深度处NQN土未冻水含量较小。土壤温度日变化在0~40 cm深度处较明显,40cm深度以下变化很小,未冻水含量日变化在5 cm深度较明显,20 cm以下变化微弱。利用两观测点冻结深度(Df)与冻结积温(Tg)的良好相关建立模型,NQN为:Df n= 0.0016Tg+ 1.69,R2=0.9958;BJ为:Df b= 0.002 Tg+ 1.13,R2= 0.9424,并由此推断出两观测点最大季节冻结深度分别为1.69 m和1.13 m。  相似文献   
909.
中国古生界油气勘探前景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几十年来,中国古生代海相成油一直是国内外石油地质学家关注的大问题,1984年塔里木盆地沙参2井实现古生代海相油气重大突破,首次证明"中国古生界海相含丰富的石油".但中国古生界海相油气前景如何?其一认为是油气勘探重点战略接替领域,其二认为前景不大,只是天然气勘探的辅助领域之一。本文从近10年来古生界油气勘探重大进展、古生界油气资源潜力、有利的地质构造条件、多时代成油组合、广泛的勘探领域等方面论述了中国古生界海相油气勘探前景巨大,将是中国油气勘探重要的战略接替领域之一。   相似文献   
910.
给出一种模糊聚类循环迭代模型以及通过模糊二元对比赋权与迭代赋权相融合的组合赋权方法,采用交叉循环迭代的方法确定聚类中心矩阵,通过判断聚类准则函数获得最终聚类矩阵.该模型兼顾了主观决策与客观决策,使聚类分析具有很大的柔性,最后将模型应用到辽宁省海岸带30个县(市)区的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分区研究中,按照水资源可持续发展评价的9个指标分为4个类别,结果表明,模型聚类分区结果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