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5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59篇
测绘学   67篇
大气科学   78篇
地球物理   61篇
地质学   294篇
海洋学   37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35篇
自然地理   8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3 毫秒
131.
孙有斌  卢红选  章泽科 《地质学报》2024,98(3):1006-1023
中国黄土- 红黏土沉积是可与深海沉积媲美的陆相沉积载体,记录了晚新生代东亚大陆气候环境变化历史。基于中国黄土的多种理化指标,重建了黄土高原地区构造- 千年尺度东亚季风变化历史,为探讨区域与全球气候的联系提供了关键证据。近年来,黄土高原古气候变化研究逐步从定性描述拓展到定量重建,本文旨在回顾基于中国黄土定量重建古温度和古降雨变化取得的重要进展。首先,梳理了古气候要素定量重建的指标和方法,古温度重建指标包括植硅体、碳酸盐耦合同位素、微生物脂类代用指标等;古降水变化敏感指标包括磁化率、白云石/方解石含量、生物微钙体Sr/Ca比值、有机碳同位素以及10Be等。然后,汇总了典型黄土剖面定量重建的古气候变化序列,分别从构造、轨道及千年时间尺度上探讨了古温度和古降雨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基于生标重建的不同时间跨度的土壤古温度变化序列,在冰期—间冰期尺度上的波动特征基本一致,但在冰盛期—冰消期时段出现了增温超前现象,说明陆地植被对土壤温度变化有重要调制作用。然而,不同指标重建的降水变化幅度差异较大,主导周期也存在差异,说明定量重建降水变化仍有较大挑战。最后,简要总结了黄土高原古气候定量重建存在的问题,明确了区分温度和降水季节性变化的重要性,指出加强地质记录与模拟结果的对比同化,将有助深化对多尺度季风变化动力学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2.
甘肃黑方台黄土经历长期的灌溉入渗破坏了其原生结构,改变了不同深度黄土的颗粒级配,影响了土体的力学性质。为研究反复灌溉入渗对坡体的影响,通过室内土柱渗透试验研究了反复入渗对甘肃黑方台黄土渗透特性的影响,并研究了渗透作用下黄土中细颗粒运移的规律与模式。研究表明:①水力梯度对渗透速率影响较小而干密度对渗透速率影响较大;随着入渗次数的增加,重塑黄土的渗透性能变弱;②黄土在渗流力的作用下,存在细颗粒沿渗流方向运移的现象,且细颗粒在土柱中上部聚集最多;③影响细颗粒运移的因素有:水力梯度、干密度和渗透次数;其中细颗粒的运移量与水力梯度、渗透次数呈正相关,与干密度呈负相关,且水力梯度是影响细颗粒运移的主要因素;④在渗透过程中,细颗粒运移堆积,最终填充土体内孔隙,导致黄土的渗透性下降。   相似文献   
133.
作者通过对冀西北张家口-赤城地区广泛出露的所谓混合岩化黑云斜长片麻岩的地质、矿物、岩石和地球化学研究,确定了它们是太古代的英云闪长质、花岗闪长质片麻岩,并且认为它们不是变质的火山-沉积岩,而是地壳中先存的镁铁质角闪岩或麻粒岩的重熔岩浆在固结或半固结状态下被长英质麻粒岩部分熔融产生的熔浆混合、交代形成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4.
利用19612015年陕西省70个气象观测站的逐日降水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趋势分析及Mann Kendall等方法,分析了陕西省不同等级降水量、降水日数及降水强度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无论是降水量、降水日数,还是降水强度,均呈现出南多北少的分布特征,且随着降水级别的逐级增加,地区分布差异逐渐增大;整体上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呈现出减少趋势,其中降水日数的下降趋势均非常显著,全省年均降水日数的气候倾向率达到了-3.83天·10a-1,通过了0.01的显著性检验,降水强度的增加趋势通过了0.05的显著性检验,每10 a全省年均降水强度增加0.15 mm·d-1;陕西降水量及降水日数的减少主要体现在春秋两季小雨及中雨的减少上,小雨降水强度在夏、秋两季的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05和0.04 mm·d-1·10a-1,其上升趋势分别通过了0.01和0.1的显著性检验,这是年均降水强度上升的主要原因;陕西年均降水量及降水日数自1984年出现了突变性下降,而降水强度的突变则出现在2004年,之后一直呈现持续的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35.
为分析延安市能见度与相对湿度、气溶胶质量浓度的关系,利用2016年延安大气成分站PM_(2.5)、PM_(10)和国家基本气象站相对湿度、能见度观测资料,对能见度与相对湿度、PM_(2.5)和PM_(10)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全年能见度与相对湿度的线性相关系数最高,与PM_(10)次之;随相对湿度的增大,能见度明显降低。相对湿度<50%时,能见度与PM_(2.5)的非线性相关性高于与PM_(10)的相关性;相对湿度>50%时,能见度与PM_(10)的非线性相关性则较PM_(2.5)好。相较于线性拟合方法,能见度与相对湿度的非线性拟合公式能更好地表现二者的关系。利用相对湿度、PM_(2.5)和PM_(10)观测数据对能见度做多元非线性拟合,检验结果表明,计算得出的拟合公式能较好地模拟延安市能见度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36.
昆明站流动VLBI观测数据处理初步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自行研制的流动VLBI首次长距离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了初步结果,并对流动VLBI今后的观测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7.
华北地台东部有6个金伯利岩岩区,它们分布于古陆核的中心(如富矿的复县一蒙阴)、北缘(如贫矿的铁岭)及西缘元古代裂陷带(如无矿的涉县一鹤壁)。本文在不相容元素、同位素源区约束讨论的基础上,选择代表性的金伯利岩进行源区地球化学定量反演,进而讨论了源区的不均一性。金伯利岩产出的构造部位及由此所反映的岩石圈厚度、地慢流体活动强度的差异,不仅影响金伯利岩含金刚石性,而且也是地幔源区不均一性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8.
四川省新龙县大盖乡土木寺是藏区重要的宗教寺庙之一,以其佛学精义、建筑艺术和文化珍藏而著称于世。近几年来土木寺后山沟泥石流频繁爆发,严重影响并威胁着土木寺僧侣和当地信教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民族文化遗产危在旦夕,亟待拯救。作者在土木寺后山沟进行了泥石流影响区的地形测量和工程测量,完成了1:100万的地形测量图和工程测量图,对该泥石流的形成条件、活动危害特征和发展趋势都作了分析研究。在此工作基础上,提出  相似文献   
139.
1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