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40篇
测绘学   15篇
大气科学   46篇
地球物理   17篇
地质学   59篇
海洋学   32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2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华北克拉通北缘的内蒙古白云鄂博地区分布着由辉长岩、辉长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黑云母花岗岩及钾长花岗岩等基性-中酸性-碱性花岗岩组成的闪长质-花岗质杂岩体,它们曾被认为是泥盆纪至侏罗纪多期次侵位的产物,而新的年代学资料揭示这些侵入体都是在晚古生代形成的.白云鄂博地区15件不同岩性的锆石LA-ICP-MS U-Pb测年表明,其侵位年龄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仅发生在263~281Ma狭窄时间段内,峰期年龄269Ma.这表明白云鄂博矿床的形成与这些闪长质-花岗质岩石的侵入活动没有直接的成因联系,也为重新认识华北克拉通北缘晚古生代构造环境及演化史提供了新的年代学资料.  相似文献   
32.
基于风险矩阵理论,初步建立了重大活动气象风险评估方法与流程,并以北京某重大庆祝活动服务为例,在多部门联合共同确定活动期间气象风险源的基础上,利用长时间序列气象资料及短期测风雷达观测资料,分析了庆祝活动期间各类气象风险的可能性,结合对活动可能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利用风险矩阵开展了气象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研究。评估结果表明,庆祝活动期间主要气象风险依次为降水/阴雨、白天大风、雾-霾、夜晚大风、高温、雷电、低温等7类。其中,降水/阴雨、白天大风、雾-霾为高风险,夜晚大风为中风险,其余均为低风险,根据评估结果建立的风险控制原则和具体措施成功应用于庆祝活动风险控制中。与现有气象业务服务中天气风险评估相比,本研究实现了重大活动气象风险评估由仅考虑高影响天气出现概率向基于影响的风险评估的转变。  相似文献   
33.
贵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学书  尹努寻  杨秀丽 《贵州地质》2012,29(3):220-224,219
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分析了贵州矿山企业的规模结构、开发布局、矿山的矿种结构、资源综合利用情况和经济类型,以及矿山的地域分布的现状等,指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今后全省矿业持续健康发展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34.
为1000kV氧化锌避雷器的底部设计了铅芯橡胶支座隔震装置.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避雷器模型,计算了安装隔震装置前后,在风荷载、接线端子板荷载和水平地震作用下避雷器的内力与位移.安装隔震装置后,避雷器在地震作用下的内力与相对位移有大的降低,整个结构在各种荷载组合下均具备足够的安全储备.  相似文献   
35.
采煤塌陷地水域淹没范围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煤塌陷改变了矿区周边的地形地貌特征,使大量的耕地、园地变成水域。选择山东省龙口采煤塌陷区为研究对象,运用ArcGIS软件采集五期1:1万等高线和离散高程点数据,生成1×1 m2正方形网格的数字地面模型(DEM),以地表没有发生塌陷前的1978年DEM为标准高程数据,与其他各期DEM数据进行差值运算处理,得到不同时期采煤塌陷区面积。然后根据水利部门48年来的观测数据,计算出采煤塌陷区不同频率年份丰水期水文特征值,采用"无源淹没"分析法,计算给定水位条件下的采煤塌陷区水域淹没范围。  相似文献   
36.
随着海洋渔业资源的不断衰退,为了保护渔业资源、推动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我国出台了许多海洋捕捞相关政策。文章从投入控制制度、产出控制制度和技术控制制度3个角度出发,以捕捞许可制度、捕捞限额管理和伏季休渔制度等政策为重点,通过整理1980—2017年浙江省渔业经济的相关资料,从海洋捕捞渔船数量和功率、海洋捕捞产量、渔业劳动力数量变化3个方面,深入分析浙江省海洋捕捞现状,提出了完善现有的海洋捕捞政策、加强渔业执法管理力量、加强普法宣传、建立渔业资源调查与评估体系、帮助捕捞从业人员转产转业等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海洋捕捞管理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37.
依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IPCC) 第六次评估报告 (AR6) 第一工作组 (WGI) 报告第七章的内容,详细介绍了AR6最新定义的有效辐射强迫 (ERF)及其计算方法,并给出了自工业革命以来 (1750—2019年) 各气候辐射强迫因子ERF的最佳估值。根据AR6的最新评估,工业革命以来总人为ERF的估值为2.72 (1.96~3.48) W·m-2,相较于AR5 估计结果 (1750—2011年) 增长了0.43 W·m-2。2011年后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及其辐射效率的修正是造成总人为ERF增加的主要原因。自工业革命以来温室气体浓度变化造成的ERF为3.84 (3.46~4.22) W·m-2,二氧化碳仍然是其中的最大贡献因素 (56%±16%)。而气溶胶的总ERF (气溶胶-辐射相互作用 (ERFari) 与气溶胶-云相互作用 (ERFaci) 的总和) 为-1.1(-1.7~-0.4) W·m-2,其中ERFari贡献20%~25%,ERFaci贡献接近75%~80%。AR6中气溶胶的总ERF的估算相较于AR5在数值上有所增加,而不确定性有所减少。但由于没有考虑部分重要的调整过程,ERFaci仍然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38.
本文依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AR6)第一工作组(WGI)报告第七章的内容,详细解读了基于多源证据对气候敏感度的估算,这些证据包括:过程理解、仪器记录、古气候数据和萌现约束。得到的结论是,多源证据支持平衡态气候敏感度(ECS)的中心估计值接近3 ℃,可能区间为2.5~4.0 ℃,非常可能区间为2.0~5.0 ℃;瞬态气候响应(TCR)的最佳估值为1.8 ℃,可能区间为1.4~2.2 ℃,非常可能区间为1.2~2.4 ℃。与之前历次IPCC评估报告相比,AR6关于气候敏感度的估算最为重要的创新之处为,它没有将气候模式结果当作唯一证据,而是仅仅给出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结果并与基于多源证据的综合评估结果进行了对比。通过对比发现,CMIP6关于ECS与TCR的平均值均高于第五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5)和AR6的综合评估结果。相比CMIP6,AR6综合了多个证据线有效地缩小了ECS的不确定范围。  相似文献   
39.
To explore the spatial pattern of macrobenthic communities and their response to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 the Prydz Bay,samples were collected using a 0.25-m2 box corer at 10 stations from November 2012 to April 2013.A total of 50 species of macrobenthos belonging to 8 phyla and 33 families were identified,of which polychaetes(e.g.,Maldane sarsi)and sponges(e.g.,Halichondria sp.and Leucosolenia sp.)were the most prominent groups.The macrobenthos in study area were categorized into five functional groups based on the feeding type,and the detritivorous group represented by polychaetes showed the highest average abundance,while the planktophagous group represented by sponges showed the highest average biomass.Macrobenthos abundance(0–592 ind./m2)and biomass(0–1155.5 g/m2)in the Prydz Bay were relatively lower than those of other Antarctic shelf soft-bottom waters,although the compositions of the dominant species and functional feeding groups were similar.The results of the Spearman rank correlation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average biomass of the macrobenthos and the biomass of the planktophagous group in the study area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water depth,sediment grain size and silt percentage.However,these variables were clearly not strong determinants of macrobenthos assemblage structure.Many factors not measured in the study,e.g.,sediment organic matter and iceberg interference,have probably influence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macrobenthic community structure in the Prydz Bay.  相似文献   
40.
赛什腾地区隶属柴北缘构造带,岩性复杂多变,前人对研究区岩性界线的划分较为笼统,笔者等选择Landsat- 8 OLI、ASTER和Sentinel- 2A为数据源,采用最佳波段指数确定各影像的波段组合,凸显不同岩石的边界;将ASTER短波红外波段与Landsat- 8 OLI、Sentinel- 2A可见光—近红外波段协同处理,构成Landsat- 8+ASTER(LA)数据和Sentinel- 2A+ASTER(SA)数据,分析重采样岩石标准光谱信息,拟定不同岩石波段运算公式,基于多重分形理论选定不同岩石类型的阈值范围,获取主要岩性的分布;根据重采样的黑云母标准光谱曲线,选取SA数据2262 nm波段和2336 nm波段进行定向主成分分析,采用Crosta法阈值分割第二主成分,划分黑云母异常等级,将其与岩性分布相关联,识别出研究区主要岩性分布。通过岩石实测光谱分析、薄片镜下鉴定与野外地质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完善解译结果。岩性提取结果显示,小赛什腾山东侧新发现“U”型条带,为辉长岩—英云闪长岩—二长花岗岩,重新圈定达肯大坂群第三岩组和第四岩组,滩间山群一组,花岗岩,二长花岗岩,黑云母花岗岩,流纹岩,似斑状石英闪长岩,石英闪长岩,英云闪长岩,辉长闪长岩和辉长岩等岩石的边界。此次基于多源遥感数据岩性识别方法研究对青海赛什腾地区野外地质调查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可为高山峡谷区地质填图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