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74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96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根据地质、地球化学和Nd同位素研究 ,华北克拉通及邻区孔兹岩系主要形成于古元古代。笔者对孔兹岩系变泥沙质岩石进行了地球化学统计性研究。它们普遍高K2 O低Na2 O ,具有重稀土部分呈平坦型 ,轻重稀土分离较弱 ,存在较强负铕异常的稀土模式。在岩石/MORB -元素图解上 ,除Nb、P、Ti相对亏损外 ,还存在明显的负钡异常。具高成熟度的泥沙质岩石tDM和ΣNd( 2 .3Ga)变化范围分别为 2 .30~ 3.2 4Ga和 - 4 .77± 5.11。孔兹岩系形成于太古宙之后 ,与其主体由泥沙质岩石组成 ,并且需要有一个广泛出露、高成熟度陆壳基底物源区的认识相吻合。在考虑泥沙质岩石组成受源区组成和作用过程双重制约的情况下 ,给出了华北克拉通太古宙基底组成的估计值。它们与Taylor等 ( 1985)给出的太古宙上部地壳组成估计值存在较大区别  相似文献   
82.
新疆东准噶尔早泥盆世早期花岗岩的确定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亚萍  李锦轶  孙桂华  朱志新  宋彪 《地质通报》2009,28(12):1885-1893
根据锆石SHRIMP U-Pb定年获得的(413±8)Ma(MSWD=0.73)206Pb/238U表面年龄和锆石的矿物学特征, 确定东准噶尔中部被泥盆系覆盖的白云母花岗岩的形成时代为早泥盆世早期。通过对已有的区域地质资料与该岩体岩石学特征的综合分析,推测东准噶尔中部和南部地区在早泥盆世早期处于伸展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83.
双鸭山二长辉长岩侵位于中国黑龙江省双鸭山市东北部的下白垩统含煤地层内。岩相学证据表明,双鸭山二长辉长岩中的橄榄石、斜长石、单斜辉石和钛铁矿依次是岩浆早期结晶的矿物,而黑云母及少量细小的斜方辉石是演化的岩浆分别与早期结晶的钛铁矿、橄榄石反应的产物,最后的残余岩浆结晶形成了他形的钾长石,包裹其它矿物形成嵌晶结构。根据双鸭山二长辉长岩全岩成分做结晶过程的热力学模拟计算,估计的结晶过程与岩相学研究基本一致。黑云母K-Ar法和SHRIMP锆石U-Pb法的年龄测定结果一致表明,双鸭山二长辉长岩的侵位时代为98Ma,即晚白垩世早期。这一时期,中国东北地区东部、俄罗斯远东兴安岭-鄂霍茨克一带、和日本西南部可能都是当时欧亚大陆东部活动大陆边缘的组成部分,因而晚白垩世早期俯冲相关的岩浆活动在中国东北地区东部可能也是大量存在的。  相似文献   
84.
西准噶尔中部的托里断裂切错了塔尔根岩体,如果确定了该岩体的时代,就可以限定托里断裂左行走滑运动开始的最大时限。所研究的样品为浅肉红色二长花岗岩,采样位置位于托里县城以南、托里断裂南东,距离该断裂面约50m。用SHRIMP 对岩石中的锆石进行了U-Th-Pb同位素测定,共测得29个颗粒的31个数据。这31个数据中,206Pb/238U年龄最小值为279.5Ma±2.7Ma,最大值为337.3Ma±2.7Ma,相差达58Ma,差异大于17%。Th/U比为0.31~0.88,U含量为65×10-6~384×10-6,Th含量为23×10-6~142×10-6。根据CL图像,将其中13个点的206Pb/238U年龄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将加权平均值295.8Ma±2.5Ma作为岩体的侵位年龄。塔尔根岩体被托里断裂左行错开这一地质现象,以及该岩体的锆石定年结果,清楚地表明托里断裂的左行走滑运动一定是发生在295Ma以后,即其左行走滑运动不是发生在石炭纪期间。  相似文献   
85.
西藏安多斜长花岗岩分布于安多县多普尔曲一带。在1/25万安多幅区域地质调查中,作者研究了安多一带蛇绿岩中新发现的斜长花岗岩的地质特征、岩石成因和时代。结果表明斜长花岗岩具有低钾高钠、高锶、低铷和低∑REE的大洋斜长花岗岩特征,同位素指示其为地幔源区产物。首次对斜长花岗岩进行了锆石U-Pb SHRIMP测年,其结果为188.0±2.0 Ma,结合地质资料分析认为其代表了洋壳形成的年龄,时代为早侏罗世,与班公湖-怒江结合带西段蛇绿岩时代基本同时。本次研究为班公湖-怒江中段蛇绿岩提供了高精度同位素年龄依据。  相似文献   
86.
质谱计蒸发-沉积测定单颗粒锆石年龄原理及讨论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宋彪 《地质论评》1995,41(3):45-251
本文讨论了锆石由于铅丢失造成的自晶体表层到晶体内部放射成因(~(207)Pb/~(206)Pb)_R的变化趋势;用热离子质谱计直接进行单颗粒锆石蒸发-沉积测年时,锆石在热离子质谱计灯丝上加热蒸发和在冷灯丝上沉积时物质的分布状况;锆石中的U-Pb体系是否为封闭体系的差别标志;与单颗粒锆石测年有关问题的讨论。  相似文献   
87.
黑龙江省东部中太古代碎屑岩浆锆石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黑龙江省东部牡丹江市以东八面通杂岩(原黑龙江群)的黑云花岗片麻岩中发现了早期旋回的碎屑岩浆锆石,采用锆石单颗粒双带源逐层蒸发-沉积法,测得该锆石的结晶时代为2871±8Ma,属中太古代晚期。这是迄今发现的该区最古老地质记录。由此推测,文献中所说的佳木斯地块南部可能曾经发育中太古代结晶基底,黑龙江省东部地壳形成过程中曾经遭受了中太古代晚期构造热事件。  相似文献   
88.
宋彪 《地球学报》1994,15(Z1):206-217
讨论了锆石由于铅丢失造成自晶体表层到晶体内部放射成因207Pb/206Pb的变化趋势,热离子质谱计直进行单颗锆石石蒸发-沉积测年时,锆石在灯丝上加热蒸发和在冷灯丝上沉积时物质的分布状况,锆石中的U-Pb体系是否为封闭体系的判别标志,并对锆石年代学的适用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9.
牡丹江-鸡西花岗岩类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牡丹江-鸡西一带有许多花岗岩类出露,其中具代表性的为柴河、石场、光复屯、岗子沟岩体等。过去人们一直将其认作元古代花岗岩体。作者采用单颗粒锆石逐层蒸发-沉积测年法,对区内包括上述岩体在内的花岗岩、花岗斑岩、混合岩及花岗质脉体,分别选其中锆石,进行年龄测定。结果表明:区内花岗岩类的侵位及混合岩化作用主要发生于290-250Ma的华力西造山阶段,部分花岗岩可能形成于488-409Ma的加里东期,而不形成于元古代;同时根据花岗岩和混合岩中获得的2871±8Ma和1134±14Ma继承锆石的年龄数据,认为八面通杂岩两侧均存在前寒武纪变质基底。  相似文献   
90.
北祁连山西段北大河岩群碎屑锆石SHRIMPU-Pb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白云母石英片岩中碎屑锆石的成因矿物学研究及SHRIMP U-Pb同位素年龄测定表明,北大河岩群变质沉积岩的蚀源区存在1400~3035Ma构造热事件,除了年龄为约2457Ma的变质事件外,主要表现为岩浆事件,其中以1800Ma左右的岩浆事件最为强烈,1400~1700Ma事件次之,中-新太古代的岩浆事件也比较明显;北大河岩群可能遭受过863Ma左右的变质作用影响,其沉积岩的沉积作用发生于1400Ma(最小的碎屑锆石年龄)至863Ma(变质年龄)之间,而不是前人所认为的古元古代;根据46%的碎屑锆石为1800Ma左右这一事实,最起码可以肯定北大河岩群的沉积年龄新于1800Ma;北大河岩群的蚀源区存在中-新太古代的古老陆壳。同时,北大河岩群碎屑锆石年龄资料也为朱龙关群蛇绿岩的形成时代提供了有力的制约:朱龙关群蛇绿岩很可能形成于早古生代,而非中元古代早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