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39篇
测绘学   45篇
大气科学   34篇
地球物理   19篇
地质学   117篇
海洋学   34篇
天文学   25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2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本文详细介绍了1983年日食光谱资料的强度和高度定标方法和结果,并讨论了其精度.对同一波段,用两种不同的绝对定标方法得出的结果基本一致,说明定标是可靠的.文中还给出了二切无缝谱色球底的位置,并计算了该区的温度.  相似文献   
132.
渤海地震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相似文献   
133.
134.
中国首次发现的中生代蛙类化石:两栖纲:无尾目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蛙类和蟾蜍类是现存最高级的两栖类,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分布广泛。我国的蛙类化石仅发现于新第三纪和第四纪地层中,尤以山东山旺中新世玄武蛙(Rana basaltica)、强壮大锄足蟾(Macro-pelobates cratus)等最为有名。本文记述的蛙类化石产自辽宁西部北票市上园四合屯义县组下部,地层时代为晚侏罗世晚期。这是中国无尾两栖类在中生代地层中的首次发现,也是中国乃至东亚最早的蛙类化石,填补了侏罗世蛙类在大区域内的分布空白。该化石不仅进一步丰富了辽宁西部热河动物群内容,而且对研究早期蛙类的形态特征、分类演化及古动物地理有重要意义,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135.
长江口南岸平原第四纪沉积与环境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进一步了解上海地区100m以浅第四纪地层(地基土层)的三维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年代、沉积环境等,我们利用了已有1200多项工程的钻孔资料,井施取样孔16口,其中钻穿松散沉积层(深277.8m)孔1D,深145.25m孔1口,深50~100m孔10口,其余4孔孔深小于50m。对所取岩芯作了较全面的分析研究。在第四纪下限,第四系内部各统界限的划分,100m以浅各沉积层的三维空间分布、成因、时代以及海进海退、气候变化等研究方面都取得了新的进展。本区松散沉积层的厚度一般为200~350m,第四系厚约210m,其中中、下更新统的界面位于埋深150m左右,中、上更新统的界面位于埋深130m左右,全新统底界  相似文献   
136.
李黎海  李季 《云南地质》1998,17(3):241-244
文章以缅玉手镯为例,通过六个方面较系统的阐述了在挑选缅玉饰品过程中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怎样识别缅玉饰品的优劣、真品和假冒产品。引导消费者在全面认识了解衡量品质的各项标准的基础上,买到称心如意缅玉饰品。  相似文献   
137.
138.
季沧江 《岩土工程师》1998,10(1):12-17,53
本文叙述了在钻孔灌注桩中,采用埋管超声波方法研究水下混凝土强度发展规律,并用现场实际取芯方法进行验证,得出在正常施工的灌注桩中,其增长规律与普通混凝土强度增长规律具有共性。  相似文献   
139.
刘瑾  季顺平 《测绘学报》2019,48(9):1141-1150
本文探讨了深度学习在航空影像密集匹配中的性能,并与经典方法进行了比较,对模型泛化能力进行了评估。首先,实现了MC-CNN(matching cost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GC-Net(geometry and context network)、DispNet(disparity estimation network)3种代表性卷积神经元网络在航空立体像对上的训练和测试,并与传统方法SGM(semi-global matching)和商业软件SURE进行了比较。其次,利用直接迁移学习方法,评估了各模型在不同数据集间的泛化能力。最后,利用预训练模型和少量目标数据集样本,评估了模型微调的效果。试验包含3套航空影像、2套开源街景影像。试验表明:①与传统的遥感影像密集匹配方法相比,目前深度学习方法略有优势;②GC-Net与MC-CNN表现了良好的泛化能力,在开源数据集上训练的模型可以直接应用于遥感影像,且3PE(3-pixel-error)精度没有明显下降;③在训练样本不足时,利用预训练模型做初值并进行参数微调可以得到比直接训练更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0.
为了探讨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乌尔禾-风城地区二叠系风城组白云质岩类的成因, 利用岩矿鉴定技术,地球化学分析技术等手段, 系统分析该套云质岩类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该区云质岩类有别于海相碳酸盐岩,受外物源的影响较大,成份复杂,多为过渡性岩类。以泥质白云岩和白云质泥岩和白云质粉砂岩为主,含有少量的凝灰质白云岩和白云质凝灰岩。岩石矿物学特征和地球化学分析数据均表明,研究区的云质岩类主要形成于水体安静、深度较大、盐度偏高的半封闭陆源近海湖湾环境。二叠系时期气候炎热,蒸发作用强烈与火山活动频繁,加之淡水补给相对匮乏,为该区的云质岩类形成提供了良好的镁离子来源和水动力条件。这时湖湾中沉积的富含文石或高镁方解石的泥岩或凝灰岩,在早成岩阶段经过渗透回流白云石化作用形成了大量泥质白云岩、白云质泥岩和白云质粉砂岩。在中晚成岩阶段,经过埋藏作用生成自形或半自形的细晶-中晶白云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