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25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230篇
海洋学   14篇
综合类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平水铜矿是位于扬子板块和华夏板块结合带(即钦杭结合带)北东段的典型火山岩型块状硫化物矿床,其铜矿主要形成于石英-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阶段。本文对其块状矿体下部发育的含硫化物石英脉中锆石进行了LA-ICP-MSU-Pb精确测年,CL图像和Th/U比值显示锆石多为岩浆成因,测年数据可分为5组:981~988Ma、(950±15)Ma、(926±13)Ma、(899±21)Ma和93~120Ma。地质证据和定年结果表明平水铜矿的成矿年龄为新元古代早期(~899Ma),白垩纪的热事件(93~120Ma)对矿体进行了叠加改造作用。这一认识对深入了解平水铜矿的成因、形成和演化具有重要地质意义,同时提供了在钦杭结合带寻找火山岩型块状硫化物矿床的年代学信息。  相似文献   
162.
通过对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中武山铜矿和冬瓜山铜矿层状矿体的详细研究,发现了大量具有层圈状构造、层纹状构造或不规则同心环状构造的矿石。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经光薄片鉴定、扫描电镜观察和碳氧同位素分析等,认为这类矿石在宏观构造上显示出类似于灰泥丘的孔洞系统,微观上又发现了细菌等微生物结构,判断其属于一种矿化的灰泥丘。资料显示,灰泥丘和热水喷流沉积成矿作用关系密切,灰泥丘可视为热水喷流沉积成矿的证据之一。本文所研究的两个矿床中灰泥丘构造矿石保存状况略有不同,冬瓜山铜矿灰泥丘构造矿石保留了大量显示原生热水喷流沉积成因的组构、并发现细菌等微生物结构,碳氧同位素组成也显示原始沉积特征;而武山铜矿灰泥丘构造矿石则显示出强烈受热液改造的矿石组构和碳氧同位素组成特征,暂未发现细菌等微生物结构。冬瓜山和武山铜矿灰泥丘构造矿石的发现,有力地佐证了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在海西期曾发生过热水喷流沉积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163.
滑石是一种层状硅酸盐矿物,其化学式为Mg3(Si4O10)(OH)2,具有化学性质稳定、熔点高、耐火性能好、绝缘性能优良等特性,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工业矿物原料,在造纸、橡胶、塑料、油漆、陶瓷、日用化妆品等方面具有广泛的用途。滑石矿主要产于原苏联、中国、美国、朝鲜、奥地利等国,其中中国的滑石矿主要分布在江西、辽  相似文献   
164.
赣北大湖塘矿集区超大型钨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23,自引:11,他引:12  
江西北部大湖塘地区发现世界级超大型钨矿床,使赣北成为继赣南之后我国又一重要的钨成矿省。大湖塘矿集区包括北区、南区和大雾塘矿区,正在开采的矿床有北区的石门寺矿床(己探明WO3金属量为74.255×104t)和南区的狮尾洞矿床(己探明WO3金属量31.09×104t),正在找矿勘查的矿区有北区的大岭上、大雾塘矿区平苗、东陡崖、一矿带等。矿化类型有细脉浸染型、石英大脉型、蚀变花岗岩型、云英岩型及隐爆角砾岩型钨(铜、钼)矿等多种类型,黑钨矿与白钨矿矿体共存、钨铜共生是该矿区成矿的显著特征。区内出露的沉积地层为新元古代双桥山群浅变质岩,岩浆岩为晋宁期的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和燕山期多种岩性的花岗岩。燕山期主要有两期,早期为斑状花岗岩,成岩年龄约144Ma,如狮尾洞矿床的似斑状白云母(二云母)花岗岩、石门寺矿床的斑状黑云母花岗岩等,晚期为狮尾洞和大岭上矿床产出的中细粒花岗岩或花岗斑岩,成岩年龄约135~130Ma。这些岩浆的源区很可能来源于双桥山群的泥质变质沉积岩。富钨铜等成矿元素的双桥山群泥质变质岩部分熔融可初步形成含矿花岗岩浆,岩浆在高度结晶分异过程中则可使得钨铜等金属进一步富集在岩浆热液中,通过两期岩浆与成矿作用,最终形成超大型的大湖塘钨矿床。  相似文献   
165.
西昆仑山A型花岗岩带的发现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姜耀辉  杨万志 《地质论评》2000,46(3):235-244
西昆仑山发育一条醒目的A型花岗岩带,空间上与库地幔台展布范围相一致;它形成于印支晚期,与海西晚期Ⅰ型花岗岩共生;岩石相对富碱、LREE、Y、Nb、Zr,贫A1、Mg、Ca、Ba、Sr及过渡元素,又以SiO2含量范围宽(66%~77%)为其显著特色,与澳大利亚东部ChaelundiA型花岗岩极为相似。研究表明,花岗岩属A1型,形成于造山晚期相当稳定的拉张环境,是在岩石圈拆沉过程中侵位的。  相似文献   
166.
青藏高原乌依塔克花岗岩体地球化学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乌依塔克花岗岩体分布于乌依塔克蛇绿岩套中,与其中的基性熔岩呈侵入接触关系,形成时代比蛇绿岩套(超)镁质岩稍晚;岩石类型为斜长花岗岩,斜长石属钠长石;岩石高SiO2,低Al2O3,富Na2O,贫K2O(〈1%),里特曼指数σ为0.96 ̄1.08,是钙质的;稀土元素总量较低,并且属轻稀土元素亏损型;除Y含量较高外,其他微量元素含量均较低;ISr为0.702588,εSr(t)为-16.1,εNd(t)  相似文献   
167.
江西九瑞矿集区主要发育有斑岩型、矽卡岩型及块状硫化物型三种类型的铜多金属矿床,其中斑岩型与矽卡岩型为典型的岩浆热液矿床,块状硫化物型矿床产在五通组砂岩与黄龙组白云岩界面之中,但多数也均位于侵入体附近,通常认为岩浆热液对层状黄铁矿体的叠加作用对其成矿起了重要作用。区内同时发育有大量与成矿岩体岩性相似的未成矿侵入岩,长期以来,一直未能找出成矿侵入岩的判别标志和侵入岩成矿与否的原因。本文对区内岩性为花岗闪长斑岩、石英闪长玢岩的成矿与未成矿侵入岩进行了锆石U-Pb定年、岩石主量元素分析以及造岩矿物电子探针测试工作,结果显示,九瑞地区岩浆活动的时代相对集中,成矿侵入岩的年龄分布于138.2±1.8Ma至148.0±1.0Ma之间,未成矿侵入岩的年龄分布于139.0±1.3Ma至149.6±3.0Ma之间,成矿与未成矿侵入岩的侵位时代基本相同,年龄在误差范围内一致。二者的SiO2以及其它9种主量元素含量的变化范围都非常接近,或有很大重叠,表明成矿与未成矿侵入岩的主要岩石化学成分基本相同。通过造岩矿物成份计算了岩浆开始固结的温度和侵位压力,成矿侵入岩的平均温度769℃与未成矿侵入岩的平均温度723℃在误差范围内大体一致,但成矿侵入岩的温度变化范围(580~915℃)明显大于未成矿侵入岩(656~796℃)。侵位压力方面,未成矿侵入岩的压力值(平均5.7kbar)显著大于成矿侵入岩(平均1.4kbar)。因此我们认为,成矿与未成矿侵入岩相比,前者经历了更为显著的减压过程,该过程也许对形成岩浆热液矿床非常重要,可能是产生独立热液相的一个主要途径,并且能够在岩体内及围岩中造成大量裂隙,为热液循环提供通道。但是,数据同时显示,并非经历了显著减压过程的侵入岩都能够成矿,最终成矿与否是受到不同阶段多种因素联合控制的,因此显著减压并不是成矿的充要条件,而更可能是前提条件。由已获得的未成矿侵入岩数据来推测,在九瑞地区,侵位压力大于4kbar的中酸性侵入岩,成矿潜力可能较小。由黑云母成份估算的氧逸度显示,成矿侵入岩的氧逸度变化较大并且覆盖了未成矿侵入岩的氧逸度范围,但是未成矿侵入岩的氧逸度均没有超过HM(Fe3O4-Fe2O3)缓冲线,而成矿侵入岩中有一半左右的数据点高于该缓冲线,表明较高的氧逸度对成矿更为有利,在九瑞地区,氧逸度高于HM(Fe3O4-Fe2O3)缓冲线的侵入岩,其成矿潜力可能更大。  相似文献   
168.
169.
HQ-1PC站位位于琼东南盆地中部,对该站位沉积物孔隙水的地球化学分析发现其3~4m处有明显的盐度异常,说明该站位在沉积物浅表层有明显的高盐度流体加入.其他地球化学特征也显示在该深度有一亏损硫酸盐、富含碘的流体加入,这种流体特征与水合物形成时排放的高盐流体相似.在4m以下,HQ-1PC站位则表现出了明显的甲烷厌氧氧化特征,主要表现为浅的硫酸盐还原界限、高硫酸盐通量、高自生碳酸盐沉积等特征,同时在该深度以下碘也表现出了异常高的通量,暗示HQ-1PC站位所在区域具有高的有机质含量,微生物活动强烈,可为水合物的形成提供充足的气源.再结合明显的盐度异常特征,推测在该站位浅表层附近很有可能有天然气水合物生成,水合物在形成过程中排出的高盐流体及散逸出的甲烷气引起了一系列的地球化学异常现象.  相似文献   
170.
从填制火山岩相-构造图着手,在宏观了解矿化地质特征及与火山机构的关系后,进行了成矿元素、稀土元素、铅同位素和氢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以及流体包裹体等方面的研究,继而探讨了矿床成因。矿体的形成同火山机构相关,至少存在两大成矿期,以隐爆角砾岩型为富矿体。并为今后进一步勘探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