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24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15篇
地球物理   60篇
地质学   90篇
海洋学   12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本给出1988年8月16日中日合作发放的10厘米球载红外望远镜对亮晚型巨星、木星、火星和土星的观测结果。探讨系统由硅光电二极管及HD820滤光片组成,有效峰值波长0.96微米,带宽0.23微米。章介绍了扫描观测的处理方法和流量定标方法,给出所观测的恒星及行星在0.96微米上的视星等。  相似文献   
92.
本文从部分地球物理资料出发,初步探讨了中国南北地震带北段(贺兰山—六盘山地震带)、中段(天水—武都、文县—川西北地震带)地壳和上地慢的结构特征。 根据对有关资料的分析研究,初步得出中国南北地震带北段、中段深部地震环境的主要特点: 地震带下部的上地幔顶面呈带状隆起:银川地堑地区上地幔顶面带状隆起的轴向呈北北东向;西吉、海原、固原地区呈北西向;天水—武都地区呈近南北向。 强烈地震的断层走向、震中迁移方向与软流圈顶面等深线轴向方向一致。 强烈地震往往发生在深部构造与浅部构造在深部的交汇区,如天水、武都地区。 强烈地震与壳内高导层和上地幔高导层的局部隆起和拗陷有关。 进而尝试性的分析了深部环境与地震孕育发生的关系。最后文章讨论了深部地震环境对中长期地震预报和地震成因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93.
The Ice, Cloud and Land Elevation Satellite (ICESat) is Earth's first polar orbiting satellite carrying a laser altimeter, launched fromVandenberg Air Force Base California U. S on January13, 2003.The Geoscience Laser Altimeter System(GLAS) on the ICESatw…  相似文献   
94.
95.
采用中心复合设计及响应曲面法研究吉富罗非鱼仔鱼开口率与温度和盐度的量化关系,预实验确定温度范围为20~34℃,盐度为2~10,通过模型优化确定初孵仔鱼从出膜到开口这一阶段最适温度和盐度组合。结果表明,温度对仔鱼的开口率(First feeding rate,FFR)的一次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1),盐度对仔鱼开口率的一次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5),温度和盐度的交互作用对开口率的影响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温度对仔鱼开口率的二次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1);盐度对仔鱼开口率的二次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5);温度对开口率的影响较盐度更重要。建立开口率对温度和盐度的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其决定系数为0.986 1,矫正决定系数为0.972 1,预测决定系数为0.911 2,表明所建模型拟合度极高,且可通过温度和盐度预测罗非鱼仔鱼的开口率。对模型方程优化的结果表明,当温度为29℃、盐度为5时,罗非鱼仔鱼的开口率达到最大值87.97%,可靠性达到0.972。  相似文献   
96.
利用青海玉树地震台记录的2006年和2010年玉树两次地震序列数字化波形资料,基于Sato的尾波单次散射模型,计算玉树地区尾波Q值,并拟合Q值对频率的依赖关系.总体上,该地区尾波Q值与地震构造活动呈一定相关性,前者平均拟合Q0值.  相似文献   
97.
采用中心组合设计和响应曲面法研究温度(12~34℃)和盐度(0~26)对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幼鱼(体长4.20±0.10 cm,体质量2.42±0.15 g)肠道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ne,CAT)的联合效应。结果表明:1)温度对吉富罗非鱼幼鱼肠道SOD和CAT活力的线性效应和累积效应均极显著(P<0.01);盐度对吉富罗非鱼幼鱼肠道SOD活力线性效应显著(P<0.05),累积效应极显著(P<0.01);盐度对吉富罗非鱼幼鱼肠道CAT活力线性效应不显著(P>0.05),累积效应极显著(P<0.01);温度和盐度对SOD活力的互作效应极显著(P<0.01),对CAT活力的互作效应不显著(P>0.05)。2)响应曲面法分析表明,随着温度和盐度的增大,两种抗氧化酶的活力均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3)建立两种抗氧化酶活力与温度、盐度间关系的模型方程(SOD:决定系数R2=0.992 9,预测决定系数R2Pred.=0.939 2,P<0.01;CAT:决定系数R2=0.948 5,预测决定系数R2Pred.=0.647 1,P<0.01),两模型方程可用于预测吉富罗非鱼幼鱼肠道SOD和CAT的活力。4)优化结果显示,温度为24.15℃,盐度为11.75时,SOD活力最小值为9.80 U/mg,CAT活力最小值为9.28 U/mg,满意度函数值高达0.961。  相似文献   
98.
2013年3月底至4月初青海省德令哈郊区连续发生了数次ML4.5左右的地震,市区震感强烈.利用双差定位法对该震群进行重新定位,发现震群空间分布呈近NS向,深度集中于4~10 km的地表浅层,纵向深度剖面呈“斗状”断层特征;利用CAP(Cut and Paste)方法反演了震群中ML≥3.3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结果为走滑类型,震群特征与附近的主构造宗务隆山断裂带性质不符.地质勘探发现凹陷或盆地边缘主构造附近通常存在横向伴生断裂,这些断裂规模不大,以走滑性质为主.本次震群位于柴达木盆地北边缘,通过相似构造的对比,认为该区附近同样满足横向断裂存在的条件.由于本次震群各项特征与横向断层的构造理论十分相符,推断出该震群应该是这种微小断裂活动的结果,横向断裂通常规模不大,因此可判断出震群震源区未来发生强震的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99.
利用2008-2013年青海东南部数字地震波资料,采用Pg、Sg最大振幅比及CAP方法反演得到92个ML2.5~4.9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统计结果表明该区中小地震震源类型以走滑为主,应力轴接近水平,兼有一定量正断层类型,逆冲类型较少;利用格点尝试法求出研究区平均现代构造应力场是以处于近NE—SW方向的水平压应力和近NW—SE方向的水平张应力为特征;进一步分析了研究区正断层小震产生的背景,初步认为这些正断层类型小震可能主要源自高海拔地形产生的重力滑塌作用。  相似文献   
100.
美国国家雪冰数据中心(NSIDC)发布的MODIS第6版本逐日积雪范围产品(V6)仅提供了归一化积雪指数(NDSI),而用户往往关心的是积雪范围或积雪覆盖率。NSIDC推荐全球积雪范围最佳的NDSI阈值为0.4,但是青藏高原地形复杂,积雪斑块化特征明显,单一的NDSI阈值并不能精确地判识不同下垫面上的积雪。不同的土地覆盖类型可能影响积雪判别的NDSI阈值。以青藏高原为研究对象,基于高分辨率卫星Landsat-5 TM数据,获取了青藏高原不同土地覆盖类型下判识积雪的最优NDSI阈值。结果表明,在草地和稀疏植被地表类型下,最优NDSI阈值分别为0.33和0.40;在其他下垫面类型下,最优NDSI阈值为0.47。以Landsat 8 OLI数据为"真值"对该NDSI阈值确定的积雪范围进行了精度检验。结果表明,采用新的NDSI阈值获取的MOD10A1 V6积雪范围产品的总体精度OA、错分误差OE和漏分误差UE分别为87.88%、5.20%和6.87%。而采用传统的0.4阈值时,其OA、OE和UE分别为87.36%、3.98%和8.60%。这表明考虑不同土地覆盖类型下的NDSI阈值优化可以有效地提高青藏高原积雪判别精度,特别是对占比面积较大的草地区域,通过NDSI阈值优化可以更加准确地识别积雪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