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9篇
  免费   144篇
  国内免费   195篇
测绘学   106篇
大气科学   138篇
地球物理   89篇
地质学   397篇
海洋学   95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96篇
自然地理   64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6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74年   5篇
  1963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81.
温泉沟群出露在西昆仑麻扎-康西瓦构造接合带的南侧,岩性主要为浅变质的碎屑岩,对这套碎屑岩的形成时代和产出构造背景目前还存在着争议。采于这套地层中的大量微体古生物化石表明,其形成时代为早志留世。物质组成、岩石碎屑特征、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等的分析结果显示,其物源区主要为活动大陆边缘、过渡陆壳和造山再旋回物源区,形成时的构造环境为深海相残留洋盆。这些分析结果为康西瓦结合带的研究提供了地层学方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82.
吐鲁番坳陷中—下侏罗统沉积体系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吐哈盆地是新疆3大含油气盆地之一,是我国目前已知的,唯一由侏罗系煤成烃形成大规模油气聚积的盆地。为了正确认识吐鲁番坳陷中—下侏罗统的沉积体系,以便更好地指导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勘探,本文通过详细的露头剖面观察和钻井岩心、测井分析,对吐鲁番坳陷中—下侏罗统的沉积相进行了重新认识,结果发现,其沉积相类型除了已被普遍认识的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滨浅湖沉积体系、冲积扇—扇三角洲—浅湖沉积体系以外,还存在典型的曲流河—曲流河三角洲—滨浅湖沉积体系。在沉积相纵向演化和横向对比研究的基础上,指出吐鲁番坳陷中—下侏罗统从八道湾组以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为主,向上至西山窑组和三间房组演化为以曲流河—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体系为主,至顶部七克台组则发育以滨浅湖沉积体系为主,纵向上构成一个明显的基准面上升的退积序列;南北坡沉积体系的构成具有较大差异,南坡以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曲流河三角洲为特征,北坡则以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为特征。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吐鲁番坳陷中—下侏罗统的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83.
西昆仑柳什塔格峰西侧火山岩的特征、时代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昆仑麻扎-康西瓦-苏巴什结合带的柳什塔格一带发现了一套火山岩建造,主要由强蚀变玄武岩、绿帘阳起石岩、阳起石岩(原岩为玄武岩)组成,上覆少量深水沉积岩。火山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主要来源于富集地幔玄武岩浆,形成于洋岛环境,因此它是一个古结合带大洋洋壳的残留。采样作Rb-Sr等时线年龄分析,时代为震旦纪(563±48Ma),说明麻扎-康西瓦-苏巴什结合带所代表的洋盆在震旦纪就已经存在。这个发现对重新认识麻扎-康西瓦-苏巴什结合带的演化时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4.
利用厦门多普勒雷达资料,对在汕头登陆的2005年10号强热带风暴“珊瑚”和2006年1号台风“珍珠”的二次特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对比分析。表明二次热带气旋的特大暴雨都是螺旋雨带造成的;对应的径向速度场上是风速的辐合,10号强热带风暴“珊瑚”还有风向的辐合;另外这两个热带气旋,由于它的路径不同,雷达径向速度图上零线和速度极值有不同的特点,10号强热带风暴“珊瑚”速度极值由不相等到相等再到不相等的过程,1号台风“珍珠”的雷达径向速度图上始终是来向的极值大于去向的极值,可根据速度极值不对称来判断环境风,从而预报热带气旋未来的移动。  相似文献   
85.
文章针对在于WebGIS应用中,服务器需要海量生成地图服务时,服务器常处于瘫痪状态的问题,提出建立基于ArcGIS Server的多地图服务对象的管理方案,客户端发出新的地图请求时,需通过多地图服务管理对象检验,由地图服务管理对象控制向ArcGIS Server发出的请求,从而解决服务器经常处于瘫痪的问题。基于此研究,作者设计并实现了B/S模式的以工代赈信息管理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6.
介绍了盱眙县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资源,阐述了自然景观的地质特征,分析了人文景观的地质因素。这些自然条件和人文历史造就了现今的旅游资源,使其不仅具有观赏性、艺术性和文化性,而且还具有地质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87.
88.
本文系辽宁区测一队、长春地质学院、沈阳地矿所协同对辽南晚前寒武纪地层研究成果中由长春地质学院所承担的岩石地层学专题研究的初步成果。 刘志英、何起祥、杨珊珊及辽宁区测一队岩矿室参加室内外工作,孟祥化及王东坡老师对工作给予指导,在此一并致谢。  相似文献   
89.
人类世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的远程耦合框架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全球一体化进程不断加深的背景下,国家与地区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产生了一系列跨国家、跨地区、多尺度的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远程耦合(Telecoupling,社会、经济、环境的远距离相互作用)科学概念和综合框架的提出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新方法和新途径。为更好促进远程耦合综合框架的正确使用和规范推广,本文系统解析了远程耦合综合框架,厘清各组成部分的定义和功能,梳理了框架的应用现状;通过对3个中国典型案例的阐释,展示了远程耦合综合框架的使用方法、结果分析及由此得出的科学意义和政策价值;最后描述了远程耦合综合框架使用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远程耦合综合框架的推广应用有助于以跨国家、跨地区、多尺度的视角,重新审视多个人类与自然耦合系统的相互作用,揭示隐藏的远距离地理空间作用的科学价值,服务于有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促进全球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0.
对以重油作为燃料的阳极焙烧炉的火道结构进行了优化模拟计算。从炉子的设计角度提出了解决炉内流动场、温度分布不均匀的方案。分析了两种结构优化方案的可行性,并得出综合优化方案。适当的调整挡板的位置可以改善气流的分布。结果显示,综合优化方案对改善阳极焙烧炉的燃烧条件有着显著效果。数值模拟的方法为阳极焙烧炉结构和运行参数的优化提供了较准确、快速和经济的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