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71篇
测绘学   29篇
大气科学   58篇
地球物理   34篇
地质学   163篇
海洋学   18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31.
32.
通过对西山布拉克组第一岩性段硅质岩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探讨其沉积环境和成因,推测其与库鲁克塔格早古生代地壳演化关系。研究区硅质岩夹泥质硅岩、流纹质晶屑凝灰岩的岩石组合,硅质岩的Al/(Al+Fe)值(~0.6)、Ce/Ce*值(~0.57)、(La/Yb)n值(~0.66)等特征指示为欠补偿、缺氧的深水盆地沉积环境。其Fe/Ti值(~29.2),Al/(Al+Fe+Mn)值(~0.54),(Fe+Mn)/Ti值(~31.3),富集Ag,As,Sb,Ba元素等特征,表明该区硅质岩为热水和海水混合成因,形成过程中海水有较高的生产力。硅质岩∑REE在剖面底部为14.9×10-6,向上减小为8.6×10-6,至顶部增加到105.6×10-6,表明剖面底部到顶部热水活动强度呈减弱趋势。早寒武世硅质岩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硅质岩形成于裂陷槽盆地中,是上升洋流将海底热水物质带至沉积地点与海水发生不同程度混合的产物,为库鲁克塔格早寒武世早期处于拉张裂解环境提供了岩石学和地球化学证据。  相似文献   
33.
传统县级国土资源档案管理方式落后,条目式管理不能适应国土资源档案管理的要求,现有的地籍系统、土地利用系统和土地交易系统的数据分散于三个独立系统中,数据格式多样,给土地归档工作带来不便,需把各个部门各个系统的相关数据进行统一归档管理.本文结合宁津县国土数字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过程,阐述了整个系统的总体设计思想,系统的功能模块划分、数据整理建库以及系统功能模块的设计实现,为县(市)级档案管理系统的建设提供了参考方案.  相似文献   
34.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8年8~9月内蒙主着陆场区强对流天气频发和降水异常偏多现象,研究其形成的气候背景和大尺度环流特征.结果表明:前期赤道西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偏低、欧亚和青藏高原积雪异常偏深是其前期气候背景.极涡中心8月位于东半球和9月位于西半球,是场区前期降水偏多和后期气温偏高的原因之一.欧亚经向环流的偏强,有利于南北方冷暖空气的交汇.副热带高压偏强偏西及活跃的印缅槽为场区提供了充沛的水汽和强对流天气必要的扰动能量.中低层偏南风和偏北风在淮河以北地区汇合与维持,是场区降水异常和强对流偏多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5.
陶传迁    解恒燕    杨光  刘文洋 《世界地震工程》2021,(4):122-136
为了拓宽隔震技术的应用范围,提出了梁板分离式分层隔震结构概念,其核心思想是将框架结构或框架剪力墙结构中的所有楼层或某些楼层的全部或部分楼板通过橡胶隔震支座支承于梁上。建立了分层隔震结构的动力分析模型,利用自编程序按时程分析法和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分别计算了不同工况下分层隔震结构的地震反应,运用隔震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振型分析法分析了刚度比和场地条件等因素对减震效果的影响。发现了刚度比变化过程中分层隔震结构的两个极限状态,并利用其中之一初步判断减震效果。  相似文献   
36.
西藏南部康马岩体岩石类型及其同位素测年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康马岩体位于西藏南部康马县城北侧 ,其内部可划分出 5种不同的岩石类型 :(1)片麻状黑云二长花岗岩 ;(2 )眼球状黑云二长花岗岩 ;(3)片麻状二云母二长花岗岩 ;(4 )弱片麻状细粒黑云二长花岗岩 ;(5 )变质的暗色辉长辉绿岩。前两类为康马岩体的主体岩石类型 ,侵位时代为加里东早期 (约4 78~ 4 6 1Ma) ;其余均呈脉状产出 ,其中片麻状二云母二长花岗岩与康马岩体主体岩石类型属于同期产物 ,弱片麻状细粒黑云二长花岗岩形成于海西早期 ((339.0± 1.2 )Ma) ,暗色辉长辉绿岩的形成时代目前还不十分清楚。不同类型的岩石其Ar Ar冷却年龄约为 18~ 14Ma。  相似文献   
37.
刘文  吴建亮  雷传扬  王波  郎兴海 《岩石学报》2019,35(6):1738-1756
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盆的闭合时限对理解班公湖-怒江结合带的构造演化意义重大。本文采用碎屑锆石年代学的方法,分析了班公湖-怒江结合带西段革吉地区沙木罗组下段与沙木罗组上段的物源特征及差异,为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盆西段的闭合时间提供了新的证据。研究结果表明沙木罗组下段碎屑锆石年龄分布于2586±26Ma~130±1. 5Ma之间,显示出1个主峰年龄约165Ma,1个次峰年龄约240Ma。碎屑锆石年龄分6个组别,集中在2600~2400Ma、2000~1900Ma、1000~840Ma、500~400Ma、340~200Ma和200~130Ma,分别与新太古代克拉通汇聚事件、哥伦比亚超大陆相关的构造热事件、新元古代构造热事件、冈瓦纳大陆边缘安第斯型造山作用的岩浆活动事件、龙木错-双湖结合带岩浆活动事件和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盆俯冲消减的岩浆活动事件一一对应。沙木罗组上段碎屑锆石年龄分布于2558±22Ma~101±1. 0Ma之间,显示出1个主峰年龄约107Ma,2个次峰年龄分别约226Ma、150Ma。碎屑锆石年龄集中分布于1个年龄组为122~101Ma,记录了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盆俯冲消减的岩浆活动。通过与潜在源区的年龄谱峰进行对比,沙木罗组下段物源区与南羌塘地块有良好的亲缘性,表明其沉积物物源主要为南羌塘地块,其中南羌塘岩浆弧可能为其主要贡献者。沙木罗组上段物源区与南羌塘地块和北拉萨地块均具有良好的亲缘性,其沉积物物源具有双源性,分别来源于南羌塘岩浆弧和北拉萨岩浆弧。沙木罗组下段和上段沉积物物源的差异性暗示它们形成的沉积环境和物源区不同。对比分析沙木罗组下段和上段岩石学、碎屑锆石形态学等特征,也揭示了类似的差异性。结合其他相关地质资料,认为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盆在革吉地区的主体闭合时间约115~110Ma,其代表性岩浆事件为南羌塘地块和北拉萨地块的早白垩世岩浆弧,沙木罗组为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盆由俯冲消减到闭合过程中的沉积产物。  相似文献   
38.
四川天宝山铅锌矿床是赋存于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中的大型铅锌矿床,一直以来缺乏精确的成矿年龄数据,致使其成矿构造环境存在争议.获取了闪锌矿Rb-Sr年龄,联合H-O、C-O同位素数据,以确定其成矿年代、成矿物质来源及成矿构造环境.闪锌矿Rb-Sr年龄为348.5±7.2 Ma(MSWD=1.10),表明矿床形成于早石炭世.热液矿物δDH2O、δ18O值分别为-19.3‰~-58.1‰、-1.4‰~0.6‰,沿海水与地层有机质反应线分布,并有向雨水线漂移的趋势,说明成矿流体中水是海水与地层有机质反应并加入雨水的混合体.热液方解石δ13C、δ18O值明显分为两群,分别为-1.7‰~-1.6‰、12.9‰~15.2‰和-6.5‰~-4.9‰、19.3‰~20.2‰,暗示成矿流体中C、O可能来源于赋矿围岩溶解作用和有机质脱羧基作用.闪锌矿(87Sr/86Sr)i值为0.710 42 ±0.000 13,高于赋矿围岩Sr同位素值而明显低于基底Sr同位素值,指示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赋矿围岩与基底.结果表明川滇黔地区存在两期铅锌成矿作用,分别形成于晚泥盆世-早石炭世与古特提斯洋张开有关的伸展构造环境和晚三叠世-早侏罗世与古特提斯洋闭合有关的收缩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39.
目前急需分析黔东注溪钒矿形成的环境、成矿的物质来源以及矿化富集规律,指导实际地质勘查工作.系统研究了注溪矿区内中洞、老屋基和坪哨3个典型岩性剖面中黑色岩含矿岩系及矿层的全岩主微量元素组成.结果表明,含矿岩系具有较高的SiO2、MnO、Ce/Ce*和Eu/Eu*值,而矿层则含相对较高的Al2O3、Fe2O3、TiO2、CaO、Na2O、K2O、P2O5、V2O5、REE、As、Cu、Pb、Zn、Mo、Ni、Ti、Cr、Rb、Sr、Th、U和V.含矿岩系与矿层的主微量地球化学特征显示注溪钒矿床的成矿物源具有一定程度陆源物质的输入,且在成矿阶段受到了热水作用及生物作用的影响.另外,由南至北各剖面的热水成矿作用逐渐减弱;含矿岩系及矿层沉积环境均属缺氧环境,其中坪哨剖面的矿层沉积环境的缺氧程度要高于其他剖面.因此,注溪钒矿床钒富集成矿主要受古环境的还原条件和热液活动的影响,其中还原环境对钒元素的富集成矿起主要作用.据此推测坪哨剖面矿层形成时的海水深度应最深,北矿段中洞剖面的最浅;喷流热水带来的V等大量多金属元素在喷口及其附近大规模成矿.   相似文献   
40.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出露大量中酸性侵入岩,为特提斯洋俯冲、拉萨地块与羌塘地块碰撞造山过程中岩浆响应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该缝合带西段阿翁错地区的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和花岗岩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地球化学和锆石U-Pb年代学研究。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表明闪长岩、花岗闪长岩、花岗岩成岩年龄分别为119.3±1.8 Ma、114.7±1.4 Ma和103.2±1.3 Ma。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中酸性侵入岩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具准铝质-弱过铝质I型花岗岩特征;其LREE分馏程度较高,而HREE近于平坦,存在Eu负异常;富集Rb、L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Th、Zr、Hf等高场强元素,亏损Nb、Ta、P、Ti等高场强元素,具有岛弧岩浆岩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早白垩世晚期(103.0±1.3 Ma)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壳仍在向北俯冲于南羌塘地块之下,随着俯冲深度增加,大洋板片发生大规模脱水,释放的流体交代地幔楔并引发其部分熔融,产生的幔源岩浆向上运移,与下地壳物质不同比例混合形成了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而花岗岩主要由古老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形成,并有少量地幔物质的参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