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9篇
测绘学   4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38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1.
通过对北山地区地、物、化、遥等成果资料成矿信息的总结 ,指出了四顶黑山—红石山等找铜工作有利远景区 6处 ,根据重要铜矿 (点 )床的成矿地质条件和时、空分布规律 ,建立了铜矿的综合区域找矿模型 ,为今后找铜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32.
甘肃北山中泥盆统砾岩中放射虫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笔者于甘肃北山地区墩墩山一带中泥盆统三个井群砾岩内的硅质岩砾石中发现放射虫,经鉴定主要为空滴虫类(Inaniguttids),有两个属:Inanigutta sp.(空滴虫)和Inanibigutta sp.(双壳空滴虫)。这两个属在世界上主要见于奥陶-志留纪,我国华北地区主要产在奥陶纪。表明北山于泥盆纪碰撞造山时,墩墩山之北被抬升成山系,奥陶系含放射虫的硅质岩被剥蚀后向南搬运到墩墩山山前磨拉石盆地中沉积下来。结合区域地质特征,放射虫的发现为北山地区泥盆纪碰撞造山作用和磨拉石盆地的存在提供了佐证。  相似文献   
33.
甘肃省铷矿地质特征与成矿规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2010年来,甘肃省在稀有金属铷找矿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发现了一批具有大型-超大型资源前景的矿产区。本文通过系统研究甘肃省铷矿资源特征,以最新发现的矿(床)点为重点,按照不同成矿类型阐述了各矿区的矿体地质特征,总结了区域成矿规律,发现铷矿产分布具有较强的规律性,矿点分布以北山地区最多,西秦岭次之;绝大部分矿点产出于古老地块的边缘,晚太古-古元古界变质地层是主要的赋矿围岩地层,矿体主要产出于华力西中晚期侵入的花岗岩和伟晶岩中。  相似文献   
34.
闫慧  李心清  周会 《地球化学》2008,37(3):275-280
双壳类壳体碳酸盐(文石)稳定同位素组成已被广泛地用于古气候和古环境重建研究中,但是双壳类壳体碳同位素组成所指示的气候和环境意义一直是争议的问题。对双壳类河蚬(corbicula fluminea)进行了室内养殖,并选取两个壳体样品(壳高,A=13mm,B=9mm),测定其生长部分壳体和生长期间水体碳同位素,研究表明,随着水体碳同位素的升高(δCmc由-5.24‰升至1.41‰),两壳体碳同位素也随之升高,表明水体对壳体碳同位素的影响;δ13CA分布范围为-4.76‰-2.09‰,δ13CB为-8.49‰-2.89‰,壳体A和B碳同位素均比预测平衡值偏负,表明壳体在形成过程中利用了新陈代谢产生的富集12C的CO2。根据计算壳体A在实验中沉淀部分壳体利用新陈代谢碳的比例(M值)为24%~43%,平均值为33%;壳体B为33%~75%,平均值为58%。肘值随生物的生长呈下降变化,这说明在实验中河蚬主要是通过增加对DIC的吸收和利用来满足壳体生长对物质量增加的需求。  相似文献   
35.
海冰韧脆转变特性的宏微观分析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7  
冰荷载是寒区海洋工程结构物设计的控制荷载。海冰强度研究是确定冰荷载的基础。从宏微观结合的角度研究海冰强度特性,通过对海冰韧脆转变的微观机制分析,给出了微裂纹形成机制和扩同制;通过对Rice-Thomson模型的分析,得出了韧-脆转变的判据;最后进行了韧脆转变区的强度计算。与实验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36.
北京1号小卫星监测非正规垃圾场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北京市平原区为研究区域,利用北京1号卫星(Beijing-1)融合数据,研究了非正规垃圾场的影像特征,建立了非正规垃圾场在小卫星影像上的判读标志,通过人机交互和计算机自动检测方法对北京地区的非正规垃圾场进行了判读分析和变化检测试验研究.验证发现:利用Beijing-1小卫星的全色和多波段融合影像对非正规垃圾场的识别精度可达90.3%;由于非正规垃圾场影像特征的不确定性,计算机自动变化检测方法不能替代人机交互判读,但可提高人机交互识别变化的效率.  相似文献   
37.
研究地幔熔体中元素的扩散性质有着重要的意义,因其影响着元素的交换和分馏过程。SiO2 作为地幔组成的重要组
分之一,其物理化学行为对于地幔动力学过程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研究了SiO2 熔体中元素的扩散机制和自扩散系数与
压力的关系,采用Morse stretch 势场对含有4500 个原子的熔融SiO2 体系进行了分子动力学模拟,计算了硅氧自扩散系数在
3000 K 温度下随压力的变化。模拟结果显示,在0.0001~40 GPa的压力区间,硅氧元素的自扩散系数均先上升后下降,在
17.5 GPa 时达到最大值,O 原子的扩散速率略高于Si 原子。硅氧元素的扩散方式为缺陷控制运移机制,其中硅原子的五配位
结构的形成是关键,为导致扩散系数随压力增大而上升的主要原因,扩散系数的最大值意味着SiO2 熔体中5 配位硅形成机
制的改变。本文也计算了单位[SiO2]的平均体积和压力的关系,结果与实验很吻合。  相似文献   
38.
锶是自然界广泛分布的微量元素,在生物、化学及地质过程中不易发生分馏作用,具有很好的地球化学指示意义.尤其在水文地球化学研究中,由于不同岩石锶含量不同,大气降水降落在地面后流经不同岩石,致使地表水中锶元素浓度和同位素比值不同.因此,通过研究河水中锶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可以帮助我们探究河流集水处矿物化学风化速率、气候变化、上地壳化学特征、同位素组成以及陆地-河流-海洋之间的营养元素循环等等[1,2].  相似文献   
39.
河蚬(Corbicula fluminea Müller,1774)是原产自我国及东南亚地区的一种淡水双壳类生物,后随船只的往来传遍了世界各地,是许多江河和湖泊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物种之一,也是欧美等地河湖中数量最多的外来物种[1-4].河蚬具有惊人的气候和环境适应能力,对外界环境的变化,河蚬不像其他一些水生生物那样从一个生态系统中消失,而是改变自己去适应外界的变化,从而继续生存下去.为此,许多学者对它的地理分布、生态环境、形态结构及生长繁殖等方面做过专门研究.  相似文献   
40.
加卸载响应比理论自提出以来,首先在地震学方面得到了较好的检验和应用.尹祥础等通过M2-M8大跨度震级的震例检验,也经过了稳定地区的检验,证明了加卸载响应比确实是一个能够定量刻划某地区地壳稳定性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