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7篇
  免费   270篇
  国内免费   289篇
测绘学   127篇
大气科学   228篇
地球物理   226篇
地质学   779篇
海洋学   203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91篇
自然地理   110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55篇
  1992年   54篇
  1991年   48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7篇
  1979年   3篇
  1963年   4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2篇
  195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澜沧—耿马地震震源动力学参数研究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李立平  叶建庆 《地震研究》1990,13(3):223-233
本文使用沧澜—耿马地震主震后在震区建立的数字地震仪记录,用波谱法测算澜沧—耿马余震的震源动力学参数。就这些参数的统计特征,对该双主震型两主震区的地下介质不同状态予以讨论。  相似文献   
102.
夹皮沟地区金矿地球化学异常模式及深部成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总结夹皮沟地区金矿勘查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该区金矿地球化学异常模式.通过坑道岩石地球化学测量成果,进行因子分析、点群分析及趋势分析.综合元素垂直分劳、分劳序列的计算、Ag、Au剩余异常等多种信息对三道岔金矿床深部进行了预测,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3.
104.
山西板内构造及其演化特征初探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相似文献   
105.
金牙微细浸染型金矿床金的赋存状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相似文献   
106.
叶红专 《地球学报》1991,12(2):13-22
本文研究了寒武纪台地边缘和斜坡沉积特征、沉积模式演化及与扬子板块东南缘构造演化的关系,认为该区从寒武纪到早奥陶世为长期发育以加积和推进为主的碳酸盐台地;该区长期处于稳定下沉的构造背景,说明扬子板块东南缘已进入成熟被动陆缘阶段。在台地和斜坡上形成向上变浅或向上先变粗后变细的沉积旋回。并着重论述了斜坡碎屑流沉积类型、特征和成因机制;其碳酸盐碎屑流主要为复合支撑机制,其流动过程中普遍存在脉动性或波动性及流动转化现象;系统建立了寒武纪台地边缘模式及演化序列;探讨了板块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关系,指出湘黔汞矿带、铅锌矿带可能与逆冲席有关。  相似文献   
107.
吴培稚  叶峰 《地震》1994,(4):93-96
本文简单叙述了操作菜单与操作员工作面的差别,操作平台一般应具备的功能,屏幕设计在注意事项及有关技巧,仅供设计较大软件系统的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08.
如何经济、准确、快速获取植被覆盖区和风化区的矿产和地质信息,是当今遥感地质的一大难题。应用航空航天遥感中的可见光、红外、热红外、微波等多层遥感资料,结合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及植被地球化学效应等多源信息,成功地优选出广东云浮尖底金矿远景区,为解决这一难题开辟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新路。  相似文献   
109.
马斯克林高压的强度变化对大气环流影响的数值试验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杨修群  黄士松 《气象科学》1989,9(2):125-138
本文用一菱形截断15个波的九层的CCM进行了一组数值试验,研究了南印度洋上马斯克林高压(以下简称马高)对大气环流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高增强以后首先增强了45°E附近索马里越赤道气流以及北印度洋西部的亦道西风,使得最大西风轴线北侧气旋性环流发展,降雨量增大。同时由于马高能量频散的结果,澳高也随之增强,从而增强了105°E—120E°处越赤道气流,使得南海菲律宾地区气旋性环流发展,降雨量增大。以上两方面使东亚西南季风和局地Hadlev环流增强,随而西太平洋付高增强。马高的增强不仅对邻近区域环流有短中期影响。而且使全球大气可以发生低频响应,在全球产生三个主要波列。一个是南半球的纬向波数3型,北半球有两个,主要的一个是从日本到美国东南部。文中对这一波列形成原因进行了讨论。 上述试验结果与观测研究结果甚为一致,因此马斯克林高压是影响南北半球相互作用,影响东亚大气环流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流系统。  相似文献   
110.
大尺度花岗闪长岩试件缓慢破裂过程的倾斜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荣祥  叶传潜 《地震》1989,(6):45-54
本文叙述了1986年夏季在四川省西昌地震中心站进行的岩石膨胀破裂试验及伴随试件缓慢破裂过程的倾变观测结果。岩石主破裂前的异常倾变及破裂时的倾斜阶跃,较好地印证了实际地壳倾斜观测中记录到的一些现象(地震前兆、同震阶跃等)。文章还对“尺度效应”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