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8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质学   22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Investigating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s of the atmospheric heat sources(AHS)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Tropical Indian Ocean(TP-TIO) region is of great importance for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outh Asian summer monsoon(SASM). This study used the Japanese 55-year Reanalysis(JRA-55) data from 1979 to 2016 and adopted statistical methods to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HS between the TP and TIO, and theirs link to the SASM on an interannual scale.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monthly variations of the AHS in the two regions were basically anti-phase, and that the summer AHS in the TP was obviously stronger than that in the TIO. There were strong AHS and atmospheric moisture sink(AMS) centers in both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TP in summer. The AHS center in the east was stronger than that in the west, and the AMS centers showed the opposite pattern. In the TIO, a strong AHS center in the northwest-southeast direction was located near 10°S, 90°E.Trend analysis showed that summer AHS in the TIO was increasing significantly, especially before 1998, whereas there was a weakening trend in the TP. The difference of the summer AHS between the TP and TIO(hereafter IQ)was used to measure the thermal contrast between the TP and the TIO. The IQ showed an obvious decreasing trend.After 1998, there was a weak thermal contrast between the TP and the TIO, which mainly resulted from the enhanced AHS in the TIO. The land-sea thermal contrast, the TIO Hadley circulation in the southern hemisphere and the SASM circulation all weakened, resulting in abnormal circulation and abnormal precipitation in the Bay of Bengal(BOB).  相似文献   
22.
王婉丽  王贵玲  刘春雷  李郡 《地质学报》2020,94(7):2089-2095
现场热响应试验方法可以获得换热深度内岩土体热物性参数的平均值,能够较真实地模拟地源热泵的实际运行情况,在地源热泵工程勘查设计阶段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基于华北平原89个钻孔的热响应试验数据,对地表以下200 m深度内岩土体的综合导热能力进行分析,并对影响综合热导率的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华北地区综合热导率大部分处于1. 50~2. 16 W/(m·K)之间(25%<累积概率<75%)。在富水性较好、岩石颗粒粗、地下水径流速度较快的区域,地埋管换热器的换热效果明显高于富水性差、岩石颗粒细、地下水径流速度慢的地区。地层岩性、含水率特征和地下水径流条件是影响岩土体综合热导率的主要因素。其中200m深度以内不同地区岩土体的岩性组成各不相同、地下水位埋深不同,是造成综合热导率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地下水径流对岩土体的综合导热能力有促进作用。用无量纲Peclet值(Pe)判断地下水流动对换热过程影响的大小,在0. 28<Pe<0. 84的情况下,Pe值增加47%,岩土体综合导热能力增加7. 56%。  相似文献   
23.
为探明九龙江河口地区地面沉降情况,本研究采用小基线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small baseline subset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BAS InSAR)和永久散射体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persistent scatterer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er, PS InSAR)技术获取了2017年1月至2022年3月地面沉降的时空分布信息和演变规律,并结合实地调查数据和水文地质调查监测资料对地面沉降成因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SBAS InSAR和PS InSAR两种方法均发现在研究期间九龙河口地区地面整体呈现出沉降趋势,SBAS InSAR监测结果发现研究区沉降速率为6.2 mm/a;研究期间该区域的沉降中心持续扩大且沉降量呈增加趋势,最大累积沉降量达到250 mm以上,主要分布在浮宫镇中南部地区、海澄镇、东园镇中南部地区、角美镇和榜山镇东南部地区;该区域由于大量抽取地下水用于养殖,地下水位下降,引起淤泥层发生固结排水、压密,从而导致地面沉降。  相似文献   
24.
地下水应急开采对郑州市傍河水源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傍河水源地是郑州市重要的地下水供水水源.在出现极端干旱或极端事故(如水质污染)的条件下,傍河水源地将启动应急开采满足城市供水的需要.通过建立郑州市350m深度内松散岩类孔隙水地下水数值模拟模型,对黄河水位下降情况下的地下水应急开采方案进行了预测,分析了应急开采对黄河侧向补给的影响及傍河水源地地下水位的演变趋势.结果表明,应急开采方案下激发了黄河的侧向补给,一年的预测期末傍河水源地没有出现地下水位持续下降、降落漏斗进一步扩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25.
26.
本文探讨了地图合并技术的研究内容、研究范畴、一般流程;讨论了地图合并的概念、方法;论述了地图合并的主要内容;重点综述了地图合并的相关算法.这些问题的研究丰富完善了地图合并技术的基本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27.
3D GIS技术在国土资源信息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3DGIS技术在国土资源信息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利用Skyline提供的相关技术,建立了3D数据库平台,并在此基础上添加了相应的国土资源专题信息,最后利用开发包TerraDeveloper结合可视化集成开发环境Visual Studio 2003对3D GIS技术在国土资源信息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实现.  相似文献   
28.
水资源是保障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是维持生态环境的关键要素。保定平原区作为京津冀地区的重要区域,其水资源承载能力对于区域生态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生态优先为基本理念,基于不同供水来源与不同用水类型的供给与利用关系,采用定额计算和线性加权目标规划相结合的方法,对保定平原区水资源承载力进行分源评价,并与地方规划相对比,进行了水资源承载力分级。结果表明:在保证生态需水和农业灌溉用水的基础上,保定平原区在持续枯水年条件下城镇生活和工业生产2025年可提供水量为4.63×10~8m~3、水量缺口0.52×10~8m~3,2030年可提供水量为6.96×10~8m~3、水量缺口0.56×10~8m~3;持续平水年条件下,城镇生活和工业生产2025年可提供水量为5.81×10~8m~3、水量盈余0.66×10~8m~3;2030年可提供水量为8.14×10~8m~3、水量盈余0.62×10~8m~3。该项研究旨在为保定平原地区发展规划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9.
CO2地质储存是减少人类活动产生的CO2向大气排放的有效措施之一。目前CO2地质储存适宜性评价中仅把地热条件作为单一因子进行考虑,难以准确评价地热条件对CO2地质储存的影响,评价精度较差。为此本文采用加权法将地热条件三因素(大地热流、地温梯度与地表年均气温)进行CO2地质储存适宜性评价,提高了精度。表明:我国总体上较适宜CO2地质储存,储存空间大。2.1%(8.5×104km2)沉积盆地适宜CO2地质储存,68.6%(274.0×104km2)较适宜,24.6%(98.4×104km2)一般适宜,4.7%较不适宜(18.7×104km2),无不适宜区。  相似文献   
30.
聊城市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聊城市为例,分析了当地土地利用现状及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情况,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破解各种矛盾和难题的对策及建议,为各地开发利用好耕地后备资源,促进土地的科学可持续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