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4篇
地球物理   18篇
地质学   19篇
综合类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21.
1918年2月13日14时07分在广东南澳东北侧海中发生的7.3级地震,是本世纪我国东南诸省(台湾除外)的最大地震,波及粤、闽、赣、浙、台、苏、沪、皖、鄂、湘、桂等省市自治区,震中烈度十度,造成相当大的破坏和伤亡。重新查阅上海保存的地震记录,发现在次日04时25分又发生一次7.0级地震和一系列小于6级的余震。两次大震的震级相近,所释放的能量占整个地震序列总能量的99.4%。因此,这次地震属双震型。利用丰富的宏观资料绘制了该次地震的等震线图,求得了该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判定该次地震是由于泉州——汕头断裂带左旋走向滑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2.
23.
四川马边地区是我国南北地震带南段东缘的一个地震活跃地段,曾多次发生震群型中强震,七十年代发生的两组震群型地震已有专文论述,但对1935~1936年期间的震群叙述不多,当时的地震震级主要由国外地震台测定,我们在整理原上海徐家汇地震台记录图纸的同时,重新予以测算,并对该次地震的有关问题概略地介绍,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24.
一、上海及其邻近地区地震活动特点上海及其邻近地区在地震区划上属于华北地震区东南边缘的下杨子地震小区(北迄盱贻——响水口断裂,西至郯城——庐江断裂南缘,南以宁波——皖南东西向断裂带与华南地震区毗邻,东达海域)。自汉代有地震记载以来至1986年上半年,震中位于本区的 Ms≥3的地震事件千余次,其中震中烈度≥Ⅵ度或震级 Ms≥4(2/3)级的地震共七十余次,最大地震海域部分为7级(1846年南黄海)、陆上部分为6(1/4)级(1624年扬州),最大地震烈度只有Ⅷ度(1624年扬州,1979年溧阳),在≥6级的20次地震中,震中在南黄海的就占了80%,  相似文献   
25.
本文从震源机制、地应力测量、地震等震线长轴统计,形变场、构造分析等几方面求得本区区域应力场在北纬30°以北为81°,30°以南为133°。空间分布上主压应力轴大致与海岸轮廓线垂直,反映力源主要来自太平洋板块对中国大陆的挤压。在这样的应力场背景下,本区北东向断裂将作右旋正走滑活动;北西向,特别是北北西向新断裂将作左旋逆走滑活动;北东东至近东西向断层将作张性倾滑活动。由于本区地震大多座落在不同方向断裂的交汇复合部位,地震的孕育、发生、发展与两断裂的共轭活动关系密切,但具体到某一次地震的破裂方式则以单侧破裂与双侧破裂居多。  相似文献   
26.
地震海啸及其对上海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震海啸曾对某些沿海国家造成巨大灾害,其规模大小是与地震震级(≥7)、震源深度(≤40 km)、波源区水深(≥1000 m)以及沿岸地形是否有利于能量集中等要素有关。本文在丰富的史料基础上,对比我国沿海及世界6级以上地震后认为,我国文献中的海啸绝大多数属气象海啸,地震海啸仅有9次,对我国沿海地区的影响微弱,上海虽有数次波及,规模(m)均≤0,未引起任何灾害。因此,就地震海啸而言,上海是安全的,勿需采取相应的防御对策。  相似文献   
27.
长江口海域断裂第四纪活动性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浅层人工地震勘察获知,长江口海域断裂构造发育,以北东、北西向断裂为主. 断裂以上新世-早更新世活动为主,最新活动可至中更新世. 断裂的最大断距一般为几十米,往上断距变小,中更新统底界的断距在12~13 m. 断裂平均垂直位移速率为10-3mm/a量级.   相似文献   
28.
上海地区断裂活动性与地震关系初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章振铨  刘昌森  王锋 《中国地震》2004,20(2):143-151
以浅层地震勘探结果为主,研究了上海地区的断裂活动性。结果表明,上海地区NW向断裂的活动性要较其它方向强,最新活动时间一般为中更新世,有的可延续至晚更新世,但整体仍属弱活动性断裂。上海地区的地震活动性与所揭示的断裂活动性也相吻合。通过分析现有资料,认为上海地区不具备发生≥6级地震的构造条件,但有发生5级左右地震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29.
上海两条隐伏经四纪断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章振铨  刘昌森 《地震地质》2001,23(4):545-555
以浅层地震勘探为主要方法,研究了上海两条主要断裂(太仑-奉贤断裂和枫泾-川沙断裂)的第四纪活动性,结果表明,断裂的最新活动一般在早更新世-中更新世,个别区段的活动可延续至晚更新世。  相似文献   
30.
本文应用上海徐家汇天文台的地震学记录及当年的地震图纸等,从微观,宏观两方面探讨了1920年12月22日西藏芒康盐井地震的发震时间为05时33分,震级为6级,宏观震中北纬29°02′,东经98°36′,宏观震源深度约10千米等,属有前震的主震余震型地震序列,地震破坏严重的主要原因在于当地的建筑物质量低劣,震源较浅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