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14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32篇
地球物理   117篇
地质学   16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本文对波动方程首先进行富里叶—贝赛尔积分变换,在波数k域内构成(z,t)的有限差分隐格式进行迭代,由此计算出纵向非均匀的层状模型的合成地震图。对含有低速层和高速薄层的几种模型做了对比计算,通过时间场与空间场的波动分析,揭示了几种主要震相的传播与形成过程。计算结果表明,无论高速层的厚薄如何。反射波始终很强烈。但初至首波在薄层构造中不清晰,一种属转换型的续至薄层首波震相值得注意;低速层的顶界面难以形成能量较强的上行波,因此在推断低速层埋深上存在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22.
王华啸  冯锐 《地震学报》1990,12(3):322-325
一、正演公式 采用Parker和冯锐相同的座标系及符号,可将密度和磁化强度的三维任意分布表为: 即在满足水平向任意分布的条件下垂直向以多项式来描述,重磁异常场可分别表示为:  相似文献   
123.
124.
青藏高原东部地区的面波Q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青藏高原东部地区的4条射线上5次地震的记录资料,利用两台间测定面波介质品质因数的方法,测得了瑞利波的QR值。 结果表明:此区是大陆地壳中一个十分突出的低Q值区域。在7~51秒周期范围,QR值为31-376;在短周期范围(T≤15秒),QR值约为140-380,其离散度大;在长周期范围(T≥40秒),QR值约为30-40。实测QR值与MM8模型的理论值比较接近。 这种低Q值的分布特点,反映了地震面波在青藏高原东部地区衰减强烈,这不仅在于地壳上部构造中差异显著,引起了较强的散射作用;还在于地壳内及至岩石层底部可能存在局部熔融区域,吸收了弹性波的能量。上述各种现象与板块间的碰撞可能有关系。  相似文献   
125.
本文将Parker算法推广到物性具有三维分布的模型中,新的重磁场理论公式适用性更为普遍。此时密度和磁化强度的分布在横向任意变化、在纵向依多项式变化,磁化强度的方向可以有横向变化。文中给出了单层、多层(等厚度层、变厚度层)的正演计算公式,研究了变厚度层正演公式的加速求和措施,最后给出了数值模拟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6.
Because it is difficult to detect a strike fault, its physical properties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Using physical simulation, numerical modeling and the in situ data,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apparent resistivity of low resistivity model obtained by transverse profiling method (TPM) whose electrode array is vertical to the profile and those by longitudinal profiling method (LPM) whose electrode array is parallel to the profile are analyzed, respectively. Our results show that the former has much marked amplitudes of anomaly. Therefore, TPM can be used to detect a strike fault more effectively and locate it more precisely, and is expected to be a new approach for detecting a sliding fault.  相似文献   
127.
电阻率层析成像技术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根据视电阻率实测值重建二维或三维介质真电阻率的分布图像是电成像技术的核心。本文简要介绍了电极阵列系统,分析了二极、温纳、偶极和复合对称四极装置的特点、参数选择、拟剖面构制和探测深度等问题。在数据处理上,以线性反演方法为主,但需针对电位场的特点采取相应措施并发展约束反演和计算Fr6chet导数的新方法。电阻率和自电位的概率成像从一个新的角度给出了地下构造的信息。在技术应用方面,通过电剖面对比、电法/地震联合探测的实例,讨论了电阻率层析图像的物理含义和进行地质推断需注意的问题。电成像的性质属位场反演,不可避免的存在空间分辨率偏低的弱点,发展综合物探,加强与地质方法的结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8.
利用NOAA/AVHRR气象卫星实时监测到的洪涝灾害数据与GIS技术相结合 ,以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View3.1为依托建立洪涝灾害遥感评估系统。系统可提供洪涝区域内居民区的受淹数据 ,并进行受淹区域的比例系数计算 ,提供水田、旱田、林地、灌丛、果树和草地等淹没面积的信息  相似文献   
129.
东海与黄海的三维速度结构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冯锐  姚政生 《地质学报》1993,67(1):19-36
利用面波层析技术分析了该区地壳上地幔的三维构造。地壳上层的速度分布具有以海域中心为轴,东西两侧对称的特点,总体呈NE向展布,同结晶基底的构造对应良好。东海与黄海的构造差异主要表现在下地壳与上地幔,分别与华北和华南的速度结构相同。从杭州湾到吐噶喇海峡(大约沿30°N纬线)存在一条近EW走向的上地幔高速带。东海与黄海在地貌与地质、地震活动、大地热流、品质因数和重磁异常等方面存在系统性的差异,这与早第四纪从杭州湾到吐噶喇海峡出现的左旋剪切破裂以及贝尼奥失带的右旋撕裂有关。作者推断:东海是新生代弧后扩张作用而形成的;大巴-大别山南麓-杭州湾-吐噶喇海峡是华北与华南地壳块体的分界线,琉球海沟的消减带是华南地壳块体的东界;东亚的现代构造运动,主要与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上地幔的运动有关,而菲律宾板块的俯冲对中国大陆的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130.
古代的天谴观把自然现象与社会问题混为一谈,导致了张衡晚年和地动仪的悲剧。仪器可能失传于东汉末年,届时洛阳大火、毁铜铸钱、京师搬迁、人口剧减和灵台被毁等一系列极端严重的社会战乱。张衡的科学思想和成功实践,曾经在19世纪末现代地震学的起步阶段发挥过重要的思想启迪作用。从张衡的验震器到Milne等发明现代地震仪,是科技发展的“创新-继承-再创新”的辉煌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