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7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39篇
地球物理   18篇
地质学   35篇
海洋学   19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北京地区夏季背景气溶胶的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观测资料的统计分析和比较研究,初步揭示了北京地区夏季背景气溶胶的一些特征,其中包括元素浓度及其变化、富集因子和气溶胶来源等。  相似文献   
12.
根据青海省气象短信服务平台两年多的工作实践,针对手机气象短信用户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产品质量提高、短信亲和力、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丰富气象信息服务产品和加强用户服务工作、认真对待并及时妥善处理用户投诉意见等方面,探讨了扩大用户资源、拓展手机气象短信服务市场的前景。  相似文献   
13.
广西百色盆地古近系沉积特征及其古气候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袁鹤然  乜贞  刘俊英  王梅 《地质学报》2007,81(12):1692-1697
通过研究广西百色盆地地表斩龙颈剖面、百东河剖面、六吜剖面、那周剖面记录的沉积特征、沉积标志、粘土矿物组合类型及CaCO3指数的古气候信息,再结合ESR测年数据,确定了古近系古新统晚期六吜组一始新统晚期百岗组(63.1~33.7MaBP)地层时间序列,反应该区自晚古新世至始新世晚期气候由半干早、干旱—潮湿(偏凉)—温暖潮湿—潮湿(偏热)—温暖潮湿向偏干转化的6个古气候演变阶段。  相似文献   
14.
临安大气气溶胶理化特性季节变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别利用碳成分分析仪、离子色谱仪和原子吸收光谱仪等获取浙江省临安地区大气气溶胶在春、夏、秋、冬四季的质量浓度、离子与碳成分特性,并对不同粒径气溶胶成分分布特点作了较详细分析。结果表明:气溶胶质量浓度、可溶性离子浓度以及碳成分浓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趋势。整个尺度范围内,气溶胶质量浓度季节变化特点为春季浓度最高,达到534 μg/m3;冬季次之,质量浓度为117.21 μg/m3;夏季浓度最低,平均为65.7 μg/m3;秋季质量浓度98.6 μg/m3。可溶性离子成分在气溶胶中所占比例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其中夏季最高为49.4%,春季最低为11.3%。硫酸根离子SO42-和氨根离子NH4+和硝酸根离子NO3- 3种离子浓度之和约占离子总量的75%~83%。受温度影响,硝酸根离子NO3-浓度随季节变化幅度较大,夏季平均浓度为1.7 μg/m3, 冬季平均浓度为11.5 μg/m3,是夏季浓度的6.8倍。碳浓度分布特点显示,气溶胶中元素碳浓度春季最高,夏季最低。有机碳浓度春季最高,冬季最低。气溶胶粒度分布特点也非常明显。四季中粒径小于11 μm(PM11)的气溶胶均占气溶胶总量的90%以上,粒径小于2.1 μm(PM2.1)的气溶胶占到气溶胶总量的53%以上。可溶性离子在粒径小于2.1 μm气溶胶颗粒中,以硫酸根离子、氨根离子和硝酸根离子为主。碳成分尺度分布特征为颗粒越小,有机碳及元素碳浓度越高。  相似文献   
15.
用多条树轮重建的青海高原近250 a平均气温序列,利用线性趋势、小波变换分析和突变检测等方法对近250 a青海高原年平均气温的年际变化及突变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250多a来青海高原年平均气温波动明显,30 a滑动平均表现出1779~1811年和1934~2006年年平均气温偏高,其中年平均气温最高出现在1998年为1.3℃,1741~1778年和1812~1933年年平均气温偏低,其中年平均气温最低出现在1823年为-1.5℃,年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在20 a以上相对大尺度上,年平均气温冷、暖交替的特征明显,经历了7个冷、暖交替阶段,在2~3 a,28 a左右,48 a和110 a时间尺度上的周期变化都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6.
一、前言为了研究植物的生育与环境因子的因果关系,或者在农业生产上直接加以应用的小规模空调设施,早就在各国出现了。但是,做为大规模的空调设施,1949年在美国加里福尼亚州帕萨迪那的埃哈特植物研究所的植物人工气候室(phytotron)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一个。对日本来说,植物研究用的第一个大规模设施是1952年在国立遗传所修建的植物人工气候室。以后,在各大学农学系、农林省各实验场相继建立了很多这种人工气候室。生产部门也把这种气候室直接用于生产。这些气候室尽管外观上很相似,但就其内容而言,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着显著的变化。虽然植物生育用的空调设施在其技术手段上与  相似文献   
17.
18.
九龙江河-海系统夏季浮游植物磷胁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群落水平和细胞水平碱性磷酸酶活性(APA)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2010年夏季(6-7月)九龙江河-海系统(河流-河口-邻近海域)浮游植物的磷胁迫,结果表明,单位叶绿素a的APA在河流下游区[(48.80±14.69)nmol/(h.μg Chl a)]显著高于河口区[(10.60±15.58)nmol/(h·μg Chl.a)]和邻近海域[(23.54±25.41)nmol/(h·μg Chl.a)],表明河流区的浮游植物磷胁迫显著高于河口区和邻近海域.三个区域高比例的游离态APA表明该水域浮游植物已较长时间处于磷胁迫状态.细胞水平的浮游植物荧光标记结果显示,河口区(20%±20%)与邻近海域(38%±20%)无显著差异(P>0.05),此结果与群落水平APA结果相一致;但河口-邻近海域浮游植物的标记比例显著高于河流下游区(9%±3%)(P<0.05).  相似文献   
19.
西藏扎布耶碳酸盐型盐湖卤水相化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中国盐湖资源丰富,且水化学类型齐全。西藏扎布耶盐湖位于西藏高原腹地,该湖卤水水化学类型为碳酸盐型,已处于盐湖演化晚期,是一个固液共存的盐湖矿床,具有很好的工业开发价值。笔者分别在15℃、25℃下对该卤水进行了等温蒸发实验,研究了在此两个温度下卤水中各元素富集行为和盐类矿物析出规律。并通过讨论其与国内外碳酸盐型和硫酸盐型锂盐湖的卤水蒸发路径和矿物析出异同,指出扎布耶盐湖具有其独特的卤水蒸发析盐路径。在本实验中低温有利于卤水中锂的富集,而高温有利于硼的富集,碳酸锂和钾盐交叉析出,低温时钾的矿物主要为钾石盐,高温时主要为钾芒硝,高温有利于获得高品位的碳酸锂混盐。  相似文献   
20.
我国盐湖钾盐资源现状及提钾工艺技术进展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钾肥缺口很大。中国又是一个多盐湖的国家, 盐湖中蕴藏着丰富的钾盐资源, 有望解决中国的缺钾问题。中国已经建立了青海察尔汗和新疆罗布泊两个钾肥生产基地, 但还是远远满足不了国内钾肥需求, 70%需要依赖进口。因此, 有必要继续加强钾盐开发研究, 建立新的钾肥生产基地。通过长期攻关, 我国氯化物型和硫酸盐型盐湖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提钾工艺路线, 但是, 碳酸盐型盐湖提钾研究刚刚起步。本文对青海察尔汗盐湖和新疆罗布泊盐湖两大中国钾肥生产基地的资源及生产工艺进行了分析研究, 其成功的开发经验可用来指导我国同类型其他盐湖钾资源的开发; 探讨了开发我国碳酸盐型盐湖钾盐的可行之路, 碳酸盐型盐湖通过技术创新, 可以在盐湖现场获得钾肥产品; 指出我国不同水化学类型的盐湖应采取不同的资源利用工艺路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