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定义及国内外简况植物人工气候室(下简称气候室)是在人工控制温度、相对湿度、光照度、光谱、风速、气压、气体浓度等环境条件;研究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各种环境条件作用规律及因果关系的大型设施。 1949年美国巴萨笛纳建成世界上第一个人工控制温、湿、光照的植物研究所。该研究所负责人温特教授称之为Phytotron。30年来发展很快,越来越多国家专业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相继建造了各种类型气候室、箱:大至几千平方米,小至1m~2及0.3×0.4m~2;控制环境条件由通用型(温度、湿度、光照)至专用型(温、湿、光强、光谱、风速、气压、CO_2浓度、土壤温度等)。控制精度、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2.
《气象科技》1980,(5):32-34
一、概况总投资:196万元总土建面积(包括辅助用房):3273m~2 气候室使用面积:360m~2(分两部分) (1)人工光照部分19间:255m~2 (2)天然光照部分6间:105m~2(即玻璃房) 1963年开始设计至1966年土建施工结束。1971年设备安装结束,1973年正式投入使用。人工光源采用近似太阳光谱水冷氙灯(6KW)。19间人工光照室共有水冷氙灯64盏。二、气候室空调系统及主要设备 (a)空气处理方案:每房间设独立空气调节系统: (1)用5℃冷冻水对空气进行喷淋处理(用于15—50℃房间)。  相似文献   

3.
早稻高温危害是农业灾害性天气之一。为了研究早稻的危害,我国气象部门首次采用人工气候模拟进行试验,在较短时间内取得了一定成果。我们知道在田间要完成一个试验,一般需几年时间,如果要求相同天气类型则需更长时间,甚至几十年一遇。在实验生物领域为了打破这一“自然限制”各国科学家为此进行了多年努力,终于在1949年创造了世界上用于科学研究的“模拟生态环境室”。卅多年来,发展非常迅速,已从大型的工艺要求高、耗资大、工程结构复杂的人工气候室发展到造价低、控制精密度高、管理方便的人工气候箱。上海市气象科学研究所于1979年底从加拿大引进的二台“pGV—36”型人工气候箱就是目前国内外性能较好的小型人工气候箱,也是我国气象部门首批装备的新设备。  相似文献   

4.
王茂新 《气象》1980,6(1):39-40
一、发展概况 所谓人工气候室,就是在人为的条件下,能够在室内再现与生物或人类有关的各种自然气象条件的实验设施。例如,在室内可以创造出不同的温、湿、光、风、气压等气象条件,可以进行空气成分和光谱分析等实验。这样就可以使很多研究工作不受外界气象条件的影响,大大缩短了研究周期。  相似文献   

5.
大枣在我县的栽培历史已有三千年,用大枣烤制的“茌博乌枣”驰名中外,销路经久不衰。因此,发展园铃大枣生产是我县国民经济计划中重点开发项目。我站为了摸清大枣产量、生育与气候条件的关系,从七十年代中期就开始了对大枣的观测研究,为开发大枣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本文在分析中采用了常规农业气候分析和相关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为塔里木灌区产业调整,发展红地球葡萄生产的气候适应性提供理论依据。利用阿拉尔市气象局1961-2003年气象资料,计算了灌区红地球葡萄生长发育阶段的主要气候指标并与参考文献进行比较,分析评价了灌区栽培红地球葡萄的气候适应性。结果表明:灌区红地球葡萄生育期间日照时数、日照百分率,≥10℃活动积温、无霜期、各生育阶段的温度,降水量等气候条件符合其生长发育的要求。灌区在生长发育阶段的气候条件适宜红地球葡萄栽培。春季的倒春寒、沙尘暴、扬沙天气和秋季的冷空气活动、降水天气对红地球葡萄的产量、品质有明显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鹤壁市43 a夏玉米生育期间气象要素线性趋势以及其不同年代的均值、变异系数(C·V)、距平变化分析,揭示了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鹤壁市夏玉米生育期间气候条件的变化规律:活动积温和降水量分别在1993年和1977年前后发生气候突变,降水量由增加趋势转变为减少趋势,活动积温由减少趋势转变为增加趋势;全生育期间及各生育期的活动积温均呈缓慢增多趋势;播种期和苗期发生初夏旱几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影响到玉米的适时播种和出苗;全生育期间日照时数的年际变化与各生育期间的日照时数变化趋势均呈现出随年份逐渐减少趋势,但仍属气候正常振动.  相似文献   

8.
CO2浓度与土壤水分胁迫对红松和云杉苗木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全球气候变化对植物影响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由于大气中CO2 浓度升高导致的气温升高和土壤干旱化对植物的影响。文中利用人工气候室试验研究了高CO2 浓度和土壤水分胁迫对红松和云杉的影响 ,结果表明 :CO2 浓度升高使红松和云杉生长量的增长率提高 ,土壤水分胁迫使树木生长量的增长率下降 ,且CO2 浓度升高的正效应要小于土壤水分胁迫的负效应。CO2 浓度升高使树木叶水势增大 ,土壤水分胁迫使树木叶水势减小 ,这从植物生理的角度说明了CO2 浓度变化和土壤水分胁迫对树木的影响机理 ,且在轻度干旱的情况下 ,高CO2 浓度使树木叶水势增大 ,但随着土壤干旱程度的加重 ,树木的叶水势逐渐减小。同时 ,从实验结果还可以看出 ,虽然大气中CO2 浓度和土壤湿度变化对苗木的影响显著存在 ,但与农作物和牧草等植物相比 ,这种影响仍要小得多。  相似文献   

9.
1978年12月7日,日本气象厅召开了气候变化讨论会。本文从气候变化讨论会中,选择出气候变化的几个主要因子,进行概括地论述,提供各有关方面的研究人员参考。过去的气候变化——主要从古生物学的角度看古环境的变化地质时代的气候变动问题是地质学,古生物学领域的一个经典性的重要课题。古气候理论的基础是所谓“现在气候是了解过去气候的关键”这样一种同一的学说。这种学说一般都是根据珊瑚礁和植物的化石和冰河堆积物及蒸发残留岩石等非生物证据开展研究工作,这种情况长期一直没有什么变化。如果将现在的研究和过去的研究相比较,可以  相似文献   

10.
气候条件是烟草生产的根基,是植烟地域分布的主导因素。将弥勒烟区气候条件与世界烟区代表地作比较,惊奇地发现:弥勒烟区的光照、温度、雨量与优质烟生长需求匹配协调;各生育期间的光、温、雨3大要素变化趋势相似津巴布韦,较美国、巴西2烟区部分指标也都存在优势。研究对开发利用云南省独特的气候资源,生产各具特色的优质烤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并可供各类优质卷烟生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四川盆地小麦生育进程的气候生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建立了小麦各生育阶段的气候生态模型,分析了小麦不同生育阶段生育期及其年际变化与气象条件的关系,揭示了川东南小麦生育期的变化规律,提出了四川盆地小麦物候律。  相似文献   

12.
气候对农业生产有重要影响,所以各国和有关国际组织的科技人员越来越重视农业气候的研究。所谓农业气候,一般认为是反映一种农业耕作制度的各种气候条件的综合。它可用气候因子出现的强度、时期、频率和时间来表示,也可用它们对生命组织和土壤总累积性的影响来表示。这些具体数值叫做农业气候指标,它决定着农业生产和气候之间的定量关系。农业气候指标可以是简单的气候要素值,但从农业观点来说,重要的是用一个常用的气候学方法来表示,或者用一些经过处理的适合于动、植物生长和土壤发育的气候值来表示(生长期、活动温度、干燥或干旱指数、土壤含水量、霜冻危害指标等等),或者用一些更复杂的综合了某些  相似文献   

13.
草原畜牧业的生产方式主要以游牧为主。这种生产方式决定了牧业生产的丰歉取决于当年的气候条件。本文以若尔盖、红原、阿坝、壤塘、松潘的牧区草原为研究对象,用牧业生产丰歉的特征数与气候因子进行回归分析。研究表明,气候条件与畜牧业生产有着十分密切的相关关系。在长期天气预报的基础之上,应用本文研究结果,可以得出准确的畜牧业生产年景预报。  相似文献   

14.
增温对水稻生长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增温对水稻生长发育、光合特征、物质分配和产量组成的角度开展其影响研究进展综述。研究结果表明,较大幅度增温对水稻生长发育和光合生产造成不利影响,进而降低了水稻的产量。大部分研究手段是基于人工气候室或者控制试验,然而,其控温结果与实际温度变化规律的情况存在很大差距,并且增温对水稻生长发育影响机理并不清楚。为了精准模拟控制增温过程,围绕开放式增温技术方法的研究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低温对水稻秧苗电导率及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工气候室6℃和15℃的低温环境下,研究了苗期低温条件下水稻秧苗的生理变化,分析了电导率、可溶性糖指标。结果表明,低温条件下水稻秧苗中电解质大量渗出,可溶性糖含量发生变化。这些生理指标的变化可以如实地反映水稻秧苗受低温胁迫的程度及水稻各品种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气候是家畜生存的重要环境条件之一.各种家畜长期生活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气候生态环境中,便产生了对这种环境的适应性.研究家畜的气候生态适应性可为家畜的引种、驯化与合理布局提供重要依据. 一、畜种形成的生态气候条件与气候类型 (一)畜种形成的生态气候条件新疆有经营畜牧业的悠久历史,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培育了大量的家畜良种.与全国相比,新疆家畜不仅种类齐全,  相似文献   

17.
孔德胤  张喜林  张富强  刘伟  王敏 《气象》2007,33(S1):41-45
巴彦淖尔市西临乌兰布和沙漠,北与蒙国戈壁接壤,西部和北部都是沙尘暴的源地,因此研究该市植物气候生产力的演变規律,对治理和改善该市生态环境非常重要。采用桑斯维特纪念模型,分别计算了巴彦淖尔市11个气象站及周边5个气象站1971—2000年不同年代的植物气候生产力,建立植物气候生产力与地理因素数学模型,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Citystar4.0)将lkm2网格植物气候生产力进行可视化处理。此估算结采全面系统地表现了该市不同年代植物气候生产力的空间分布状况。共同点是:在不同年代由东南向西北植物气候生产力呈减少的趋势。不同点是:1991-2000年,降水多、温度高,植物气候生产力水平最好;1971—1980年,降水多、温度低,植物气候生产力水平次之;1981-1990年,降水少,温度适中,植物气候生产力水平最差。此估算结果为各级政府管理部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采用郑州基准气候站1955-1992年小麦生产年度的气象资料,运用灰色聚类方法,划分了郑州冬小麦生育期间气候年型,典型丰歉年型拟合较好,可用于气象服务与年景预测。  相似文献   

19.
一个地区的干湿状况是该地区气候特征的主要表征之一。不同的湿润程度有与之相适应的不同植被类型和不同的景观带。对于农业生产来说往往有相应的种植制度、作物种类和灌溉水利设施等等。因此揭示一个地区的干湿状况对掌握该地区的气候特征,科学的发展大农业生产有着一定的意义。本文的目的就是对浙江的干湿状况作一初步探讨。一个地区的干湿状况取决于该地区水分的收支结果。从气候学的角度考虑,主要取决于降水量与蒸发量之比。1900年道古恰耶夫就提出用降水量与蒸发量之比值来分析地区干湿状况的观念。以后不少学者都用这个比值来作为表征某一地区干湿状况的量数,  相似文献   

20.
物候资料在农业气象工作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聊城有近二十年的自然物候观测资料,为了发挥物候观测资料在农业气象观测、预报、服务工作中的作用,我们通过物候资料以及气候资料的统计分析,找出了二者的相关关系,总结归纳了自然物候在农业气象工作中的应用,以便于在日常农业气象工作中应用。1 制做物候历,用来预测物候期物候资料是气候资料的重要补充,各种植物的各个物候期,都是当地季节和气候的指示器。整个植物的物候历就成了一个比较具体的年度季节历,具有因地因时制宜、切合当地自然实际的优点。植物的物候历就象一把气候尺,每年可以用来衡量春秋等季节来临的早迟,并可根据物候期及时预报农时,适时掌握生产季节,合理安排生产。在平时的物候观测中,可以根据物候历中树木某一发育期的多年平均日期,预测下一个发育期的日期,也可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