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4篇
  免费   102篇
  国内免费   77篇
测绘学   62篇
大气科学   50篇
地球物理   94篇
地质学   191篇
海洋学   60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5篇
自然地理   3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4篇
  1965年   3篇
  1960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 毫秒
181.
论述压裂过程中诱发微地震的激发机理,分析人造裂缝与地应力关系并叙述了微震事件的定位方法。利用微地震监测技术,通过实时定位理论系统对深凹区BYHF1井页岩水平井分段大型压裂过程实时监测,运用偶极子测井和VSP资料建立监测井区的初始速度模型,并通过射孔炮对其校正。在对实时监测定位理论系统数据进行综合处理分析,及有效微震事件识别的基础上,利用纵波和横波信息分析计算得到微地震事件的位置,通过可视化技术对压裂井区裂缝发育的方向、大小、空间分布进行了描述,监测结果是裂缝发育方向基本上为NE34°,与成像测井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82.
基于中国沿海10个验潮站资料,利用皮尔森Ⅲ型(P-Ⅲ)模型探讨了典型浓度路径(Representative Concentration Pathway,RCP)情景下21世纪海平面上升对中国沿海地区极值水位重现期的影响。结果表明:海平面上升将显著缩短极值水位的重现期。在RCP8.5情景下极值水位的重现期缩短最为显著。预估到2050年,在RCP8.5情景下,所研究的中国沿海地区潮位站的百年一遇极值水位将变为9~43 a一遇。到2100年,在RCP8.5情景下,百年一遇极值水位变为1~18 a一遇。当前极值水位的低概率事件将在2100年变得普遍,在RCP8.5情景下,到2100年千年一遇的几乎每两百年发生一次。由于极值水位的重现期会随着气候变化而缩短,未来沿海地区将会面临更严峻的风险与挑战。  相似文献   
183.
利用1980--2008年Godas的逐月海表面高度(SSH)资料,分析了热带太平洋不同季节海表面高度季节及年际变化特征,并初步探讨了海表面高度异常与ENSO事件的关系。结果表明:1)就赤道地区而言,东太平洋区域海表面最低,西北太平洋和西南太平洋海表面最高,中太平洋区域较低。2)西北太平洋和西南太平洋海表面高度年际异常大,赤道中东太平洋区域在秋季和冬季的异常较大。3)1、4、10月热带太平洋海表面高度年际异常与ENSO事件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在E1Nifio事件期问,热带太平洋东部海表面高度增加,西部和西南部减小,不同季节异常区略有区别;7月海表面高度异常与ENSO事件关系不密切。  相似文献   
184.
休瓦促W-Mo矿床位于滇西北义敦-格咱岛弧中部,为一中大型斑岩岩浆热液矿床。由于自然环境恶劣,对该区晚白垩世构造岩浆活动的研究工作起步较晚,且主要集中于富碱岩浆成岩成矿年代学、岩石成因、动力学背景、流体特征和成矿物质来源研究等方面,但对岩浆成矿作用构造应力场和动力学机制的研究还比较薄弱。文中对休瓦促W-Mo矿床东、西矿区重点坑道和剖面开展构造岩相蚀变特征解析研究,并结合锆石U-Pb、Lu-Hf和O同位素特征,认为休瓦促花岗岩体为一个两期复式岩体,以近S-N向F4断层为界可分为东、西矿区。东矿区以晚三叠世(212~201 Ma)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为主;西矿区以晚白垩世(85.6~84.4 Ma)似斑状石英二长花岗岩和二长花岗斑岩为主。西矿区W-Mo矿床寄主石英二长花岗岩锆石原位U-Pb、Lu-Hf和O同位素显示其形成时代为(80.18±0.80) Ma (LA-ICP-MC U-Pb),εHf(t)和δ18O值分别为-4.49~-8.07和5.98‰~7.45‰,Hf同位素TDM2模式年龄分别为1 432~1 239 Ma,结合前人地球化学特征资料,推知晚白垩世石英二长花岗岩物质来源于加厚下地壳部分融熔作用。对矿区135个晚白垩世石英二长花岗岩岩脉和白钨矿辉钼矿石英脉产状数据进行区域构造解析研究,可判断义敦-格咱地区晚白垩世区域构造应力场特征为NE-SW向伸展。综上所述,义敦-格咱地区晚白垩世花岗岩可能形成于NW-SE向延伸的新特提斯洋盆俯冲作用致使先存古特提斯-中特提斯碰撞造山加厚下地壳减压部分熔融的动力学背景。  相似文献   
185.
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拉曼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子探针及岩石薄片对昌化鸡血石样品中“地”与“血”的矿物组成、形貌特征、化学成分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昌化鸡血石“硬地”“软地”与“冻地”的矿物组合不同;其中,“地”以地开石为主且呈鳞片状,随着石英的增加,特别是明矾石的加入,“地”的硬度变大。“冻地”鸡血石中地开石的结晶粒度比“硬地”鸡血石中的大,但其空间定向性排列没有后者的好。昌化鸡血石中“血”由细小的半自形-他形辰砂微晶集合体组成,其“血”色与辰砂晶体的聚集状态及其杂质成分有关,而杂质成分又与Se元素的质量分数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6.
一些翡翠在表生还原条件下可观察到明显的水岩反应过程以及颜色与组织的改变。根据地质现象,从热力学计算的角度探讨了翡翠中的主矿物硬玉发生水岩反应后形成部分新的自生矿物的可能性。热力学计算的结果显示,在表生作用过程中,在环境存在额外的Mg2+与Fe2+的条件下,翡翠最易与Mg2+和Fe2+发生反应生成绿泥石。该结果为大多数无色翡翠经过表生还原作用后出现暗绿色-水绿色的颜色提供了一定的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187.
姚安干沟金矿是三江铜金多金属成矿带上的一个重要矿床,处于金沙江-哀牢山-红河富碱斑岩带中段,大地构造隶属于扬子板块西缘内部。通过对干沟金矿深部煌斑岩开展锆石LA-ICP-MS U-Pb定年及Hf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煌斑岩成岩时代为(31.12±0.88)Ma,样品锆石176Hf/177Hf值为0.282 217~0.282 476,对应的εHf(t)值范围变化在-7.70到-18.94之间。通过与区域同期岩体同位素综合对比分析,认为姚安干沟金矿床深部煌斑岩起源于交代富集岩石圈地幔的部分熔融与加厚下地壳部分熔融的混合岩浆,干沟煌斑岩以及区域上北衙、马厂箐等晚期煌斑岩均是对印度-欧亚大陆后碰撞时期岩石圈地幔发生拆沉的响应,产在应力场环境由压扭挤压向张扭伸展逐渐过渡的动力学背景下,为杂岩体晚期岩浆活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88.
目的:拟探讨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1(sFRP1)对胃癌SGC-790l细胞及肿瘤影像表现的影响。方法:sFRP1真核表达载体及空载体转染SGC-7901细胞,筛选稳定表达细胞。MTT法检测转染前后细胞增殖变化并绘制细胞增殖曲线。体内实验通过裸鼠腹腔及尾静脉注射建立两组腹腔种植及肺转移肿瘤模型,经PET/CT及能谱CT观察影像学变化。最后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实验(TUNEL)进一步明确肿瘤凋亡、增殖、微血管增生情况。结果:体内外实验证实转染后,细胞增殖和成瘤能力增强。PET/CT及宝石CT均出现阳性表现。免疫组化及TUNEL示转染后凋亡减少,增殖增多,微血管增加。结论:sFRP1高表达在体内体外均可促进SGC-790l增殖,具有肿瘤促进作用,有利于在PET/CT及宝石CT获得阳性表现。   相似文献   
189.
高大建[构]筑物的共振震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国内外典型地震的共振震害个例。论述了致灾的长周期和大振幅地震波形成规律:①地震波周期随震级和震中距而增大;②长周期波出现与地基类型有关,软弱地基能传递长周期地震波,地基越软弱,越厚所能传递的波周期越长;③松软地基对地震波起放大作用,特别是表层软松、下层坚硬的地基,放大作用更显著,对高大建筑物危害更大。提出了减轻共振震害的对策。随着经济发展,高大建筑和结构物越来越多,潜在震害日益加重,研究共振  相似文献   
190.
在隐伏金矿的地球化学勘查中,常用的采样介质包括岩石、水系沉积物、土壤、植物和地气等.近几十年,澳大利亚在半干旱—干旱地区以钙积层作为隐伏金矿床地球化学勘查的采样介质,并取得了成功.本文对以钙积层作为隐伏金矿地球化学勘查采样介质的理论和勘查进展进行总结,其勘查理论基础是土壤剖面中金-钙高度相关性,其成因机理较合理地解释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