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3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145篇
海洋学   100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31.
作为国际极地年活动的一部分和世界地质图委员会的有关目标,环北极国家合作编制了一份1:500万的基岩地质图和相应的数据库。立体图件覆盖到60°N的陆地和近海,印刷版直径1.3m,每个图幅附有图例。  相似文献   
232.
用一系列试验评价废水中DOM(溶解性有机物)的微生物降解的潜力。废水样从Haifa废水处理站和Qishon水库采集,以2-4个月为一个周期,或者用废水或者用土壤微生物对水样进行培养,其特征用溶解性有机碳含量(DOC)、UV254吸光率和激发荧光-辐射基质表示。根据腐殖质/棕黄酸成分和似蛋白质结构,确定了三个主要的荧光峰值。在生物降解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增加了三个特殊荧光峰值,本文建议选择非发光成分。在一些实例中,发现一些废水中的荧光物增加,因而提出(1)生成新的与DOM生物降解有关的荧光物质和(2)降解某些有能力抑制DOM荧光物的有机物。根据荧光物强度和UV254的比值,描述了比其他UV吸收成分发光的DOM成分的不同的生物降解动态。总而言之,大约一半的总的DOM很容易降解,剩余的DOM的浓度在8.10毫克/升之间。灌溉土壤的废水中残留的DOM浓度的升高可能有助于地下水中污染物的DOM的聚集。  相似文献   
233.
由于大多数废物堆都建造于多年以前,并且朱采取任何环境保护措施,把废物堆密封并不意味着它们不再是环境危害物。所以,把废物堆密封后,砬该制定一项监测计划。如有必要对废物堆浸出液的特性进行研究.避免不可预测的问题出现。由于土壤和地下水的潜在污染主要取决于场地的物理特征(例如,孔隙度和渗透性)和地下流体的动态(例如,地下水位和水流方向)。因此,为了制定废物堆周围区域的监测计划,获得区域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是必需的。本文提供了一种用于监测废物堆周围区域和确定地下水中污染物的方法(基于葡萄牙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234.
上苏多格达地下水水源地区域内的临测工作开始于水源地开采之前,因担心环境遭到破坏而反对开采水源地的当地居民的积极行动,促进了监测工作的进行。居民的行为有助于全面研究抽水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监测系统可以评价抽水对环境(地下水、地表水和植被)的影响以及居民饮用水的保障系统。监测数据分析可以提出不给自然界带来不良后果的最佳抽水状态的论据。建立最佳的监测系统,是实施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的必要条件,该监测系统同样也有助于生态调查领域认识的发展。  相似文献   
235.
穆棱古近纪(第三纪)碱性玄武岩位于郯庐断裂东北段分支敦化~密山深大断裂带的中北部,与吉林敦化、汪清,黑龙江镜泊湖、牡丹江等新生代火山岩一起分布于兴蒙造山带和太平洋板块俯冲带结合带上;本文利用电子探针、激光剥蚀等离子质谱技术(LA-ICP-MS)及多接收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MC-ICP-MS)分析了来自玄武岩风化冲积物中锆石巨晶的主、微量元素及其Hf同位素组成。这些锆石巨晶具有明显的熔蚀结构,锆石电子探针分析其Zr/Hf比最高可达217,平均150,是目前东部新生代玄武岩锆石巨晶的最高值。它们具有相似的微量元素特征,具有明显的Ce正异常,富集重稀土和HFSE元素,锆石Hf/Y比值大多小于10,Th/U均小于1(一个数据例外),Yb/Sm为21~59。与岩浆锆石和变质锆石相比,显示过渡的特征;锆石~(176)Hf/~(177)Hf变化为0.283105~0.283151,ε_(Hf)变化在 11.8~ 13.4之间,显示亏损地幔来源,反映锆石形成时岩石圈地幔主体具有"新生"的特征,表明岩石圈减薄或置换事件在东北地区东北部穆棱地区也同样存在。穆棱新生代碱性玄武岩有关锆石巨晶的成因特征与中国东部海南文昌、福建明溪及山东昌乐等地新生代玄武岩的锆石巨晶相同,可能与有下地壳物质参与的近期岩石圈地幔的交代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36.
海南蓬莱刚玉巨晶中铌(钽)铁矿包裹体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铌(钽)铁矿是基性岩与超基性岩中极为罕见的矿物,运用电子探针分析了海南蓬莱与碱性玄武岩有密切成生联系的刚玉巨晶中的铌(钽)铁矿包裹体的成分,确定其晶体化学式为(Fe0.726Mn0.168)0.894(Nb1.808Ta0.067Ti0.208)2.083O6。讨论了铌(钽)铁矿的形成与刚玉巨晶的关系,认为刚玉巨晶的形成可能和岩浆混合或上地幔流体交代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37.
Timan-伯朝拉油区晚泥盆纪生物礁是可以发现石油和天然气聚集的高孔隙性储层。本文提出了晚泥盆纪生物礁系统生长和单礁的形成模式,当时欧洲地台东部因乌拉尔大洋的沉陷而成为破裂大陆架,Timan伯朝拉含油气盆地的西部同时是古Timan的斜坡。礁系统生长模式为:海进和相对高水位期,在盆地边缘形成的障壁坝把陆架浅部和陆架深部拗陷分开;其后的相对低水位期形成一个新的进积型阶地,陆架浅部和深部拗陷的障壁坝往ENE方向迁移,下一次高水位期在已形成的进积型阶地之上又发育新的生物礁。  相似文献   
238.
Spitsbergen构造区位于欧亚板块西北角,这是重建北大西洋和北极西部地质史的关键区域。目前解释的Spitsbergen构造区,是加里东造山运动期由四个各具前加里东构造史的块体组合而成的。  相似文献   
239.
2007年,我们发起了一个主动地震和被动地震的地震学实验,实验地点是Bear岛附近的巴伦支海大陆边缘、Mohns海岭和Knipovich海岭之间的结合部和大西洋东北部的扩张轴。2007~2008年间的野外实验主要是安装几台地震仪器,实施相关的野外操作。这项研究的目标是大陆边缘沉积盖层至上地幔的地球结构和动力学机制,因为该大陆边缘包含一个非常厚的沉积楔和至少一个古断裂带。  相似文献   
240.
晚奥陶世期间,北极大多数地质体的分布位置在30°s~30°N之间,且其分布方位需从目前的方位向劳伦古大陆方向顺时针旋转90°。Iapetus海的关闭导致波罗的海和西伯利亚与北美-格陵兰之间的碰撞,该碰撞区目前是北大西洋和北极洋的分界。加里东造山是这次碰撞的结果,并且将若干地体从西伯利亚和波罗的海推移到Laurussia区,同时也造成除西伯利亚以外的北极所有块体:波罗的海、格陵兰、北美、位于北极圈内的阿拉斯加地块和Chukotka块体之间的拼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