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2篇
  免费   183篇
  国内免费   261篇
测绘学   63篇
大气科学   170篇
地球物理   182篇
地质学   408篇
海洋学   114篇
天文学   14篇
综合类   58篇
自然地理   8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The northern boundary fault of Huailai-Zhuolu basin,Hebei Province,has a total length of 58 km and a general strike of NE.The geometry and feature of activity of the 5 segments of the fault greatly differ from each other.17 paleoseismic events have been recognized within 11 trenches excavated along the different segments of the fault.It is found that each segment is characterized by its distinct recurrence of paleoearthquakes.The recurrence intervals of strong earthquakes for each segment are 3500-7000 a for the shortest and 17,000-20,500 a for the longest.However,the recurrence interval of strong earthquakes for whole fault ranges between 750-8500 a.The boundary of the segments can be recognized as the junction,gap,bending,jog and salient of the fault.The length of the segment ranges between 7.5-14 km.  相似文献   
72.
本文通过中国大陆地震(M≥6.0)震中与其发震断层的距离的统计与分析,认为该距离的分布基本上符合正态分布特征,并经拟合计算得到中国东部和西部地区不同类型断层上不同震级档的地震震中距离分布的期望值和方差。根据正态分布随机变量的区间估计方法,讨论了统计分析的结果在潜在震源区边界的确定、以及边界的不确定性评价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3.
多种岩石的Qp,Qs,Qc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昭永  段永康 《地震研究》1996,19(2):192-198
本采用脉冲传播谱振幅比法、能量法、尾波法分别测多种岩样的P波Q值、S波Q值及尾波Q值。结果表明,能量法所得Qp、Qs较小。谱振幅比法所得Qp一般居中,Qs较大。尾波Qc有的偏大,有的偏小。  相似文献   
74.
活动断层的滑动样式与段落类型初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冉勇康  汪一鹏 《地震地质》1992,14(3):227-236
通过历史地震破裂、古地震重复和断层活动特征等实例的研究,揭示出活动断层至少存在8种滑动样式及其相应的段落。这些段落以滑动特征而论可归纳为稳定型、暂时型、随变型和萎缩型4大类,而据发震特点则可分为典型特征地震型、广义特征地震型和非特征地震型。稳定型段落为活动断层的最重要、最普遍的类型  相似文献   
75.
一种用于沉积相分析的新型模式识别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介绍一种用于沉识相分析的新型智能模式识别方法──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方法。该方法利用关键井研究建立的测井相与地质相的对应关系作为识别模式,通过向识别模式学习获得模式识别智能知识,从而利用这些智能知识识别未知井、未知点的微相类型。本文方法成功地应用于中原油田文留地区沙四段沉积微相的识别与划分。  相似文献   
76.
迄今为止,对金刚石矿床的研究已取得了新的进展,国内外学音认为:“金伯利岩不是金刚石矿床的唯一母岩”,并且在碱性杂岩体中发现了许多具有工业价值的金刚石矿床。 通过对比辽宁凤城碱性杂岩与有关含金刚石矿床母岩(主要是钾镁煌斑岩)及其共生岩类的构造背景、岩石类型组合、矿物成分组合及岩石的主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发现本区碱性杂岩体岩石与西澳钾镁煌斑岩很相似,尤其是与西澳白榴石钾镁煌斑岩最为接近,而在岩石类型和矿物组合特点上,又与美国阿肯色碱性岩区金刚石矿床母岩及其共生岩类组合颇为相似,这为我们进一步找寻金刚石矿床提供某些有益的信息。  相似文献   
77.
利用1962—2018年华西地区301个气象台站秋季降水量资料和国家气候中心整理的130项气候系统指数,采用年际增量法建立了华西秋雨预测模型。首先通过相关分析挑选了4个与华西秋雨年际增量前3主模态密切相关的影响因子,进而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进行建模,拟合时段和后报时段分别选为1962—1991年和1992—2018年。华西秋雨年际增量前3主模态累积值的预测模型通过了α=0.0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拟合预测能力。然后用相同的预测因子分别建立华西地区301个气象站点的华西秋雨年际增量预测模型,大部分模型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用PS评分指标对预测效果进行检验,结果显示后报期年平均PS评分达74.5分。从空间分布来看后报期大部分站点的PS评分都超过60分,其中四川盆地南部、贵州东部和湖南西部等地超过80分。与华西各省和国家气候中心发布的近6年秋季降水预测PS评分进行比较,发现模型后报结果有显著优势。总体来看,用年际增量法建立的华西秋雨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技巧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8.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active tectonics of China   总被引:84,自引:8,他引:76  
Active tectonics is inferred to all the structures which have been active since the late Pleisto-cene, 100—120 ka B.P., are still active recently, and will be active in a certain time period in the future, such as active faults, active folds, active basi…  相似文献   
79.
藏南罗布莎蛇绿岩成因:壳层熔岩的Sr-Nd-Pb同位素制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布莎蛇绿岩是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东段出露较好,也是研究程度较高的(蛇绿岩片之一,其壳层熔岩的S r,N d,Pb同位素组成具有较高的ISr值,较低的IN d值,大的Nεd(t)值和富集放射性成因铅的特征。ISr值偏高可能是存在富集型地幔源区和蛇绿岩形成过程中经受了地幔流体的交代作用引起的。N d同位素及S r-N d同位素图解表明罗布莎蛇绿岩壳层玄武岩源区有N-M ORB的特征,又有EMⅡ型富集地幔组分的贡献。Pb-Pb图解上样品均投影在NHRL上方,ΔS r为47.4~73.0(平均为58.4),Δ7/4Pb为0.69~12.20(平均为5.87),Δ8/4Pb为12.78~58.39(平均为35.23),表明存在Dupa l同位素异常。根据S r-N d,Pb-Pb和N d-Pb同位素相关特征,判明罗布莎蛇绿岩壳层熔岩是由具亏损地幔端员(DMM)性质的岩浆和具EMⅡ型富集地幔端员性质的岩浆在源区混合形成的。  相似文献   
80.
田冉  钟文军  朱强 《现代测绘》2006,29(2):14-16
目前,我国各城市相继展开地下管线普查、地下管线信息系统的建设工作,力求建立科学、准确、完整、动态的综合管线信息管理系统,但也都普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针对管线信息化过程中普遍存在的这些问题,提出站在城市的高度,统筹规划管线信息系统的建设工作。并通过对现代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管线信息需求的分析,给出了城市地下管线信息化建设的一种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