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5篇
  免费   116篇
  国内免费   191篇
测绘学   121篇
大气科学   144篇
地球物理   64篇
地质学   284篇
海洋学   60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88篇
自然地理   69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89篇
  2021年   83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The effects of phenanthrene(Phe)on the denitrification activity and denitrifying genes(narG,nirS and nosZ)were evaluated by dose-response experiments in sediments of Dagu River Estuary(DRE)and Jiaozhou Bay(JZB).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otential denitrification activity(PDA),N2O,NO3−and NO2−reduction rates of both areas were inhibited with an increase of Phe concentrations.The PDA,N2O,NO3−and NO2−reduction rates of both areas was highest and lowest in the control(DRE:0.453,0.427,7.439 and 3.222mgNkg−1 h−1,JZB:0.592,0.555,8.470 and 3.793mgNkg−1 h−1)and highest Phe amended treatments(DRE:0.069,0.001,4.486,and 1.563 mgNkg−1 h−1;JZB:0.114,0.024,5.527 and 2.200 mgNkg−1 h−1).The inhibition rate of PDA was highest,follow by NO2−reduction and then NO3−reduction.Moreover,with the increasing of Phe concentrations,total bacteria count and the abundance of denitrifying genes were decreased.And N2O accumulation was promoted with the addition of Phe for both areas.Based on the comparison of EC50 values,denitrifiers harboring three genes were more sensitive to Phe than PDA,and denitrifiers harboring nirS gene were more sensitive,followed by nosZ gene,and then narG gene.Furthermore,according to correlation analysis,the relative abundance of denitrifying genes was much mo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PDA,NO3−and NO2−reduction than total bacteria count.In addition,the denitrification activity and total bacteria count in JZB were more inhibited than that of DRE.This study is useful for understanding the impact of Phe pollution on denitrification in estuary and marine sediments,with profound implication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quatic ecosystems regarding eutrophication(N-removal)and greenhouse effect.  相似文献   
92.
针对不同对流层映射函数对CORS站数据解算的影响,为获知适用于我国东北部地区的对流层延迟解算策略,就CORS站数据解算中所使用的对流层映射函数进行比较分析。结论:随着卫星高度截止角的增大,NMF映射函数下NRMS值逐渐优于GMF和VMF1下的NRMS值。处理数据量大的CORS站数据,GMF映射函数具有最佳的改正效果,对我国北斗导航定位系统应用映射函数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3.
当太阳相对于卫星轨道面的高度角较小时,北斗导航卫星将不会跟踪太阳位置,卫星姿态发生异常复杂的变化后一段时间内处于零偏模式。在此期间采用名义姿态将影响卫星天线相位中心偏差、相位缠绕等误差计算,进而使精密单点定位(PPP)参数估计和天顶对流层延迟估计出现偏差。研究表明,在北斗导航卫星处于零偏期间,采用名义姿态计算的相位缠绕、天线相位中心偏差中存在超过15cm的误差。在此期间的北斗卫星采用零偏姿态改正相位缠绕等误差,与采用名义姿态相比,动态PPP位置参数N、E、U的估计精度可以提高53.2%、54.2%、39.3%,静态PPP位置参数N、E、U的估计精度可以提高61.0%、72.3%、58.4%,天顶对流层延迟估计精度提高33.0%。  相似文献   
94.
The horizontal coordinate systems commonly used in most global ocean models are the spherical latitude–longitude grid and displaced poles, such as a tripolar grid. The effect of the horizontal coordinate system on Atlantic meridional overturning circulation (AMOC) is evaluated by using an OGCM (ocean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 Two experiments are conducted with the model—one using a latitude–longitude grid (referred to as Lat_1) and the other using a tripolar grid (referred to as Tri). The results show that Tri simulates a stronger North Atlantic deep water (NADW) than Lat_1, as more saline water masses enter the Greenland–Iceland–Norwegian (GIN) seas in Tri. The stronger NADW can be attributed to two factors. One is the removal of the zonal filter in Tri, which leads to an increasing of the zonal gradient of temperature and salinity, thus strengthening the north geostrophic flow. In turn, it decreases the positive subsurface temperature and salinity biases in the subtropical regions. The other may be associated with topography at the North Pole, because realistic topography is applied in the tripolar grid while the latitude–longitude grid employs an artificial island around the North Pole.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the filter on AMOC, three enhanced filter experiments are carried out. Compared to Lat_1, an enhanced filter can also augment NADW formation, since more saline water is suppressed in the GIN seas, but accumulated in the Labrador Sea, especially in experiment Lat_2_S, which is the experiment with an enhanced filter on salinity.  相似文献   
95.
经济聚集与产业结构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作者单位三>=河南大学 环境与规划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4从经济集聚、产业结构两方面构建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影响因素分析框架,并通过计量经济模型定量考察经济集聚、产业结构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① 现阶段中国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处于随集聚程度的提高而增加的阶段,拥挤效应还不明显.同时,集聚程度的不同方面对土地利用效率的贡献大小存在差异,资本密度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大于就业密度和人口规模,这表明现阶段中国城市经济增长主要由资本投入推动的.② 城市产业结构优化能够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意味着资本对劳动的替代作用增强,其进一步加大了资本对城市土地产出的推动作用,有利于土地利用效率的提升,但不利于城市就业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96.
区域尺度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时空特征及驱动力是研究大尺度变化乃至全球变化演变过程的基础,而干旱区LUCC对区域水文、生态影响尤为显著,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点之一。以新疆孔雀河流域上游作为研究区,基于1977-2015年6期Landsat数据,采用多规则人机交互目视解译的方法完成LUCC制图,并利用LUCC模型从数量变化、空间变化、土地利用集约程度变化等多方面分析了近40年来该区域LUCC特点及演变机制。结果表明:(1)研究区仅有耕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增加,且增幅均在200%以上,其他土地类型面积则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2)耕地变化呈现出空间集聚现象,而建设用地的扩张则呈现空间连续性;(3)2000年前后自然植被经历小幅退化—恢复过程;(4)受西部大开发、塔里木河生态综合治理工程等多种因素影响,2000-2005年间,空间变化的综合动态度最高(2.76%);(5)自然因素影响较小,人口增长和政策因素是主要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97.
超强厄尔尼诺事件对中国东部春夏季极端降水频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中国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中国地面逐日降水0.5°×0.5°格点数据集,研究了超强厄尔尼诺事件衰减年春、夏季中国东部极端降水发生概率的变化,并通过诊断超强厄尔尼诺自身及其衍生模态各自的水汽输送和垂直运动特征,探讨了超强厄尔尼诺事件对中国东部极端降水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超强厄尔尼诺事件衰减年春季,整个中国东部尤其是江淮以北地区,极端降水事件发生概率显著增大。同年夏季,长江流域极端降水发生概率比常规年份高出近1倍,而在华南和华北地区则相对减小。诊断分析显示,春季超强厄尔尼诺自身及其与热带太平洋地区年循环相互作用衍生出的组合模态(C-mode)均对降水的环流背景影响显著,热带太平洋西北部低空存在强盛的反气旋性异常环流,导致大量水汽在中国东部汇聚并上升,有利于该地区极端降水事件的发生。夏季,厄尔尼诺事件已经消亡,但与C-mode影响相关联的西北太平洋异常反气旋环流仍然存在,长江流域维持极端降水事件发生的有利条件。此外,研究也显示,超强厄尔尼诺事件衰减年春、夏季中国东部对流层中上层持续有异常经向风活动,频繁的南北冷暖气流交汇可能导致强对流事件发生次数增多,这也为该区域极端降水的频发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98.
梁流涛  翟彬  樊鹏飞 《地理科学》2016,36(10):1522-1530
在农户土地利用引起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背景下,如果农户土地利用效率的测度只考虑“好”产出,而忽略“非意欲”的环境产出,可能造成测度结果不准确。因此,将“非意欲”产出引入农户土地利用效率评价模型,利用河南省粮食生产核心区农户抽样调查数据测度环境因素约束下的农户土地利用效率,并探讨其效率状况及影响因素。主要的结论如下:调查区域环境因素约束下的农户土地利用效率平均值仅为0.612,效率值总体不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不同规模农户的土地利用效率差异较大,二者呈现“U型”变化趋势。环境因素约束下的农户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因素来自多个方面。其中,农户生计方式兼业化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环境约束下的农户土地利用效率;种植结构调整虽然能够增加农户农业收入,但不利于环境因素约束下的农户土地利用效率的提升;农地经营规模扩大对环境约束下的农户土地利用效率产生正面影响,但现实中普遍存在的小规模化经营和土地细碎化消减了正面影响。土地产权的稳定性能够提升环境约束下的农户土地利用效率,但无论是集体土地产权还是承包经营权以及农户间非正式的土地流转产权关系稳定性较差,不利于环境约束下的农户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99.
利用Sentinel-1A SAR数据提取2021年西藏双湖县MW5.7地震同震形变场及2.5D形变场,反演断层滑动分布模型。计算不同节面解为接收断层产生的库仑应力变化差异确定发震构造,并结合余震分布信息评估未来地震风险性。结果表明,地震震中为34.37°N、87.71°E,震源深度6.51 km,发震断层倾向东、走向33°、倾角50°、平均滑动角-74°,以倾滑为主兼有少量左旋走滑分量,最大滑动量0.26 m。短时间内,震区南部地震风险较小,北部则需要结合更多资料进一步分析。本次地震是在羌塘块体持续向东扩张的背景下,受EW向拉伸作用使得黄水湖正断层发生的一次弥散型变形活动,SN向地堑得到进一步扩张。  相似文献   
100.
沂源盆地地热田为低温水热型岩溶热储地热系统,盖层为古近系、白垩系、石炭系,热储层为寒武纪、奥陶纪碳酸盐岩,区内发育的深大断裂如上五井断裂、韩旺断裂、傅家庄断裂等为沟通深部热源的良好通道。为掌握地热田热水的补给来源、热源、地热水年龄,进一步分析其形成机理,采集地热水样品进行了地热水水文地球化学分析、气体及其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该地热田地热水水化学类型为HCO3·Cl·SO4Na·Ca型、HCO3Ca·Mg型,矿化度小于1g/L;地热水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具深循环特征;热源以壳源为主;地热水年龄10.51ka B.P.,为古地下水。结合地下水循环机理,将其地热水形成机理总结为小型断陷盆地深循环承压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