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4篇
  免费   248篇
  国内免费   434篇
测绘学   124篇
大气科学   70篇
地球物理   161篇
地质学   791篇
海洋学   136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70篇
自然地理   12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2篇
  1966年   1篇
  1954年   1篇
  1934年   8篇
  1933年   2篇
  193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61.
随着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对小型化的氢原子钟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在减小体积和重量的前提下为保持氢钟现有的工作指标,对现有的氢钟物理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包括在氢钟屏蔽层数减少时保持磁屏蔽系数不变。原理分析、计算仿真了高磁导材料和磁场线圈2种屏蔽方法在氢钟上使用的优劣性,并通过对比实验验证了在氢钟上使用磁场线圈代替磁屏蔽材料产生磁屏蔽效果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62.
利用相对功率谱估计方法对2018年8月14日云南通海市M5.0地震前后热红外亮温数据进行处理,提取异常变化特征.结果显示:2018年6月27日,在畹町—安定断裂附近出现亮温增温异常,随后异常幅值及面积逐渐增大,沿断裂带发展,持续至8月6日面积及谱值达到最高值,之后高值异常区域慢慢收缩,8月14日在异常区附近发生通海M5...  相似文献   
963.
Shepard(1954)和Folk等(1970)的碎屑沉积物分类方法是2种较为常用的分类方法,尽管都是基于沉积物粒度组成的三元分类,但二者的出发点和思路有很大的不同。用2种分类方法研究了天津海域的表层沉积物,结果表明:相对Shepard分类方法而言,Folk分类图解更简洁、更实用,沉积物类型分布与本地区的水动力格局一致,具有明显的动力学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沉积环境的变化、沉积物的物源和输运方向。通过2种方法对比进行实例研究,显示出Folk分类方法的优点,建议在我国海洋沉积学研究中推广Folk分类方法,以便更好地表述并研究沉积物特征及其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964.
Site testing results indicate that Antarctic Dome A is an excellent ground-based astronomical site suitable for observations ranging from visible to infrared wavelengths. However, the harsh environment in Antarctica, especially the very low temperature and atmospheric pressure, always produces frost on the telescopes' mirrors, which are exposed to the air. Since the Dome A site is still unattended, the Antarctic telescope tubes are always designed to be filled with dry nitrogen, and the outer surfaces of the optical system are heated by an indium-tin oxide thin film. These precautions can prevent the optical surfaces from frosting over, but they degrade the image quality by introducing additional mirror seeing. Based on testing observations of the second Antarctic Survey Telescope (AST3-2) in the Mohe site in China, mirror seeing resulting from the heated aspheric plate has been measured using micro-thermal sensors. Results comparing the real-time atmospheric seeing monitored by the Differential Image Motion Monitor and real-time examinations of image quality agree well.  相似文献   
965.
土地利用变化趋势及驱动力分析研究是目前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如何合理并准确地模拟预测出土地利用变化的趋势是研究的核心。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十分复杂,传统的GIS模型能很好地解决部分空间相关问题,但对复杂的时空动态变化地理现象却难以模拟。元胞自动机( CA )是“自下而上”的动态模拟建模框架,其时间、空间、状态都离散,是一种空间相互作用和时间因果关系都为局部的网格动力学模型,具有模拟复杂系统时空演化过程的能力。 CA模型的这些特点在土地利用演化的模拟方面较为合适,集成于GIS下的CA模型将会改善CA的模拟环境,使模拟分析的结果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966.
时间序列SAR影像监测堤坝形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时间序列InSAR技术,在无先验形变模型的情况下,研究了中分辨率Envisat ASAR数据在堤坝监测中的应用.首次使用24景Envisat ASAR影像得到了上海市长江口南岸和杭州湾北侧堤坝的沉降速率.实验结果表明,堤坝存在着不均匀沉降,其中位于浦东机场堤坝和临港新城堤坝的沉降最为严重.利用水准数据对临港新城堤坝的监测结果进行了验证,监测精度达到了mm级,证明了时间序列SAR影像在堤坝形变监测上的有效性和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67.
利用甘肃"十五"数字地震台网的波形资料,采用CAP方法反演了2013年7月22日岷县漳县6.6级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结果显示:本次地震的震源性质为逆冲兼走滑型,矩震级MW6.1,震源矩心深度为7km。最佳双力偶节面Ⅱ走向304°,倾角64°,滑动角44°,其走向与附近的临潭-宕昌断裂的走向一致;倾角和滑动角,表现为左旋走滑的特性与临潭-宕昌断裂的性质相符合,判定该节面代表了主震的发震断层面。分析认为岷县漳县6.6级地震的发生与该断裂的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68.
以某12层钢筋混凝土标准框架结构振动台模型试验的数据为基础,用卡尔曼滤波技术与移动谱相结合的方法对该标准框架结构参数的时变特性进行研究,该方法相当于对时域信号施加变长度矩形窗后进行卡尔曼滤波,有效地提高了参数识别精度.模型结构在小震激励时,结构的频率发生微小程度的降低,表明结构内部发生了未表现出来的轻微损伤;大震激励时,结构频率较初始时刻发生大幅度的下降,表明结构发生了较大程度的破坏.经与理论解和分量分析识别结果对比,用本文方法识别出的结构参数更接近理论解.  相似文献   
969.
川西丹巴铜炉房金矿区大地位置上处于松潘—甘孜造山带,金矿体主要赋存于铜炉房背斜核部泥盆系危观群黑色岩系中。黑色岩系的主量元素烧失量较高;微量元素体现出富集亲石元素,略微亏损亲硫元素和亲铁元素的特征;稀土总量平均值略低于国内同类岩石平均值,稀土分布模式曲线向右倾斜并有Eu负异常。Al2O3/(Al2O3+Fe2O3)值和MnO2/TiO2值表明其处于大陆边缘环境内。U/Th关系图落入了正常远洋沉积区的核心部位。Al/(Al+Fe+Mn)值和Si/(Si+Al+Fe)值以及Al2O3-SiO2岩石热水成因模式图解显示,其物质来源主要为陆源提供。在Ni-Zn-Co三角图中,所有样品均落在热水沉积区域,显示出了Zn和Ni的相对富集;SiO2/Al2O3值表明其物源有海底热水沉积物或生物的成分补充。黑色岩系Ce的弱负异常显示,其形成于一种比较干燥缺氧的封闭环境。  相似文献   
970.
以原始地质资料为基础,结合电子探针数据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从岩石学、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的角度分析了甲玛矿区二长花岗斑岩岩浆-热液过渡的特征及成矿作用。甲玛二长花岗斑岩岩浆热液过渡以电气石-钠/钙硅酸盐化、似伟晶细晶岩壳(脉)和具"冰长石"结构特征的钾长石、蠕状石及显微晶洞(或空腔)构造为特征;地球化学上表现为Na、K的反消长和挥发分含量的涨落,并伴随着Cu、Mo、Au等成矿物质从晚期岩浆的逃逸。甲玛二长花岗斑岩的岩浆热液过渡过程可划分为以超临界流体为代表的液相不混溶阶段和超临界流体逃逸为特征的气液分馏阶段。其中前者决定了岩浆晚期的矿质分馏程度,而后者控制了含矿蒸汽和成矿热液流体的形成,进而分别形成浸染状矿化和脉状矿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