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0篇
  免费   241篇
  国内免费   439篇
测绘学   126篇
大气科学   70篇
地球物理   161篇
地质学   791篇
海洋学   136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72篇
自然地理   12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2篇
  1966年   1篇
  1954年   1篇
  1934年   8篇
  1933年   2篇
  193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The Qushi'ang granodiorite(QSG) is located at the central east of the ophiolitic melange belt in the East Kunlun Orogenic Belt(EKOB) in the northern margin of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 LA-MC-ICP-MS zircon U–Pb dating suggests that the granodiorite and mafic microgranular enclaves(MMEs) crystallized 246.61±0.62 and 245.45±0.9 Ma ago, respectively. Granodiorite, porphyritic diorite, and MMEs are metaluminous and medium-K calk-alkaline series, with island-arc magma features, such as LILE enrichment and HFSE depletion. The porphyritic diorite has high Cr(13.50 ppm to 59.01 ppm), Ni(228.53 ppm to 261.29 ppm), and Mg~#(46–54). Granodiorite and porphyritic diorite have similar mineral compositions and evolved major and trace elements contents, particularly Cr and Ni, both of which a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granites of the same period. The crystallization age of MMEs is close to that of granodiorite, and their major and trace elements contents are in-between porphyritic diorite and granodiorite.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original mafic magma, which was the product of mantle melting by subduction process, intruded into the lower crust(Kuhai Rock Group), resulting in the formation of granodiorite. Countinous intrusion of mafic magma into the unconsolidated granodiorite formed MMEs and porphyritic diorite. The granodiorite reformed by late-stage strike-slip faulting tectonic event indicates that the strike-slip fault of Middle Kunlun and the collision of the Bayanhar block with East Kunlun were later than 246 Ma. Therefore, the formation of the QSG not only indicates the critical period of evolution of East Kunlun but also represents the tectonic transition from oceanic crust subduction to slab breaking.  相似文献   
952.
<正>1 Introduction East Kunlun orogen(EKO)stretching more than 1000km in E-W extension is located in the western segment of Central Orogen Belt(COB),China(Xu et al.,2006,Li et al.,2014).There outcropped Cambrian ophiolites  相似文献   
953.
一种房屋电子地图快速更新的方法及其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大部分房屋电子地图都是基于传统的基本地形图测绘、遥感影像判读和人工外业采集等方式实现数据更新,这些方式存在地图更新周期长、成本高、工作量大和地图现势性差,以及较难发现有变化的房屋要素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由房屋管理的以房屋测绘业务为驱动的主动式房屋电子地图快速更新模式,即以施工建设-房屋竣工-房屋测绘为主线,实现主动式房屋电子地图更新,从而获取房屋电子地图现状,并实现房屋空间信息与交易权属业务数据的自动关联。该方法较传统房屋电子地图更新方法具有更新周期短、成本低、数据准确性高和地图现势性强等优点。目前,该方法已经应用于房屋全生命周期平台中,高效地实现了房屋电子地图自动更新。  相似文献   
954.
东昆仑东段香加南山花岗岩基岩浆混合作用明显,斜长石作为主要造岩矿物,是研究岩石成因、示踪岩浆演化和岩浆混合过程的有效工具。对香加南山花岗岩基中寄主岩及暗色微粒包体中的斜长石进行岩相学和矿物化学研究。电子探针结果显示:寄主岩中正常环带斜长石(39~48,21~36)、包体中斜长石捕掳晶(41~49,35~36,43~49,31~47,27~38)和寄主岩矿物中包裹斜长石(29~45,14~32)具有演化的An值;部分寄主岩斜长石核部由于受到后期蚀变具有较高的An值(59~72)。包体中基质斜长石大部分具核边结构,核部(52,31)和边部(33~37,25)An值存在间断;少量斜长石核部受到蚀变,An值较低(49),幔部(55~71)An值高于边部(46~49);部分包体中基质斜长石核部呈补丁状,暗色部分An值较高(66),浅色部分An值较低(33~39)。包体中斜长石捕掳晶主要分为干净斜长石捕掳晶和含有矿物的斜长石捕掳晶两大类,干净斜长石环带明显或聚片双晶发育,An值变化范围较小(41~49,35~36);含有暗色矿物的斜长石捕掳晶An值整体也呈震荡变化(43~49,31~47,27~38),但由于受到蚀变,部分测点An值较高(78),少量斜长石具有高An值增生边(73)。以上研究显示,结晶于寄主岩的斜长石正常演化序列反映寄主岩从演化早期到晚期,岩浆逐渐从偏基性向酸性转变;包体基质斜长石为包体进入寄主岩温度、压力和水饱和度降低导致斜长石受到熔蚀后继续结晶结果;包体中斜长石捕掳晶来自寄主岩,由于进入包体后温度和压力产生变化,以及后期生长,导致斜长石的成分和构造有所不同。香加南山花岗岩基及暗色微粒包体中斜长石的复杂环带为幔源镁铁质岩浆注入长英质岩浆混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55.
我国经济已步入以追求发展质量和效率为主的新常态,建设"蓝色粮仓"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的重要发展战略。文章概述"蓝色粮仓"的内涵及其系统性、区域性、规模性和波动性特点,分析目前建设存在的资源环境约束加强、管理体系不健全、应对灾害能力不足和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在此基础上,以保障粮食安全、经济增长和"一带一路"建设为功能定位,以丰富的海洋资源、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强大的供需市场为有利条件,以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和共享为建设理念,从创新驱动、空间拓展、信息科技助推和海陆统筹4个方面提出我国"蓝色粮仓"的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956.
随着室内定位技术的广泛应用,传感器记录了大量室内移动对象的位置数据,而索引技术作为移动对象数据分析的基础工作也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已有索引技术多是针对室外空间的移动对象,不能支持室内移动对象数据的三维立体性、轨迹的复杂性、随机性等特点,这些索引技术也仅仅关注了移动对象的位置信息,忽略了语义信息,不能有效地支持室内移动对象的管理和分析,并且当面对海量的移动对象数据时,这些架构在传统关系型数据库上的索引都存在性能瓶颈问题。因此,本文提出了面向语义单元的移动对象表达模型,利用语义单元将室内移动对象的位置语义化,设计了SCoII (Semantic Cell Oriented Indoor moving objects Index)索引结构对室内移动对象的历史数据进行索引,能够有效支持语义粒度上的时空范围查询、移动对象语义轨迹查询。索引基于HBase实现,能够适应大规模的并发更新与查询,具有良好的规模扩展性,规避了大数据给传统数据库带来的性能瓶颈问题,实验证明其具有良好的更新和查询性能。该索引的实现方便了基于语义的室内移动对象分析和数据挖掘工作,为今后的分析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57.
选用黑龙江省经过均一性检验的59个台站1961-2010年逐日最高、最低气温计算全省逐年热度日(HDD)、冷度日(CDD),分析其趋势及年代际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50 a来HDD总体呈显著的下降趋势,CDD整体表现为显著上升趋势。HDD基本上呈现由北向南递减趋势,CDD与HDD呈相反的变化特征,二者纬向分布明显。HDD与CDD均与对应时段平均气温具有较高的相关性,HDD与冷季平均气温呈反位相变化,CDD同暖季平均气温呈同位相变化。随着气候变暖,冷季用于供暖的能源将减少,暖季制冷所需的能源消耗将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958.
利用日本东京大学气候系统研究中心、日本环境研究所和日本地球环境研究中心联合研制的全球海气耦合气候系统模式(MIROC_Hires)输出的逐日降水资料,探讨CO2浓度增加下我国极端降水非均匀性的响应及其可能机制。结果表明:(1)就气候平均而言,CO2浓度增加后,我国南部地区极端降水事件的发生更为集中,而北方地区的极端降水事件分布较平均。(2)从年际变率来看,我国南部地区极端降水事件集中度在"A1B试验"中偏小,年际之间的差异不大,而北方地区的极端降水集中度增加,年际之间变化剧烈。(3)CO2浓度增加后,南方和北方地区在水平和垂直上的增温幅度不一致,且整层大气平均的稳定度呈现出南北反相差异。这种不均匀增暖的分布很可能是导致我国极端降水非均匀性在CO2浓度增加后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959.
裴欢  覃志豪 《地理科学》2012,(4):506-510
基于吐鲁番绿洲SPOT遥感影像,利用决策树分类,对荒漠化信息进行提取,分析荒漠化演变、发展及转换特点。结果表明:吐鲁番荒漠化土地以风蚀、盐碱为主,且中度风蚀荒漠面积所占的比例最大。由于轻度风蚀荒漠化土地的开垦,荒漠化总面积1986~2004年减少9.77%,但部分轻度风蚀荒漠转化为成为程度更高的中度重度风蚀荒漠,重度风蚀荒漠和盐碱地面积分别扩大2和12倍。研究区荒漠化土地面积出现缩减,但荒漠化程度加深,发展速度加快,对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相似文献   
960.
洛阳地区史前聚落遗址空间形态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史前聚落与聚落之间按照一定的社会组织原则,在空间上近距离相聚而形成的各种聚落群聚形态,不仅是当时人类一种普遍生活方式的反映,而且还为窥探和研究史前社会的历史演变提供了一个视窗与平台。以中原核心地区洛阳地区(以洛阳盆地为主)为例,作为史前聚落群聚形态和社会演变的代表与典范展开研究。以仰韶文化时期与龙山文化时期的洛阳盆地为研究重点,基于GIS技术对该地区已发现的史前聚落遗址的数量、规模、空间分布、空间相互关系、以及与地形、地貌的空间关联等进行可视化的表达分析,并充分挖掘空间及属性信息,揭示"聚落群"与"聚落群团"的组织形态特点,辅助分析该地区聚落形态和社会演变规律,为史前文明进程的研究提供空间分析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