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6篇
  免费   138篇
  国内免费   154篇
测绘学   74篇
大气科学   210篇
地球物理   83篇
地质学   189篇
海洋学   36篇
综合类   25篇
自然地理   9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76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641.
雄黄矿物表面氧化过程的量子化学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密度泛涵量子化学计算方法对雄黄矿物晶体{010}晶面进行了计算,分析了该晶面的表面化学反应活性,表明表面上不同位置As、S原子的化学活性相差不大;同时对雄黄矿物晶体{010}表面吸附H2O、O2分子时的模型进行了势能面扫描计算,发现H2O和O2分子在该表面吸附时将发生解离,同时雄黄中的As将被氧化而形成砷的氧化物。  相似文献   
642.
随着Internet网络、计算机分布式计算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的普及,分布式WebGIS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要求。介绍了一种基于XML的分布式WebGIS模型,根据用户不同的请求分别提供栅格地图、矢量地图和元数据服务。  相似文献   
643.
<正>There are more than 10000 years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history in the world that has provided very fruitful and ingenious traditional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s reflecting the evolution of humanity and the nature.In2002,the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FAO)initiated an international partnership initiative of"Conservation and Adaptive Management of Globally Important Agricultural Heritage Systems  相似文献   
644.
青藏高原东部“7·8”区域性暴雨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13年7月7日20时~8日20时发生在青藏高原东部的一次区域性暴雨过程。分析结果表明:(1)青藏高原北部的切变线是此次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高原西南气流加强是此次暴雨的直接诱因;(2)高原东部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配置和较强的上升气流为此次暴雨提供了动力条件,高原上高温、高湿的大气状态为此次暴雨提供了较好的热力条件;(3)高原“湿地”和西南气流建立的水汽通道为此次暴雨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条件;(4)高原东部西南气流中气流轴的位置对这次暴雨落区和落点有较好的指示意义,青藏高原东部强西南气流轴的左前方正好是阿坝州暴雨发生的区域。   相似文献   
645.
利用1980-2007年吉林省11个气象观测站常规观测资料,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对共计100次雨凇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吉林省雨凇天气南多北少,丘陵地带及长白山脉的迎风坡一带为雨凇的频发区。雨凇多发于冬初和初春,并且雨凇出现几率在减少。吉林省的雨凇天气的温度层结结构与中国南方省市雨凇的情况存在较大差异:吉林省雨凇天气并不存在融化层和逆温层等结构。通过对地面形势的分析,将雨凇天气分为低压后部型、高压前部型、低压南部型和低压型。它们的共同点是高空均有较深厚的后倾槽移过吉林省,温度槽落后于高度槽;近地面层先升温后降温,850 hPa相对湿度为70 %左右,而地面相对湿度均可达到80 %或以上。强雨凇天气主要发生在东南部地区,强雨凇天气出现时的地面及高空形势与一般的雨凇天气发生时的形势基本相似,但850 hPa和地面的相对湿度比一般情况偏大10 %左右。  相似文献   
646.
运用探槽开挖,揭露还原构造运动的方法,对沿塔尔湾断裂分布的地貌陡坎的形成过程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塔尔湾断裂的主要活动时期为早中更新世,现在地貌上的陡坎是外动力作用形成的,不是断裂活动形成的结论。  相似文献   
647.
不同光合型植物气体交换参数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昆仑山前山低山群自然生长的塔里木沙拐枣(Calligonum roborovskii)和驼绒藜(Ceratoides latens)为研究对象,通过观测分析,探讨了干旱区山地生态系统不同光合型植物气体交换参数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结果如下:①塔里木沙拐枣光合速率、蒸腾速率不同月份变化不明显,对海拔高度升高的响应更积极,驼绒藜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呈下降趋势,对海拔高度变化的响应不明显;②两种植物午间光合速率下降归因于叶片光合酶活性下降,气孔调节作用不明显;③塔里木沙拐枣光合速率主要受光合有效辐射强度和温度影响,蒸腾速率与饱和水汽压差负相关性不明显,驼绒藜气体交换参数与环境因子相关性不明显;④水分条件改善是促使塔里木沙拐枣向高海拔迁移的主要因素,温度提高有利于其良好生长。  相似文献   
648.
4种荒漠植物的抗氧化系统和渗透调节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4种荒漠植物的水势、渗透调节物质和抗氧化系统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4种荒漠植物的清晨水势和午后水势的最低值出现在7月,最高值出现在6月,说明在此区域,6月植物的水分状况相对较好,7月植物的水分状况最差。骆驼刺的MDA含量和活性氧(O-2和H2O2)积累随着季节变化均呈上升趋势,表明骆驼刺的膜脂过氧化和膜伤害随季节推进逐渐加剧;柽柳、花花柴和沙拐枣的MDA含量和活性氧积累最高峰值分别出现在7月、7月和8月,说明在水分亏缺最严重的7月和8月,植物面临的膜脂过氧化程度亦最高。4种植物的渗透调节物质积累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与膜脂过氧化几乎同步。其中,柽柳是以脯氨酸和可溶性糖两者的积累来调节细胞质渗透势以适应极端环境,脯氨酸的积累是沙拐枣应对水分胁迫的主要物质之一,骆驼刺是以可溶性糖的积累来应对水分亏缺,花花柴这两者含量都不高,分析可能是以无机离子作为渗透调节物质。4个月SOD、POD和CAT活性的均值排序均为柽柳>沙拐枣>骆驼刺>花花柴,说明在整个生长季中,柽柳的活性氧积累最为严重,其保护酶SOD、POD和CAT对活性氧的清除均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649.
黑方台黄土泥流滑坡及发生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方台因农业灌溉触发了大量泥流滑坡。为了充分反映黑方台黄土泥流滑坡发育特征,首先基于IKONOS影像对黑方台泥流滑坡进行了遥感解译,随后又开展了详细野外调查工作。结果表明,黄土泥流滑坡呈流态化运移特征,滑距可达300 m以上,是黑方台危害最为严重的一类滑坡。钻探和塬边露头测量显示,研究区黄土底部黏土高程西高东低。地下水数值模拟结果显示,研究区地下水总体上由台塬西部流向地势较低的东部台缘,使得该处地下水抬升幅度要高于西部,从而造成泥流滑坡集中分布于东部台缘。为充分反映该条件下黄土泥流滑坡的破坏机制,开展了室内饱和原状黄土应力路径试验,分析研究了黄土泥流滑坡液化机制  相似文献   
650.
1679年三河-平谷8级地震破裂带的大地切片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何宏林  闵伟  原口强 《地震地质》2008,30(1):289-297
大地切片调查法,就是在不搅动的状态下从地下切出未固结的第四纪浅部地层的垂直断片,它是一种较新的活动断层探测技术。发生在1679年9月2日的三河-平谷8级地震(烈度Ⅺ),是北京及附近地区历史上记录到的最大地震。在该地震的宏观震中——潘各庄附近,运用大地切片调查法对该地震破裂带进行了实验性探测,获得了较好的效果。实验研究表明:大地切片保留了完好的沉积细结构特征;大地切片调查实施时,要选择合适的动力源,对于北京平原这种黏土含量较高的沉积层,挖掘机加振动锤的动力组合优于吊车加振动锤的动力组合;大地切片由于振动会造成一定地层厚度的压缩,但黏土含量较高的北京地区,压缩比例基本<5%。另外,结合探槽和大地切片的对比分析,揭示了最近2次古地震事件,分别是1679年事件和该地震之前的一次事件,两次地震的垂直同震位移分别是1·4m和1·2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