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3篇
  免费   346篇
  国内免费   552篇
测绘学   251篇
大气科学   248篇
地球物理   254篇
地质学   1098篇
海洋学   214篇
天文学   16篇
综合类   119篇
自然地理   211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95篇
  2021年   144篇
  2020年   107篇
  2019年   139篇
  2018年   84篇
  2017年   95篇
  2016年   91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121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131篇
  2010年   152篇
  2009年   126篇
  2008年   124篇
  2007年   128篇
  2006年   108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91.
西南天山南缘震旦纪后碰撞过铝花岗岩的地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西南天山南缘震旦纪后碰撞过铝花岗岩同位素U-Pb年龄成果为(601.5±3.4)Ma和(677.3±3.8)Ma.岩石高硅富碱,A/CNK值平均1.02,C-norm≤1.79,属高钾钙碱性系列过铝质花岗岩类.岩石ΣREE普遍较低,呈明显负铕异常,分布曲线为显著的"V"字型,轻重稀土分馏程度较弱.与洋脊花岗岩相比,明显富集Rb,Th,相对富集Ce,Sm,强亏损Ba,相对亏损Zr,Ta,Nb亏损不明显.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花岗岩形成于后碰撞环境.结合区域资料,认为震旦纪后碰撞过铝花岗岩形成于塔里木运动后碰撞期,是塔里木微板块和伊犁微板块边缘发生相对水平剪切运动,岩石圈源岩熔融.塔里木运动下限可能延伸到晚震旦纪早期.  相似文献   
992.
<正>Exploration practices show that the Jurassic System in the hinterland region of the Junggar Basin has a low degree of exploration but huge potential,however the oil/gas accumulation rule is very complicated,and it is difficult to predict hydrocarbon-bearing properties.The research indicates that the oil and gas is controlled by structure facies belt and sedimentary system distribution macroscopically,and hydrocarbon-bearing properties of sand bodies are controlled by lithofacies and petrophysical facies microscopically.Controlled by ancient and current tectonic frameworks,most of the discovered oil and gas are distributed in the delta front sedimentary system of a palaeo-tectonic belt and an ancient slope belt.Subaqueous branch channels and estuary dams mainly with medium and fine sandstone are the main reservoirs and oil production layers,and sand bodies of high porosity and high permeability have good hydrocarbon-bearing properties;the facies controlling effect shows a reservoir controlling geologic model of relatively high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The hydrocarbon distribution is also controlled by relatively low potential energy at the high points of local structure macroscopically, while most of the successful wells are distributed at the high points of local structure,and the hydrocarbon-bearing property is good at the place of relatively low potential energy;the hydrocarbon distribution is in close connection with faults,and the reservoirs near the fault in the region of relatively low pressure have good oil and gas shows;the distribution of lithologic reservoirs at the depression slope is controlled by the distribution of sand bodies at positions of relatively high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The formation of the reservoir of the Jurassic in the Junggar Basin shows characteristics of favorable facies and low-potential coupling control,and among the currently discovered reservoirs and industrial hydrocarbon production wells,more than 90%are developed within the scope of faciespotential index FPI0.5,while the FPI and oil saturation of the discovered reservoir and unascertained traps have relatively good linear correlation.By establishing the relation model between hydrocarbonbearing properties of traps and FPI,totally 43 favorable targets are predicted in four main target series of strata and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Badaowan Formation and the Sangonghe Formation,and the most favorable targets include the north and east of the Shinan Sag,the middle and south of the Mobei Uplift,Cai-35 well area of the Cainan Oilfield,and North-74 well area of the Zhangbei fault-fold zone.  相似文献   
993.
数字黑河的思考与实践3:模型集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数字黑河"模型集成研究的进展.①流域科学研究中的模型集成由发展流域集成模型和建模环境这2个主题所构成,前者可概括为"水-土-气-生-人"集成模型,后者是支持集成模型的高效开发的软件工具,注重于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为建模提供支撑.②将模型集成分为知识途径和技术途径,讨论了建模环境在模型集成中的作用,以及科学模型和流域管理模型的关系.③回顾了黑河流域模型集成的总体目标是发展两种类型的集成模型,其中第一种回应科学目标,是地球系统模型在流域尺度上的具体体现,以建成能够综合反映流域水文-生态-经济相互作用的模型为标志;第二种集成模型回应管理目标,以建成空间显式的流域水资源决策支持系统为目标.④对黑河流域已有的水文、地下水、水资源、陆面过程、土地利用、生态、社会经济与生态经济建模工作做了系统的综述.⑤分析了黑河流域集成模型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所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994.
青藏铁路全线开通运营以来,对处于高寒地区的永久冻土隧道之一的风火山隧道的质量状态首次进行了无损检测。风火山隧道处于高寒永久冻土区,隧道全部处于冻岩中,两端洞口主要为砂岩与泥岩,并且为富冰冻土。受到季节性冻融的影响,隧道病害比较突出,主要表现为衬砌裂缝,漏水涌水,衬砌酥松剥落。为了准确地掌握风火山隧道衬砌结构质量状态,本文首次应用于风火山隧道衬砌结构的质量检测。该检测设备一改传统破坏式的检测方法,具有快速、简捷、无损、灵活的特点。通过对现场数据处理分析,可以精确探测衬砌厚度,查明衬砌背后存在的空洞和回填不密实区域。检测结果表明,隧道在高寒恶劣环境中,衬砌总体外观质量尚好,但是在两端洞口段有渗水现象;衬砌背后空洞缺陷等级为严重地段测线长度为20m,等级为极严重地段测线长度为98m;衬砌背后回填不密实缺陷等级为严重地段测线长度为41m,等级为极严重地段测线长度为33m。检测结果与实际病害情况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995.
土壤pH值对土壤多环芳烃纵向迁移影响的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康耘  葛晓立 《岩矿测试》2010,29(2):123-126
影响土壤多环芳烃(PAHs)纵向迁移行为的环境因素很多。文章以氧化钙和冰乙酸改变采自徐州土壤的pH值水平,人工装填土柱进行纵向淋滤试验,研究pH值对土壤PAHs纵向迁移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pH值的变化加强了PAHs在土柱中的纵向淋滤能力,表层土壤中的PAHs可迅速向底层转移;不同种类的PAHs淋滤特性表现不同,pH值增加更能增强低环PAHs的迁移淋滤能力,pH值降低则更能促进高环PAHs从土壤表层向深部迅速迁移。  相似文献   
996.
花岗岩地区水-岩反应次生矿物的沉淀饱和指数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岩反应次生矿物的沉淀作用不仅控制着地下水成分的演化,而且对核素的迁移和阻滞作用有重要影响。但在常温系统中,矿物的成核生长需要过饱和驱动力的存在,而且不同次生矿物成核生长所需的过饱和度有差异。本文在对日本和加拿大花岗岩地区水-岩系统的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使用地球化学模拟软件PHREEQC2.15和数据库Ilnl.dat计算了次生矿物在地下水中的饱和指数,从而对各种矿物的沉淀饱和指数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方解石的化学活动性较强,容易溶解和沉淀,其沉淀饱和指数大约为0.5;针铁矿是地下水中铁的主要沉淀形式,其饱和指数的计算结果与pe值关系密切,沉淀饱和指数高达4.0±0.5;结合高岭石、伊利石、钙蒙脱石和钠蒙脱石之间的相平衡关系,估算其沉淀饱和指数分别为4.0±0.5、4.5±0.5、4.3±0.5和4.3±0.5。  相似文献   
997.
位于拉萨地块南缘的桑日群火山岩通常被认为是新特提斯洋沿拉萨地块南缘向北俯冲消减的产物,但其喷发持续时间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约束。在桑日群火山岩系中识别出一套稍晚于桑日群火山岩的侵入岩脉, 脉岩中的锆石用U-Pb LA-ICPMS 法测得年龄为(93.4±1.1) Ma。据此认为桑日群火山岩的喷发时间应不晚于93.4 Ma。前人的研究表明桑日群的活动时限可以追溯到晚侏罗世-早白垩世, 因此其所代表的新特提斯洋的俯冲消减至少从晚侏罗世延续到了93.4 Ma 左右。另一方面, 这些侵入岩脉的地球化学特征明显不同于俯冲成因的桑日群弧火山岩, 如埃达克岩(麻木下组)和钙碱性的火山岩(比马组), 而与东部朗县和里龙一带 的侵入岩非常相似, 它们很可能是板片俯冲导致的加厚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这种差异暗示在新特提斯洋 俯冲消减过程中其深部动力学环境发生了较大的改变。  相似文献   
998.
在滨海浅滩进行钻孔灌注桩施工时,能否应用海水配制泥浆、应用什么样的造浆材料和处理剂、泥浆指标的合理应用是钻孔灌注桩成功施工的重要因素。通过对几种造浆材料的比选,泥浆配比的优化,对使用海水配制膨润土泥浆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结合首钢曹妃甸2号高炉区钻孔桩施工实例,简要介绍了膨润土海水泥浆的成功应用,对施工过程中的控制方法做了说明,以达到指导类似工程施工的目的。  相似文献   
999.
针对洛川黄土国家地质公园旅游市场疲软, 与黄土地质遗迹极高的科学、科普价值不匹配等问题, 运用SWOT态势分析法, 对洛川黄土国家地质公园进行系统诊断, 提出了加快现代化地质博物馆建设、加强专业人才培养、提高科普效应、整合资源、联合申报世界地质公园、产权分离、广泛融资等发展战略, 以期为洛川黄土国家地质公园深度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00.
中国油气地质新理论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康玉柱 《地质学报》2010,84(9):1231-1274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石油天然气勘查工作取得了辉煌的成果,并自主创新建立了七大油气地质理论,即:构造体系控油理论、隐蔽油气藏成藏理论、古生代海相成油理论、叠合盆地成油理论、前陆盆地成藏理论、天然气成藏理论及火山岩成藏理论等。笔者总结并概要论述上述油气地质理论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