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07篇
  免费   1994篇
  国内免费   2522篇
测绘学   1054篇
大气科学   1328篇
地球物理   1658篇
地质学   5113篇
海洋学   1235篇
天文学   213篇
综合类   736篇
自然地理   1086篇
  2024年   53篇
  2023年   204篇
  2022年   513篇
  2021年   585篇
  2020年   466篇
  2019年   498篇
  2018年   562篇
  2017年   517篇
  2016年   496篇
  2015年   528篇
  2014年   534篇
  2013年   585篇
  2012年   557篇
  2011年   567篇
  2010年   561篇
  2009年   530篇
  2008年   539篇
  2007年   506篇
  2006年   425篇
  2005年   404篇
  2004年   334篇
  2003年   276篇
  2002年   427篇
  2001年   369篇
  2000年   318篇
  1999年   250篇
  1998年   130篇
  1997年   100篇
  1996年   94篇
  1995年   84篇
  1994年   78篇
  1993年   63篇
  1992年   62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3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2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991.
肖力 《地质与勘探》2014,50(Z1):1291-1298
岷-礼成矿带发现较多大型金矿,同时在岩体内发现斑岩型钼矿。金矿床矿石中除有低温矿物外,还有黄铜矿、白钨矿等中-高温矿物,白钨矿在寨上金矿中是载金矿物之一;钼矿中也有黄铜矿、白钨矿矿物;金、钼、钨矿化分带有一定空间关系;金矿床地球化学、稳定同位素、放射性同位素和流体包裹体的研究表明成矿物质,成矿流体有深源特征;中川岩体群的岩石学、年代学、岩石化学、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特征表明岩体为复式岩体,具有壳幔混源特征;据此建立成矿带内受印支-燕山期岩浆活动控制的金矿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992.
This paper presents an approach for the probabilistic inverse analysis of braced excavations based on the maximum likelihood formulation. Here, the soil parameters are updated using the observations of the maximum ground settlement and/or the maximum wall deflection measured in a staged excavation. The updated soil parameters are then used to refine the predicted wall and ground responses in the subsequent excavation stages, as well as to assess the building damage potential at the final excavation stage. Case study shows that the proposed approach is effective in improving the predictions of the excavation-induced wall and ground responses. More-accurate predictions of the wall and ground responses, in turn, lead to a more accurate assessment of the damage potential of buildings adjacent to the excavation. The proposed approach offers an effective means for a probabilistic inverse analysis of braced excavations.  相似文献   
993.
为了探讨高放废物地质处置甘肃北山预选区旧井和新场预选地段的古地下流体来源、成因、化学演化历史以及水-岩相互作用,文章系统研究了该地段花岗岩填隙方解石的产出特征及其碳、氧、锶同位素的组成特征。测试结果表明,旧井和新场方解石的δ13 C组成均较稳定且为负值(分别为-11.6‰~-5.7‰和-9.9‰~-5.1‰);δ18 O分别为-0.7‰~19.7‰和10.9‰~21.9‰,旧井方解石具有更宽的δ18 O取值范围。87 Sr/86 Sr也略有差异,旧井为0.708584~0.718749,新场为0.708838~0.732967,二者随深度增加而呈明显的降低趋势。研究表明,北山预选区地下流体来源及成因较复杂,浅部地下水受大气降水的影响较大,深部流体则主要源于地下咸水,为低温流体蚀变成因。花岗岩裂隙中的水-岩反应强度总体较弱,地下水环境相对稳定。相比较而言,新场岩体深部的地球化学环境更稳定,更有利于高放废物的长期处置。  相似文献   
994.
云南干旱“常态化”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付奔  胡关东  杨帆  王龙 《水文》2014,34(4):82-85
近年来云南持续发生严重干旱,云南干旱是否日趋"常态化"成为社会各界关心的一个热点问题,相关报道不断见诸媒体。本文从水文的角度对云南省的历史干旱、水文要素以及趋势预测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在历史依据和现代气象水文观测数据的支撑下,考察近100年来全球增暖可能导致部分地区干旱化的可能,从而认为近年来提出的云南干旱"常态化"存在科学依据;但干旱"常态化"仅能局限于近现代时期这一时间范畴,对于今后更长时期云南省干旱发展趋势,依据现有技术手段及研究成果尚难以判断把握。  相似文献   
995.
研究与应用了绳索取心专用钻孔压水试验止水栓塞,解决了水利水电工程勘探中应用绳索取心钻进后不提大钻进行钻孔压水试验的难题,提高了钻进效率。介绍了该绳索取心专用止水栓塞的材料、膨胀介质、结构设计及其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996.
简要概述了新疆哈拉奇地区区域地质矿产调查过程中取得的新成果和主要进展。新建晚石炭世一早二叠世碳酸盐台地深水斜坡相的哈拉奇组;在石炭系一二叠系中共识别出4个带和1个珊瑚组合;在志留系中识别出笔石组合带;在石炭纪别根他乌组中发现多套古岩溶角砾岩层,在哈拉奇组中发现深水重力流沉积;识别厘定出石炭系/泥盆系和志留系/奥陶系2个平行不整合;依据不整合面划分2个构造层,并识别出3期区域性褶皱构造;划分出6个区域磁异常,4个高磁异常,并进行了查证和解译;固定水系沉积物综合异常14处;探索性地开发针对数字化填图系统的Dliner数字化整饰平台。  相似文献   
997.
对采自北京周边的二叠系山西组露头及钻井泥岩样品进行了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岩石主要由粘土矿物和石英组成,兼有少量碳酸盐岩和长石;岩石中碳酸盐岩含量的高低与CaO、MgO含量有很好的对应关系;SiO2、Na2O和K2O亏损,TiO2和Fe2O3T富集,反映了基性物源的存在;微量元素特征比值显示源区母岩为非单一物源,稀土元素总量较高,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平坦,铕大部分具明显负异常、少部分微弱正异常,Ce基本无异常,显示为多物源,各样品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与大陆上地壳一致,显示了沉积物具有同源性。源岩应为来自于华北地块北缘的大陆上地壳的沉积岩、花岗岩和碱性玄武岩的混合。二叠系山西组泥岩沉积于覆水较深的还原环境,源区构造背景为大陆岛弧与活动大陆边缘。  相似文献   
998.
绿泥石化是龙首山铀矿床重要的蚀变类型之一。通过对龙首山碱交代型铀矿床的绿泥石等蚀变矿物进行的岩相学和电子探针成分分析研究,确定了龙首山地区绿泥石的化学类型主要为铁镁绿泥石,少数为蠕绿泥石。依据绿泥石成因或与共生矿物的关系,绿泥石可被划分为黑云母蚀变型、长石蚀变型、沥青铀矿共生型和副矿物共生型等4种类型。泥质岩是本区绿泥石的主要原岩类型,是多期次地质作用形成的产物。研究认为,龙首山地区碱交代型铀矿床的成矿过程可表述为矿前期在相对较高温度的热液流体作用下,黑云母发生绿泥石化蚀变,随后热液继续交代长石,形成长石蚀变型绿泥石,进而在成矿期热液温度相对较低的条件下形成与沥青铀矿紧密共生的绿泥石。绿泥石在铀成矿过程中不但活化了花岗岩里的铀,而且还给铀矿化供应了相对良好的积淀环境。  相似文献   
999.
柴北缘牦牛山地区牦牛山组沉积相组合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柴达木盆地北缘牦牛山地区出露的牦牛山组是一套由冲积扇和扇三角洲相共同构成的陆相沉积组合,冲积扇相砾岩-粗砂岩组合主要分布于研究区SE侧,扇三角洲相砂岩-泥岩组合主要分布于研究区NW侧。古水流分析表明牦牛山组沉积物主要来自其SE侧古隆起,但后期扇三角洲相包含少量来自NW和NE向的沉积物。该套沉积组合序列特征与区域上分布在牦牛山西侧同时期形成的湖泊相、滨浅海相沉积共同表明,柴达木盆地北缘在晚志留-早泥盆世时期存在一NW向倾斜的古斜坡,且晚期北侧发生抬升。砾岩和砂岩碎屑组成与区域岩石组合类型对比表明,牦牛山组沉积碎屑物主要来自于滩间山群。沉积组合序列特征、碎屑组成和区域构造背景综合研究表明,牦牛山组可能为柴达木板块向北俯冲过程中形成的局部断陷盆地的充填物。  相似文献   
1000.
在“鞍本地区沉积变质型铁矿控矿条件及找矿模型研究”工作中,尝试在GIS平台上对鞍本地区进行区域地质、航磁、重力、化探、地热泉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发现该区存在一条近EW向展布的航磁和重力水平一阶导数负值异常带,该带南北两侧的地磁场、重力场和地球化学场具有明显的差异.研究成果显示,这条EW向断裂带具有控岩、控矿作用.该断裂自新太古代以来一直有活动迹象,新太古代时,可能是火山喷发的重要通道,已知大型或特大型沉积变质型(鞍山式)铁矿床均分布在断裂北侧长约90 km、宽约20 km的带状区域内;元古宙—古生代时,断裂带对沉积环境具有明显的制约,断裂带两侧的沉积环境不尽相同;中生代时,一系列中酸性侵入岩沿该断裂侵入(局部为隐伏岩体);新生代沿该断裂出露有一系列平行带状展布的地热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