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6篇
  免费   103篇
  国内免费   138篇
测绘学   86篇
大气科学   110篇
地球物理   45篇
地质学   256篇
海洋学   26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66篇
自然地理   2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51.
运用含油气系统理论研究了东濮断陷含油气系统,提出了"纵向分层、横向分洼、洼中分层"的新思路,将东濮断陷含油气系统精细划分为4个级别:东濮断陷含油气系统为一级,是以古近系沙河街组(Es)为烃源岩,以三叠系(T)和Es为储层,即Es—T、Es的含油气系统。指出二级系统Es3—T、Es4、Es3、Es2为主力含油气系统,前梨园、濮城等主力生油洼陷中Es3—T、Es4、Es3、Es2三级含油气系统是油气勘探的靶区。油气勘探实践在一度认为没有油的地方取得了突破,发现了新层系、新类型和高产稳产区块。在濮城洼陷以Es43亚段为烃源岩的Es43-T、Es4、Es3、Es2四级含油气系统中,位于北部中央隆起带的文明寨、卫城地垒上新探明了三叠系致密砂岩裂缝油气田,其裂缝含油,基质不含油,裂缝的规模具有一定的尺度,既为油气渗流通道,也能作为油气的储集空间,探明规模储量数百万吨,突破了渤海湾盆地的找油模式,丰富了油气藏类型,该勘探和研究对东部老油区的挖潜勘探将会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52.
段亮 《地质通报》2010,29(1):70-78
对喜马拉雅前陆盆地和孟加拉海扇中各地层的碎屑白云母40Ar/39Ar资料的系统分析揭示了喜马拉雅造山带自印度-欧亚板块碰撞开始造山以来的整个剥落历史: 剥落速率开始较为稳定,然后开始上升,在22Ma左右达到峰值,为4~5mm/a,随后急剧下降,最终以2mm/a的速率保持平稳。喜马拉雅造山带与青藏高原周缘剥落历史的对比约束了印度-欧亚板块碰撞造成青藏高原东缘和北缘的不同反应方式。即开始时的挤压主要被青藏高原北缘的大规模左旋走滑吸收, 到30Ma左右,喜马拉雅造山带冷却、剥落速率显著增强,北缘左旋走滑造成的柴达木地块的向东运动被华北板块阻挡而停滞,因此在北缘发生了一些重要的冷却和抬升剥落事件。至18Ma左右,喜马拉雅造山带的冷却、剥落速率继续增高并维持在较高水平,而该时间段内无论是北缘还是东缘,均未发生显著的抬升剥落事件,因此青藏高原的整体隆升和地壳增厚可能发生在此期间。中新世末—上新世初开始至今,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地区发生了一些显著的抬升剥落事件,导致了大量的山崩和河流侵蚀,即此时来自喜马拉雅的挤压主要被青藏高原向东方向的地壳逃逸所吸收。  相似文献   
153.
前言岩石的化学分析法,早在20世纪初期由W.F.希里布兰德(Hillebrand)和H.S.华盛顿(Washington)进行过较详细的研究。其中特別是华盛顿为了探索各种岩石中元素的平均含量,曾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1936年,A.W.格罗维斯(Groves)编写了“硅酸盐分析”一书,书中內容与华盛顿的岩石化学分析方法大同小异。随后这方面的文章和书籍不断的增多。  相似文献   
154.
四川东北部的万源中侏罗统湖泊(砂)砾岩中发育了典型的丘洼构造,揭示了湖泊粗粒摘沉积要中也能发育风暴沉积。丘洼构造具有明显的特点:1)规模普遍较大,宽度多在数米,最大宽度可达 7.85 m;高度多在数十厘米,最大可达 2.53 m;2)发育在砂砾岩中,甚至可以完全发育在砾岩中。砾石的排列方式具有“八”字形和反“八”字形,与风暴浪的汇聚与发散有关;3)无论是丘状或洼状构造都具有很好的正粒序性。砾石的分选磨圆极好,多发育了双倾向叠瓦构造。砾石主要为石英岩,来自于前寒武纪变质基底,揭示了大巴山南缘在中侏罗世时已经经历了大幅隆起和大幅剥蚀,进而揭示了大巴山南缘在中侏罗世已经发生了造山作用。通过喷流模拟实验建立了最小悬浮速度公式,并计算了风暴浪的相关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155.
胡文亮 《地图》1994,(3):25-27
以核心城市为中心,求出各信息单元以最快交通工具、沿最近的路线到达核心城市的时问,以一定的等时距划分有关区为等时区,即构成等时区地图。本文以北京为中心,介绍了用计算机制作这种地图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6.
章名立  李维亮 《大气科学》1977,1(2):105-113
本文分析了1972年梅雨期长江中下游地区6月21日的两次暴雨活动过程,得出暴雨产生的直接原因是受中尺度天气系统的发生、发展所支配。中间尺度(切变线、低涡)和低空西南急流等系统对暴雨的产生提供了背景条件。并在此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预报梅雨期暴雨的着眼点。  相似文献   
157.
为获得岩石或其他复杂材料中痕量钍的准确值,在最后用灵敏的分光光度法测定之前,必须使钍完全与其他元素分离。在硅酸盐岩石和其他有关的复杂材料中分析钍时,常使用离子交换法。在硝酸介质中用阴离子色层分离钍的方法受到普遍重视。在5—10M硝酸中,钍很容易被吸附,这样就能把它与大多数其他元素分离开。当用6M盐酸洗提钍时,选择性会  相似文献   
158.
本文通过市政综合管线GIS系统开发,提出一种基于COM组件技术在GIS应用系统中元数据的组织方案,可动态抽取元数据信息,以及使元数据记录可以作为GIS的快速启动模版,并且利用XML实现GIS元数据的实时浏览和交换输出的动态管理,提高了地理元数据的灵活性和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9.
中国近80年来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总被引:157,自引:10,他引:157  
自 2 0世纪 2 0年代以来 ,中国地区 4 0和 90年代出现了 2个暖期及 5 0~ 6 0年代相对冷期。最近的 90年代的最暖年 (1998年 )或 5a滑动平均气温几乎已达或略高于 4 0年代的最暖年 (194 6年 )或 5a滑动平均气温。变暖最明显是北方地区 (黑龙江和新疆北部 ) ,而 35°N以南和 10 0°E以东地区自 5 0年代以来存在一个以四川盆地为中心的变冷带 ,虽然 90年代有变暖趋势 ,但基本达到 4 0年代暖期气温。中国降水则以 2 0年代为最少 (192 9年最少 ) ,5 0年代为多水年代 ,以后缓慢减少 ,70年代以后变化不大 ,但多雨带在 80年代及以后由华北南移到长江中下游。195 1~ 1990年 ,大部分地区气温和降水呈负相关 ,在东北和长江—黄河间存在 2个负相关中心 ,表明北方是变暖变旱 ,江淮间是变冷变湿。这些气候变化特征和全球气候变化相比较 ,除北方外 ,变暖期明显的滞后于全球变暖 ,并且出现变冷带等明显差异。文中还综述了用诊断和数值模拟方法对影响中国变化的气候自然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 (热岛效应和气溶胶影响 )的研究结果。我们认为 ,以上提出的 3种人类活动对中国气候变化有明显影响 ,特别是工农业发展造成的气溶胶增加是四川盆地气温变冷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0.
Lamprophyresarewidespreadinthe“Sanjiang”(tri river)alkali richintrusiverockbelt(Ailaoshan Jinshajiangalkali richintrusiverockbelt)insouth westernChinaandhaveaclosetemporalandspatialre lationwithAu,Cumineralization(HuYunzhonget al.,1995;HuangZhilongetal.,1999).Therefore,thereiscrucialsignificanceinsuchaspectsastectonic environment,mantlemetasomatism,crust mantlein teraction,magmaticevolutionandassociatedminerali zation.TheBaimazhainickeldepositislocatedinthe southernsegmentofthe“Sanjia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