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9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4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
岩心、薄片观察和测井响应关系研究发现,钾长石钠长石化、石英充填、方解石交代是流纹岩中三种测井响应特征明显的成岩作用,与其伴生的还有溶蚀和基质脱玻化作用.钾长石钠长石化在ECS测井上表现为Na/K>1,比值越大钠长石化越强烈,同时具有低电阻率和孔隙度测井值呈单峰分布的特征.石英充填在DEN-AC和Pige-CN交会图上显...  相似文献   
12.
中国白垩纪大陆科学钻探松科1井连续取明水组岩心长558.94m,岩心收获率为93.69%,是迄今获取的最连续完整的沉积记录。文章对此进行了厘米级(分层厚度2~5cm)沉积地质描述。明水组沉积时期与坎潘晚期至丹尼期对应。通过对松科1井明水组岩心的精细描述,揭示其岩性-岩相-旋回的沉积序列及其作用过程。明水组共识别出15种基本岩石类型,为曲流河、浅湖和滨湖亚相的河床滞留、点砂坝、天然堤、决口扇、决口水道、河漫滩、河漫湖、浅湖静水泥、临滨砂坝、风暴沉积、沙滩、泥滩、浊流、重力流水道等15种沉积微相。在岩相序列上识别出20种共361个米级旋回(六级旋回)、109个五级旋回、29个四级旋回、3个三级旋回。完整组段的厘米级刻画为高精度沉积过程研究提供了可能,明水组全井段取心对松辽盆地富氧事件、K/Pg界线、坳陷盆地晚期构造演化以及盆地浅层生、储、盖组合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该文的精细描述资料为今后相关的深入研究提供了迄今最精准的基本地质素材。  相似文献   
13.
松辽盆地大陆深部科学钻探地球科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8,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松辽盆地大陆深部科学钻探工程"两井四孔"之一的松科二井东孔(简称松科二井),位于黑龙江省安达市境内,于2018年5月26日正式完井。松科二井的科学目标涵盖古气候研究、资源能源探索、基础地质研究和发展深部探测技术四个方面。自2014年正式开钻以来,松科二井科学钻探工程组织实施了钻井取芯、原位测井、岩芯元素化学分析以及井周边深部结构探测等工作,目前已取得初步科研进展:获取长4134.81 m原位岩芯资料,完成了对白垩纪最完整最连续陆相地层厘米级高分辨率的精细刻画,初步建立起陆相地层标准剖面;发现了松辽盆地深部非常规天然气资源与盆地型干热岩良好的勘探开发前景;首次重建了白垩纪陆相百万年至十万年尺度气候演化历史,并发现白垩纪气候波动重大事件;揭示了古大洋板块俯冲、聚合的深部证据,为松辽盆地成因再认识及深层油气勘探提供了理论依据。松辽盆地大陆深部科学钻探工程的实施,对探索地球奥秘、解决深部能源环境等重大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是"向地球深部进军"道路上迈出的坚实一步。  相似文献   
14.
在松辽盆地上白垩统青山口组二段湖相泥岩中识别出橄榄粗安岩夹层,高精度40Ar/39Ar坪年龄tp=88.0±0.3Ma,属晚白垩世Coniacian阶。岩石具玻基少斑斑状结构,斑晶为橄榄石、辉石和斜长石。岩石富钠、富铝、富轻稀土(∑LREE/∑HREE=8.0~9.7)和U、Th、Pb、Rb、Sr、Ba等不相容的大离子亲石元素,Rb/Sr比高、Sm/Nd比低,δEu =0.95~1.36,高镁(Mg#=0.61~0.64),高氧化度(Oxo=0.62~0.68),低分异指数(MDI=3.4~5.3)。MgO/Al2O3和标准矿物压力计算得到岩浆源区深度大于60km。岩浆源于富集型地幔,属板内火山岩,是成盆过程中裂谷作用发育到最大深切割期的产物。火山活动热效应及其高区域地温场有利于成烃,造成局部类礁相环境形成的大量生物灰岩沉积是重要烃源岩,火山岩之下的牵引构造、之上的差异压实局部高部位以及其周围的浊积体是成藏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15.
王璞珺  陈桐  张立斌  高翔  高有峰 《沉积学报》2017,35(5):1063-1077
通过国内外资料调研和1950年以来我国相关实验室的考证,研究我国沉积学相关实验室及其仪器设备的历史和现状,揭示存在问题,提出相关建议。数据主要源于三方面,包括国内外数据库6个,国内外沉积学相关实验室官方网站102个以及国内外搜索引擎5个。对访问和调研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研究我国沉积学相关实验室及仪器设备的种类、数量及其地区和年代分布,并与国外相关实验室进行对比分析,探索我国沉积学的发展历程、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据此展望我国沉积学的未来发展趋势。结果显示,我国沉积学发展经历了1950—1980年的起步阶段,1980—2010年的快速发展阶段,以及2010年以来的稳步提升阶段。作为研究陆表岩石—水—大气—生物相互作用的过程、结果和机制的专门学科,沉积学与资源、环境、全球变化等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都密切相关。我国的沉积学研究长期以来,一直是化石能源与沉积矿产、海洋过程与资源、区域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等,事关国计民生的相关基础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从分析结果看,作为一个重要的地学基础学科,我国沉积学目前面临着以下问题:1)迄今全国还没有一个专门化的沉积学实验室;2)专门用于沉积学研究的实验仪器和设备很少;3)目前与沉积学相关的实验室分布过于集中,实验室与所研究的对象(自然界典型的沉积过程)相互脱离的现象日趋明显且不断加剧。由此可见,一方面我国的沉积学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研究作用,另一方面相关支撑条件又相对薄弱且存在理论与实际相脱离的趋势。这些问题无疑将会阻碍我国沉积学未来的健康发展。通过此次“中国沉积学发展战略”调研,进一步摸清了家底、理清了问题、看到了不足,希望在此与同行分享我们的调研成果,同时更希望引起相关专家和管理部门的注意,在条件允许时能够不失时机地解决影响我国沉积学发展的上述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16.
松科1井北孔是松辽盆地白垩系科学钻探工程的两个钻孔之一,位于松辽盆地北部中央坳陷区齐家古龙凹陷他拉哈向斜上。通过对松科1井北孔泰康组到嫩一段顶部连续取心资料的详细描述,建立松科1井北孔岩心剖面。识别出白云岩、火山灰、油页岩、灰质泥岩、泥灰岩5种特殊岩性,特殊岩性出现的总层数为73层,总厚度为7.08m,分布在嫩二段、嫩三段、嫩四段、嫩五段和明二段中。对松科1井的精细岩心描述和对特殊岩性的识别是开展后续研究工作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中国白垩纪大陆科学钻探松科1井连续钻取嫩江组一、二段岩心长295.53m,岩心收获率为97.45%,是迄今获取的最连续完整的沉积记录。文章对此进行了厘米级沉积地质描述(分层厚度2~5cm)。嫩江组一、二段沉积时期与晚三冬早坎潘期对应。通过对松科1井嫩江组一、二段岩心的精细描述,揭示其岩性一岩相一旋回的沉积序列及其过程。...  相似文献   
18.
火山地层界面的类型、特征和储层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火山地层界面的形成过程和地质属性将其划分为5类,分别为喷发整合、喷发不整合、喷发间断不整合、构造不整合和侵入接触,除侵入接触外,其他不整合均可细分为角度不整合和平行不整合两种。喷发整合和喷发不整合两类界面上下岩层的间断为数分钟-数年,并且在界面上下均具有冷凝表壳或细火山碎屑层等,喷发不整合可为平行面状或交织曲面状,多为凹凸不平,分布范围小;喷发间断不整合界面形成时间为数十年-数千年,界面之下冷凝表壳或细碎屑层等明显遭受侵蚀,在横向上存在风化壳-沉积岩夹层的组合形式,界面平面展布多为波状曲面;构造不整合与喷发间断不整合在特征上相似,但形成时间为数千年-数百万年,界面分布范围更大。东北地区中生代火山岩剖面揭示:在喷发整合/不整合界面附近原生孔隙发育,随着与界面距离的增加孔隙度变小;具有交织曲面状界面岩层的面孔率大,孔隙发育带厚度及其占岩层比例均大于平行面状界面岩层。盆内钻井资料揭示喷发间断/构造不整合界面之下发育大量的次生孔隙,可与原生孔隙组合使储层物性变好,但当原生孔隙未能保存时其储层物性变化难以预测。  相似文献   
19.
中国白垩纪大陆科学钻探松科1井南孔连续取泉四段至泉三段顶岩心,心长132.07m,岩心收获率为100.00%。松科1井南孔泉头组岩心的精细描述,揭示其岩性-岩相-旋回地层的序列及其过程。松科1井南孔泉头组取心段识别出9种基本岩石类型,相类型主要有曲流河、浅湖和三角洲前缘3种亚相,以及点砂坝、天然堤、决口扇、决口水道、河漫滩、河漫湖、河口砂坝、水下分流河道间、湖相静水泥质沉积和浊流沉积等10种沉积微相。相应井段可识别出2类8种米级旋回(六级旋回),整个井段由76个米级旋回构成,叠加成25个五级旋回、8个四级旋回和2个三级旋回。泉三、四段厘米级刻画的陆相红层为全球白垩纪富氧事件研究提供了可能的立典剖面。泉头组三、四段发育的在盆地内广泛分布的储层砂岩是大规模坳陷形成前的必然沉积产物,这一时期是松辽盆地由断陷向坳陷转化的阶段,也是大规模坳陷的初始阶段。  相似文献   
20.
四方台组和明水组是松辽坳陷盆地萎缩阶段的产物。松科1井北孔的连续岩心显示:四方台组发育曲流河亚相和浅湖亚相的沉积,其中以曲流河亚相为主,曲流河亚相发育河床滞留、点砂坝、天然堤、决口扇、决口水道、河漫滩、河漫湖等7种沉积微相,浅湖亚相发育临滨砂坝微相和静水泥质沉积微相;明水组发育曲流河亚相、浅湖亚相和滨湖亚相,明一段以浅湖亚相为主,明二段曲流河、浅湖亚相交替发育。明水组曲流河亚相发育河床滞留、点砂坝、天然堤、决口扇、决口水道、河漫滩、河漫湖等7种微相;浅湖亚相发育浅湖静水泥沉积、临滨砂坝和风暴沉积微相;滨湖亚相发育砂滩和泥滩微相。盆地沉积时期松辽盆地经历了多次湖平面相对升降变化,四方台湖平面最低、明水组二段形成时期湖平面次之、明水组一段形成时期湖平面最高,自下而上形成了一个低—高—低的湖平面变化旋回。沉积物颜色-古气候关系显示四方台组是气温普遍偏高的干旱、半干旱气候;明一段下部是气温偏低的干旱、半干旱环境,上部是气温偏低的干、湿交替环境;明二段气温高低交替变化,下部和中部是干、湿交替环境,上部是干旱、半干旱环境。四方台组—明水组垂向沉积相带的演变是横向上以小型浅水湖泊为沉积中心的沉积体相带向北西方向迁移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