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0篇
大气科学   68篇
地球物理   2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1.
利用辽宁省各市 2002年的TSP和SO2 实测值以及“平均相对误差”的概念 ,进行了大气清洁度业务系统的模式验证。结果表明 :1 4个城市TSP的相对误差平均值为 31.42 % ,SO2 为 28.79%。  相似文献   
52.
1 引言 目前,国内外使用的大气扩散模式很多,主要的是高斯模式及对它的各种订正形式。高斯模式的前提条件是污染物浓度符合正态分布,是适用于开阔平坦地形上的中小尺度模式。由于高斯模式的局限性,对于复杂地形和复杂流场情况下的大气扩散问题,更多地采用烟团模式或K模式。目前,复杂地形条件下的多源大  相似文献   
53.
利用逐步回归的数理统计方法及本溪市大气环境监测资料和地面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辽宁省本溪市空气污染物TSP和SO2的浓度分别进行了计算分析并建立了预测方程,并对这两种污染物分别进行了预测检验。  相似文献   
54.
近年来中国东北地区污染事件频发,为揭示该地区重污染天气分布特征,利用2014—2017年中国东北地区40个城市空气质量数据及对应的高低空天气形势资料,统计分析得到中国东北地区大气污染状况的变化特征以及区域重污染事件的天气学特征。结果表明:2015—2017年中国东北地区PM2.5和PM10年平均质量浓度呈下降趋势,其中PM2.5年平均质量浓度下降的更快,PM2.5最大值出现在辽宁和吉林中部地区约为90—100 μg·m-3,SO2年平均质量浓度较高值分布在辽宁西部地区约为50 μg·m-3,而NO2最大值出现在沈阳—长春—哈尔滨一带,约为45 μg·m-3,CO质量浓度最大值分布在东北沿海地区约为1.6 mg·m-3,相反中国东北地区O3年平均质量浓度呈上升趋势,最大值出现在沿海的大连及营口等地,约为100 μg·m-3。污染物浓度变化具有鲜明的季节变化特征,不同地区PM2.5和PM10与AQI最大值均出现在冬季,SO2冬季质量浓度最大值出现在沈阳(180 μg·m-3),NO2与CO冬季最大值出现在哈尔滨(80 μg·m-3,1.8 mg·m-3)。相反,O3最大值出现在夏季沈阳地区约为140—150 μg·m-3。重度污染级别(200 μg·m-3≤PM2.5 < 300 μg·m-3)和严重污染级别(PM2.5>300 μg·m-3)的空气质量表现出以哈尔滨为中心,向周围迅速减少,辽宁中部又略有增加的特征;中度污染(150 μg·m-3≤PM2.5 < 200 μg·m-3)的天数沈阳>哈尔滨>长春,轻度污染(100 μg·m-3≤PM2.5 < 150 μg·m-3)的天数是沈阳>长春>哈尔滨。引发中国东北地区重污染的天气形势大致可分为高压型,低压型和北高南低型3种,出现比例分别为62%、27%和11%;高压型850 hPa高压脊东移经过中国东北地区,地面处于高压南部或弱高压中心,有时在黑龙江北部或辽宁西南部连续有弱小的低压生成并快速东移过境;低压型850 hPa低压系统发展并东移经过中国东北地区,地面处于低压后弱高压中;北高南低型850 hPa和地面中国东北地区受北面高压和南面低压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55.
采用硫化物清除的化学模式模拟计算SO2的云下清除过程,既考虑了SO2在雨滴中的溶解和电离作用,也考虑了S(Ⅳ)与氧化剂H2O2之间的化学反应。由模式分别给出了空气中SO2浓度的时空变化和雨滴中S(Ⅳ)难度的时空变化。  相似文献   
56.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以及环保监测数据,对2010年4月8日辽宁沙尘天气过程的高低空天气形势和主要气象要素进行探讨,并对沈阳地区的空气污染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沙尘天气过程主要是受贝加尔湖地区东移冷空气和蒙古低压的共同影响,强大的蒙古气旋造成地面强变压导致地面风速加大,是形成沙尘天气的动力因子;沙尘天气来临前后,风速、能见度和湿度等发生急剧变化;在沙尘天气影响下,沈阳地区的PM10浓度迅速上升,而大风等有利的扩散条件,造成黑碳、气态污染物SO2和NO2浓度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相似文献   
57.
利用地面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观测资料、探空和NECP再分析资料以及地面激光雷达探测资料,对2021年3月13—15日沈阳地区污染事件过程展开分析,探讨大气污染物质量浓度、大气环流背景与气溶胶垂直分布等特征。结果表明: 3月13日PM2.5质量浓度最高值出现在06:00—07:00,约为220.0—230.0 μg·m-3,15日12:00开始显著降低,而PM10质量浓度在15:00出现显著增加,为258.3 μg·m-3。SO2和NO2浓度较高值均出现在3月13日10:00时左右,分别为40.1 μg·m-3和101.3 μg·m-3。CO质量浓度最高值出现在13日16:00—17:00,约为8.8 mg·m-3。沈阳地区臭氧的最高值均出现在午后,13日和14日午后(12:00—16:00)臭氧最大值为102.4—113.7 μg·m-3。蒙古气旋东移过程中逐渐发展加强,其后部西北风将沙尘向东南方向输送。沈阳地区沙尘发展旺盛时存在不稳定层结,同时伴有显著的上升运动,有利于沙尘粒子的垂直混合和向下游输送。3月15日02:00(北京时间15日10:00)气溶胶消光最大值出现在0.7 km处,消光系数约为6.0 km-1。近地面激光雷达退偏比显著增加至0.4—0.5,近地面以非球形粒子(粗颗粒物)为主的沙尘或浮尘。  相似文献   
58.
Models-3模式中增加移动源清单对模拟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空气质量模式Models-3,在原有点源和面源污染源输入清单的基础上,加入移动污染源,对辽宁地区2004年12月24—27日大气污染物时空分布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加入移动污染源后,辽宁主要城市污染物SO2、NO2和PM10模拟效果有所提高,NO2模拟效果提高最为明显;从总体模拟效果来看, SO2和NO2模拟效果较好,而PM10模拟值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59.
1引言拟建核电站厂区温缩于位于渤海湾的东海岸边,厂区西、北、南三面环海,只有东面与陆地接壤。本地区属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季风显著。厂址附近区域东北高,西南低,厂址西侧紧邻渤海湾,而辽东半岛东面是浩瀚的黄海,故中尺度风场将是系统风、山谷风、海陆风综合作用的结果。为了研究温蛇子核电厂附近区域地面水平流场的分布特征,在厂址周围进行了冬季大气扩散试验。在以厂址为中心、80km为半径的范围内,除现有气象地面基准站外,又增设5个地面测风站,这样加上原有6个气象站,共收集到冬季11个测站近1个月地面风逐时观…  相似文献   
60.
城市化发展对气象要素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宁微  马雁军 《气象》2006,32(9):28-34
为了探讨城市化对城市区域气象环境的影响程度,以辽宁中部城市群为试验区域,选取一个冬季的重污染过程,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MM5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研究发现,MM5能够比较细致地反映出城市化对区域气象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市化发展对于地表状况的影响使得近地面风速、比湿减小,温度升高,同时会导致逆温现象加剧,恶化局地气象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