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7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19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1961—2015年中国降水面积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中国0.5°×0.5°逐月与逐日降水量网格数据集,采用线性趋势、克里金插值(Kriging)、森斜率等方法,分析1961—2015年中国3个自然区的降水量和降水面积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 中国1961—2015年年均和季节平均降水量呈现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的空间分布特征,中国一半以上的地区年均和四季降水量呈增加趋势。(2) 日变化特征上,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均以小雨和中雨为主,其日降水面积多年平均值分别为:1 112.75×103 km2、52.65×103 km2,1 380.57×103 km2、92.83×103 km2,1 253.9×103 km2、34.3×103 km2,暴雨和大暴雨占的面积较小;三个区域不同等级日降水面积年内变化均符合二次函数曲线,三个区小雨日平均降水面积年际变化均呈略微减少趋势,青藏高寒区和西北干旱区大雨、暴雨和大暴雨均呈略微增加趋势,大暴雨整体波动较大。(3) 季节变化特征上,三个区四季均以小雨为主,暴雨和大暴雨所占面积较少。春季和秋季三个区小雨降水面积均呈减少趋势,春季和夏季三个区暴雨降水面积均呈增加趋势,冬季三个区中雨和大雨降水面积呈增加趋势。(4) 东部季风区春季和秋季,西北干旱区年均和四季,青藏高寒区春季、秋季和冬季不同等级降水量对应的降水面积均符合负指数分布规律。km2  相似文献   
22.
雨滴从云底降落到地面过程的云下二次蒸发现象会影响雨滴中的同位素比率,明确降水过程中稳定同位素的变化对研究流域水循环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全球降水同位素网络(GNIP)、相关文献同位素数据以及气象数据,首先建立局地大气水线(LMWL)定性分析了黄河流域云下二次蒸发与各气象要素间的关系,其次运用改进的Stewart模型定量计算了蒸发剩余比(f)和云底降水与地面降水的D-excess之差(Δd)。结果表明:(1) 黄河流域LMWL方程为:δ2H=7.01δ18O+1.25(n=293,R2=0.92),斜率和截距相比GMWL均较小,说明雨滴在下落过程中受到云下二次蒸发的影响。其中0~10 mm的降雨事件对云下二次蒸发影响显著;气温越高,或者水汽压、相对湿度越小,云下二次蒸发越强烈。(2) 季节变化上,从春季到冬季, f和Δd逐渐增大,云下二次蒸发逐渐减小。空间变化上,蒙甘区、蒙中区、晋陕甘区和渭河区的西安,年际间云下二次蒸发变化较大,而青南区、祁连-青海湖区、渭河区的平凉、长武、华山和鲁淮区年际差异较小。(3) 降水中Δd和f之间的线性关系在不同气象要素范围内有不同的数值,由于不同区域各气象条件存在差异,因此在应用经验公式时需考虑研究区的具体气象条件。  相似文献   
23.
贵州及邻区二叠系锰矿地质特征及成矿作用探讨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陶平  杜昌乾  马荣  朱华  杜芬应  韩忠华  廖莉萍 《贵州地质》2005,22(2):103-108,102
本文在系统收集和分析了近年来贵州锰矿资源评价工作及以往锰矿工作资料的基础上,获得了对贵州及邻区二叠系锰矿更深入系统的认识。主要成果为:认为该区中二叠世茅口期含锰岩系可大致对比,可沿用遵义锰矿产出地区所使用的名称——中二叠统茅口组白泥塘层(P2m^b);水城纳雍锰矿与宣威格学锰矿特征及成矿机制十分相似,均为第四纪氧化富集成矿,矿床类型属于风化矿床类的锰帽型锰矿床亚类,矿质来源于原始沉积的含锰岩系——白泥塘层,而白泥塘层的锰质来源于中二叠世茅口期峨眉山玄武岩喷发;将贵州及邻区二叠系各类型锰矿床的特征及含锰岩系、物质来源、成矿作用等方面作了有机联系和系统分析,并建立了统一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24.
黔西南凝灰岩中金矿控矿因素概述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在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贵州盘县-兴仁金矿评价等工作的基础上,对黔西南地区与峨眉山玄武岩喷发有关,主要赋存于玄武质凝灰岩中金矿的控矿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主要认为,此类金矿的区域分布受控于峨眉山玄武岩及其边缘凝灰岩分布区;区域性控矿构造,如扬子陆块西南缘的深部构造和区域性深大断裂,控制了金矿成矿域及矿田的形成和分布;局部性构造决定了矿床的定位,也决定了矿体空间分布及产出特征;蚀变控矿因素主要有硅化、黄铁矿化;各类岩层因能干性不同而分别起着导矿、容矿及盖矿作用;金矿床具有明显的层控性.这些认识,可指导黔西南乃至滇黔桂峨眉山玄武岩及凝灰岩分布区的同类型金矿的勘查及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25.
传统模型主要侧重于通过含水层的某一单一属性来定性或半定量化表征其非均质性,无法对含水层综合非均质性进行定量描述。引入非均质综合指数(HSI)这一概念来定量化表征含水层多个属性的综合非均质性。其具体的计算过程主要包括以下3个步骤:利用Markov原理建立含水层沉积微相分布模型;通过相控建模原理,利用改进的序贯模拟法建立含水层属性参数分布模型;通过熵权法计算出上述各个含水层属性模型的权值系数,并根据此系数对模型进行叠加,从而求得含水层非均质综合指数。将该方法应用于华北平原栾城地区,对该区的冲洪积扇含水层非均质性进行研究,计算结果表明:沿滹沱河冲洪积扇半径方向的沉积微相变化平缓、含水层参数连续性较好,故其非均质性较弱,HSI为0.74~0.95;冲积扇相互叠加区域沉积微相变化剧烈,属性参数具有较强的空间变异性,故其具有强烈的非均质性,HSI为0.38~0.65,这表明在该研究区内沉积环境对含水层非均质性起着控制作用。非均质综合指数能够在考虑多项含水层属性的基础上,定量化表征含水层的综合非均质性及各属性对综合非均质性的影响,并为后续的污染物运移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26.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通过波包传播的诊断方法,对2008年5月26日—6月18日我国南方地区连续暴雨过程期间波包传播和积累进行分析与研究。由中低层500 hPa和700 hPa高度场的波包分布特征分析可知,强降水过程产生期间,绝大部分发生强降水的地区均是波包大值区,扰动能量的积累和释放与降水过程的发展有一定对应关系。扰动能量的发展和积累与强辐合区内不稳定能量的输送也有较好的对应。波包值的经向和纬向传播特征表明,在强盛的西南季风背景下,这次南方地区连续暴雨过程的扰动能量主要来自孟加拉湾地区,在降水期间有源源不断的波包由该地区向降水区域传播;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西太副高)所处的高值区范围偏南,有利于副高北侧西南气流扰动能量的传播;高原地区的扰动能量对降水也有重要影响,南支锋区扰动异常活跃。中低层扰动能量的传播、积累及频散与降水的发生、维持及结束有着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27.
利用沈丘县1961-2000年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沈丘县近40 a的气温、降水、日照时数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沈丘县的农业气候资源丰富,雨热同季,但又不完全同步;10 ℃以上的活动积温为4750.4 ℃·d,降水量为808.5 mm,主要分布在4-10月份,日照时数为2109.1 h;近40 a热量资源呈增多趋势,20世纪90年代的热量资源明显多于前30 a,降水量变化不明显,日照时数呈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28.
PAN—S光度法测定水和河泥中微量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荣  魏琴 《矿物岩石》1994,14(3):100-103
  相似文献   
29.
适宜的气象条件,可提高番茄的品质和产量.番茄生育适宜温度为13~28 ℃;适宜空气相对湿度为45%~50%;适宜土壤水分含量60%~85%;喜光,但光照不宜过强.  相似文献   
30.
杨森  张明军  王圣杰  王杰  陈荣  马荣  潘素敏 《冰川冻土》2017,39(5):1113-1121
基于中国自动气象站与CMORPH降水产品融合的0.1°×0.1°高分辨率逐时降水量网格数据集以及气象站点日降水的实测资料,对青藏高原面雨量的空间分布做了研究,并运用线性分析法对青藏高原季节面雨量和逐时面雨量的年际变化做了分析。结果表明:(1)0.1°×0.1°高分辨率格点降水数据能够准确地反映青藏高原面雨量的空间分布特征,东南缘的降雨量远大于西北部。格点数据与站点数据之间偏差率小于20%的站点占到站点总数(84个)的65.48%,相关系数大于0.9的站点有48个。(2)2008-2013年青藏高原总面雨量的年均值为133.42×1010 m3,夏季面雨量最大,占到全年面雨量的51.48%。四季面雨量均呈增长趋势,春、夏、秋、冬的线性倾向率分别为0.40×1010 m3·a-1、3.11×1010 m3·a-1、1.30×1010 m3·a-1和0.92×1010 m3·a-1。(3)面雨量峰值出现在19:00-20:00(北京时间,下同),面雨量增多的时间出现在17:00-02: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