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16篇
测绘学   5篇
地球物理   71篇
地质学   3篇
天文学   2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据全球天文部门的测量和归算结果,应在1998年12月31日世界时23时的第59分末,对协调世界时(UTc)再次实施正闰秒,即在这一分钟的末尾人为地增加1秒钟,使1999年1月1日UTc的0时时刻推迟1秒钟到来,以便让UTc的时刻与世界时(UT)的时刻...  相似文献   
12.
历史上采用地方时间观测和记录的某些天象的时刻,可用于地球自转速率变化的研究。日本在17-19世纪间许多月球朔和望时刻的观测记录。本文简要介绍了其记载情况,探讨了将这些年代较晚的观测资料用于地球自转速率变化研究的可能性。试算结果表明他们对研究此期间地球自转速率的变化可起到积极作用。有必要对他们作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由地球自转的年际变化预测El Nino事件   总被引:13,自引:7,他引:6  
分析了地球自转、大气角动量和太阳黑子相对数的年际变化与El Nio的关系。结果表明:当地球自转速率的年际变化由快向慢转变,即表示年际变化的△LOD1的数值由极小逐渐增加并转变为正值约半年后,El Nio的初期开始出现。此期间大气角动量的年际变化也呈现从小到大的过程。通过分析新的地球自转变化测值,预测2001年将出现El Nio。结果还表明El Nio可能与太阳活动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郭增建  韩延本 《地震研究》2006,29(3):300-303
介绍了块、带、源观点的产生和不断完善的过程,以及最新的相关研究成果。根据块、带、源观点,将青藏高原巨块划分为南块和北块,并讨论了北块边界上大震的活动性。  相似文献   
15.
小波变换应用于日长变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空间测地技术的发展,日长变化的观测资料已经达到了空前高的程度,迫切需要合适的数学工具和方法从这些高精度的观测资料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近些年,小波变换被应用于天文学和地球科学的资料分析中,它通过伸缩和平移等运算对时间信号进行多尺度的细化分析,从中提取有效的信息.本文主要介绍了小波变换应用于日长变化的研究进展,并初步探讨该领域以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本文简要介绍了用中国研制的人造卫星激光测距仪(SLR),安装在阿根廷与San Juan大学天文台开展SLR合作观测与研究的意义,以及这个SLR系统的指标和性能.该仪器系统于2006年初在阿根廷国立San Juan大学天文台工作以来,进展良好,取得了观测数量丰富、精度高的优良结果.该合作的进展状况和未来的发展设想也在文中做了介绍.  相似文献   
17.
光电等高仪是中国天文学家设计制造的一种新型经典天体测量仪器,观测过天空中某个等高圈的天体,归算世界时及天文纬度变化值,用于地球自转参数的解算和星表的制订与改进。震前天文时纬残差异常现象发现后,其资料又用于时纬残差与地震关系的研究。安装在北京天文台的一架Ⅱ型光电等高仪(λ=116°19′40.″5 E,φ=40°06′03″.9 N)于1976年3月开始观测。可惜在唐山7.8级地震前夕尚未取得丰富可靠的观测资料,因此在最初研究时纬残差与地震的关系时,它的资料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讨论了大地震前天文时间和纬度观测结果的短周期异常波动涨落。这种现象最先是在1976年唐山地震(M=7.8)后被发现,其后对大量观测结果进行分析更证实了它确与地震有关。对于造成这一异常波动涨落的原因,最有可能的是当地的垂线变化。垂线异常变化可能是由地下物质迁移引起的。结果显示,经典的天文观测结果不仅对于地震研究和预测是有价值的,而且对于垂线变化研究和其它的地球物理现象也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9.
全球强震的分布及其与地球自转速率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结合文[1]作者给出的全球地震目录,重点考察1832~1994年间全球强震(Ms≥7.5)的分布特征,并初步探讨了全球强震与地球自转速率变化的可能关联。结果表明,1832年以来的全球强震分布与现代的地震观测结果比较一致,这些强震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两大地震带,地球自转速率变化与全球强震的频次存在较为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中心日食记载与地球自转速率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中国古代中心日食(全、环食)的观测记载研究近2千余年间地球自转速率长期变化的原理和方法,讨论了中国古代中心日食和近中心日食观测的记载资料,并利用其中可靠的记载和-26.0″/(100a)2的月球本征加速度值计算得到了表示地球自转长期变化的△T值系列,由此得到表示地球自转长期减慢的日长变化均值约为1.4ms/100a,该平均值相应的历元为A.D.114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