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6篇
测绘学   28篇
大气科学   28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31篇
海洋学   7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31.
滇东南底圩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预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底圩金矿是滇东南地区目前发现的少有的中大型金矿,矿石元素组合为砷金型,成因上属浅成(中)低温热液(超)微细浸染型金矿。从矿床地质特征出发,结合邻区资料探讨了矿床的控制因素:(1)底圩金矿与沿向北突出的文山-富宁弧形逆冲推覆构造带圈层状产出的多个金矿带应是统一的有机体,逆冲推覆构造是控制矿床成带产出的主要因素,较为完整的短轴破背斜是矿床定位的极好场所,破背斜轴部不同方向断裂交汇区、背斜转折端、倾伏端以及古喀斯特溶洞发育之处是极好的容矿空间; (2)节理、裂隙、孔隙发育的峨眉山玄武岩是最主要的赋矿岩石,主成矿期应为燕山晚期;(3)低温相对封闭、稳定的环境是形成(中)低温元素组合微细浸染金矿所必须的物理环境。矿区深边部及外围找矿预测应紧紧围绕底圩破背斜轴部不同方向断裂交汇区、背斜转折端、倾伏端以及古喀斯特溶洞发育地段开展工作,除考虑玄武岩赋金外,还应考虑P2β与P1m的下伏不整合面和上覆三叠系地层。并探讨了矿区深边部及外围找矿预测应注意的地质物化探标志问题。  相似文献   
32.
将RBF神经网络模型与基于补偿最小二乘准则的半参数模型相结合,首先进行RBF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报,在此基础上进行半参数模型改正,非参数利用补偿最小二乘法求出,建立优化的RBF神经网络——半参数模型.结合某边坡的GPS高程观测数据进行建模预测,与单一采用RBF神经网络预报模型相比,结果显示精度较好,该方法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33.
周星  李英  郭军  何玉 《物探与化探》2021,(2):490-495
上覆岩层压力是地层沉积压实作用的源动力,也是地层孔隙压力计算的重要基础数据。本文通过Eaton公式推导出密度变化与上覆岩层压力和孔隙压力的计算模型,验证了不同厚度下低密度泥岩对上覆岩层压力以及孔隙压力的影响关系,证实密度差异为0.3 g/cm 3、厚度从100~500 m的低密泥岩对孔隙压力的影响最大仅为0.02 psi,从3~250 Hz的频率扫描密度曲线计算得到的上覆岩层压力几乎无差别,证实上覆岩层压力仅代表沉积地层的低频成分,因此根据正常压实地层有效应力和上覆岩层压力的关系确定了基于井控地震层速度场转换上覆岩层压力体的快速方法。以渤海西部某构造为例,新方法求取的上覆岩层压力体被多口钻井一一验证,满足了快速勘探评价的需求。  相似文献   
34.
天津地区设计暴雨强度的推算与适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设计暴雨是防洪和排水设施建设的重要基础,完善设计暴雨是加强应对区域洪水和城市内涝灾害风险的重要保障。由于一般气象站的暴雨观测资料不足以推算城市排水所需的设计暴雨强度,因此研究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对于在空间上细化城市排水设计暴雨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选取天津市区和塘沽两个具有长年分钟雨量资料的气象站,基于年最大值和年多值两种数据采样方式对暴雨强度进行推算,并分别编制了暴雨强度公式。与天津市区相比,塘沽的暴雨强度明显偏大,其在市政排水设计上不宜采用与天津市区相同的标准,否则将面临更大的暴雨内涝风险。对比分析两种暴雨强度公式计算值表明:当标准为2~10年一遇时,基于年最大值采样法的暴雨强度公式在排水设计上具有适用性,即利用常规观测资料推算的设计暴雨强度在排水设计方面的适用范围。这为在空间上进一步细化城市排水设计暴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5.
近50年天津地区局地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天津地区5个台站的降水、云量和大雾等常规地面观测资料,分析了近50年天津地区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天津地区的城市化对局地气候变化的影响日趋明显,人类活动产生的气溶胶浓度的增加已经对云、降水和雾等的气候特征造成了较为显著的影响。表现为: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城市化进程比较明显的地区,低云量呈增加的趋势,毛毛雨日数的减少呈减缓的趋势,冬季大雾日数有明显的增加趋势等。而天津地区近50年降水趋势的变化特征,也同时包含了区域大尺度背景条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36.
分析了1990年以来在祁连山断裂带上发生的7次地震前,嘉峪关气氡观测点和酒泉水氡的变化情况,发现在1990年10月20日天祝6.2级地震、1992年1月12日嘉峪关5.4级地震、1995年7月22日永登5.8级地震和2002年12月14日玉门5.9级地震前,嘉峪关气氡观测点均记录到短期的破年变异常,而酒泉水氡在玉门地震前为明显的突变型中期异常。  相似文献   
37.
海河流域夏季降水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内变化特征,利用海河流域148个地面气象台站逐日降水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流域夏季各月降水关键区的分布变化以及与其对应的大气环流系统的季内配置差异,并定量计算了主要环流系统对季内各月关键区降水的影响作用大小。结果表明:海河流域夏季降水关键区稳定表现出一种季节内变化,即以海河流域东北部滦河和北三河下游台站降水贡献率最大值区为轴心,从初夏(6月)至盛夏(7月和8月),降水关键区在季节内呈顺时针移动,由海河流域东北部移至流域东部和南部再移至流域东部和中部。初夏,东北冷涡活动对流域关键区降水影响最显著,相对贡献率达69.6%;盛夏7月,流域关键区降水异常主要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太副高)脊线位置有关,其相对贡献率在60%以上;8月,西太副高脊线和东亚夏季风指数对流域关键区降水的相对贡献大小相当。海河流域降水关键区在夏季各月的分布变化,与这些环流系统的季内变化路径(南北摆动或向北推进)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38.
常规的侧扫声呐系统可用于探明海底地貌及水下障碍物,但受设备硬件及海洋环境的影响,一般多应用于近岸浅海区域,且常规侧扫声呐系统扫测量程短(通常100 ~ 400 m左右),在深海则显得有点"力不从心",不适合大范围、大面积的深海区域扫海作业.  相似文献   
39.
通过室内试验就中海石油炼化山东公司东营港(堆场区)场地的土性条件和加固前、加固后的变形和强度特征的变化进行了比较。此外,根据3个场地的现场实测资料的比较,分析了不同地层条件下强夯荷载作用引起的孔隙水压力的分布特征,最后研究强夯法加固饱和土地基的土性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40.
根据侧扫声纳影像的特征,提出了基于灰度共生矩阵(gray level co-occurrence matrix,GLCM)纹理分析的声纳影像纹理提取方法,对不同的纹理特征参数进行量化分析,生成侧扫声纳纹理图像,并建立侧扫声纳图像纹理数据库,实验结果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