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50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63篇
地球物理   3篇
海洋学   1篇
自然地理   5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提出了从宽谱太阳漫射辐射信息反演大气气溶胶折射率虚部的新方法。通过敏感性分析发现:宽谱太阳漫射辐射对大气气溶胶折射率虚部的变化非常敏感,而对粒子谱分布、气溶胶折射率实部、地表反射率、大气中水汽和臭氧含量的变化不很敏感或弱敏感,因此可以从中较好地提取大气气溶胶折射率虚部。数值试验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12.
An accurate and rapid method for solving radiative transfer equation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fact that the multiple scattering component of radiance is less sensitive to the error of phase function than the single scattering component is,we calculate the multiple scattering component by using delta-Eddington approximation and the single scattering component by solving radiative transfer equation. On the ground, when multiple sattering component is small, for example, when the total optical depth T is small, the accurate radiance can be obtained with this method. For the need of the space remote sensing, the upward radiance at the top of the atmosphere is mainly studied, and an approximate expression is presented to correct the multiple scattering component. Compared with the more precise Gauss-Seidel method.the results from this method show an accuracy of better than 10% when zenith angle 0 < 50 掳 and T < 1. The computational speed of this method is, however, much faster than that  相似文献   
13.
利用卫星资料分析我国北方东西部臭氧分布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SAGE Ⅱ和HALOE臭氧垂直分布资料和TOMS臭氧总量资料, 研究我国北方(45°~55°N和35°~45°N范围), 东部(105°~135°E) 和西部(75°~105°E) 大气臭氧总量和垂直分布特征和差异。结果表明:我国北方东部冬季、春季和秋季臭氧总量明显大于西部, 主要表现在平流层臭氧极大值附近及其以下高度臭氧含量东部比西部明显偏大, 这种差异在冬、春季尤为明显; 随着纬度的降低, 冬季和秋季臭氧总量东、西部差异减小, 但春季臭氧总量东、西部差异没有明显改变; 夏季, 在45°~55°N范围, 东、西部臭氧分布没有明显差异, 但在35°~45°N范围, 臭氧分布东、西部差异较明显, 臭氧总量东、西部差异达到20.6 DU, 16 km以下臭氧柱总量东、西部差异达到12.8 DU。该文还对导致我国东、西部臭氧分布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1.IntroductionLidarisincreasinglyusedinmeasuringtheopticalpropertiesofaerosolsandcloudssincethe1960's.Ithasbeenshownthatthedeterminationoftheextinctioncoefficientasafunctionofheightisfeasible(Klett,1980;Fernald,1984;LuDarenetal.,1977;Spinhirneetal.,...  相似文献   
15.
TheobservationsonPolarStratosphericCloudsatZhongshanStation,AntarcticaSunJinhui(孙金辉);XiaQilin(夏其林);QiuJinhuan(邱金桓)andLuDaren(...  相似文献   
16.
基于地面太阳短波总辐射对气溶胶光学特性和地表反照率的敏感性, 该文提出了一个评估我国气象台站总辐射资料准确度的方法。该方法选用气溶胶光学厚度和太阳天顶角较小情形下的晴天辐射资料, 从太阳直射辐射反演气溶胶光学厚度, 用于计算宽带透过率, 再从该透过率和总辐射资料反演太阳常数E0, P, 并采用E0, P对世界辐射基准 (WRR) 的偏差表示总辐射资料的不确定性。模拟结果表明:气溶胶折射率虚部和大气柱水汽含量的输入误差是两个主要的评估不确定因子。用于准确度评估的资料越多, 越有利于平滑气溶胶、水汽含量等输入参数随机误差的效应, 评估结果越合理。应用这一方法, 该文评估了2000— 2004年我国沈阳、额济纳旗、北京、乌鲁木齐、格尔木、上海和广州7个气象台站总辐射资料的准确度。7个站共有1161个太阳常数反演值, 都满足太阳天顶角余弦 (μ0) 大于0.7的条件。这些E0, P值对WRR的最大偏差为7.33%, 97.78%的E0, P值对WRR的偏差小于5%, 总平均E0, P值对WRR偏差只有-1.15 %。依据这些结果, 当μ0≥0.7时, 这些台站的晴天总辐射资料的不确定度估计为5%。  相似文献   
17.
邱金桓  杨理权 《大气科学》2002,26(4):449-458
从宽带的太阳直接辐射1天或1小时累计量(曝辐量)气象观测资料反演气溶胶光学厚度的一个有效方法是很有用的.作者把太阳曝辐量与"等效"的瞬时太阳直接辐射关联起来,建立了一个与曝辐量"等效"的瞬时太阳直接辐射的模式;应用该模式和一个"等效"波长模式,发展了一个从太阳直接曝辐量反演气溶胶光学厚度的方法.作者还从试验上比较分析了由某时刻的宽带太阳直接辐射、每小时或1天的太阳直接辐射曝辐量反演得到的气溶胶光学厚度以及由太阳光度计探测的气溶胶光学厚度.试验结果表明,由日太阳直接辐射曝辐量反演得到的气溶胶光学厚度可理解为辐射加权的日平均光学厚度.  相似文献   
18.
用于空间对地遥感的一个参数化辐射传输计算模式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邱金桓 《大气科学》1998,22(4):649-658
一个足够精度的参数化向上亮度模式对空间对地遥感的大气订正应用是很有意义的。依据向上天空亮度对大气散射相函数、光学厚度、太阳天顶角、空间方位和天顶角等有关参数的依赖特性,基于大量的天空亮度数值模拟计算资料,本文发展了一个关于向上天空亮度的参数化模式。39440组的数值模拟对比资料表明,在气溶胶光学厚度#Aτt≤1,太阳天顶角小于72°,μ≤0.432 (天顶角小于65°)以及无云的条件下,由现在的参数化的模式所计算的向上亮度的误差一般小于6%。地表反射率越大,参数化模式的精度越高。参数化模式的精度一般随着光学厚度和太阳天顶角的增大而变差。  相似文献   
19.
火山气溶胶对北京地区臭氧总量变化趋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分析了1979~1995年北京地区臭氧总量的变化趋势、1980~1994年整层气溶胶光学厚度和1981~1985、1990~1994年平流层气溶胶光学厚度。分析依据的数据资料来自Dobson仪器所观测的臭氧总量资料和太阳辐射表提供的气溶胶光学厚度资料。结果表明,1979~1995年期间北京地区臭氧总量年变化率为-0.269%,1982~1985、1991~1994年间臭氧总量年变化率分别高达-0.954%和-1.439%。这说明厄尔奇琼火山和皮纳图博火山爆发对臭氧总量减少可能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10个地方大气气溶胶1980~1994年间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者发展了一个从地面上太阳短波直射辐射和能见度信息综合确定大气柱气溶胶总光学厚度和平流层气溶胶光学厚度的方法,并应用这个方法从气象台站观测资料反演得到北京、昆明、喀什、上海、广州、郑州、沈阳、武汉、格尔木和乌鲁木齐等10个地方从1980到1994年间晴天气溶胶光学厚度资料,分析了这些地方气溶胶光学厚度月变化和年变化特征,并侧重分析了1982年墨西哥厄尔奇琼火山和1991年菲律宾皮纳图博火山爆发对气溶胶光学厚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