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8篇
测绘学   31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77篇
海洋学   13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中祁连东段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祁连东段出露很多花岗质岩体,对其中4个岩体进行LA-ICPMS锆石U-Pb年龄测定,分别得到(853±2.3)Ma、(888±2.5)Ma、(846±2)Ma和(756±2.2)Ma的结果.表明在该地区新元古代早中期曾经历了两次岩浆作用,同时从这些岩体中的继承锆石中得到1.7 Ga、2.1 Ga和2.6 Ga的年龄.  相似文献   
122.
随着地理国情监测工作的常态化推进,需要对监测的源头、方法、过程和成果进行监督管理,以保障监测成果的公正性,提高地理国情监测的权威性。本文在地理国情监测工作基础上,从工作保障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两个方面展开,探讨重庆市地理国情监测管理体系框架,旨在指导重庆市地理国情监测工作顺利、高效开展。  相似文献   
123.
正一直以来,寄存在橄榄石自形晶中的熔融包裹体被认为是代表了初始熔体的岩浆珠滴,可以从岩浆喷发所经历的近地表过程中完好的保存下来。然而,对于熔融包裹体内被捕获熔体的来源,则一直存在多种观点:(1)代表了地幔中熔体组分的最新再平衡;(2)记录了岩浆通道系统的相互作用;(3)代表局部、颗粒尺度的溶解-反应-混合过程。近日,《地质学》杂志报道了瑞士洛桑大学地球科学研究所Mélina Manzini1及其合作者关于以上  相似文献   
124.
作为地球历史记录中最大的生物危机,二叠纪末的生物大灭绝(EPME)事件是西伯利亚大火成岩省释放的挥发物造成的环境扰动结果,造成了约90%的海洋生物灭绝.确定这一重大生物危机背后的环境条件和机制,无疑对理解在这一事件中运行的地球系统反馈机制具有重要的作用.最近的研究表明,在EPME期间全球温度的波动会导致不同时间尺度的各种环境响应,尤其以火山作用导致温室气体驱动的气候变暖最为显著;而气候变暖引发的海洋缺氧扩张可能是导致这次海洋生物大灭绝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5.
铅炉子过铝质花岗岩带发育于中天山岛弧带南缘的星星峡缝合带内, 为一长条形的二云母花岗岩。岩体地球化学特征是高Si、Al和K, 低Mg、Fe的组份, 全碱含量中等, σ=174~19, K2O>Na2O, A/CNK>11, 属于高钾钙碱性过铝质花岗岩类(SP)。岩体的CaO/Na2O和 Al2O3/TiO2比值都相对较低, 分别为(006~007)和(489~553); REE、Nb、Y含量和Rb/Sr、Rb/Ba比值相对较高; Rb、Th和LREE相对富集, Ba、Si、Eu、Ti、P和HREE相对亏损; εHf(t)=-23~+16表明岩体还具有较高的锆石同位素特征, T2DM变化范围为1 573~1 329 Ma。 这些地质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铅炉子二云母花岗岩形成于后碰撞的伸展环境中, 是在高温、中低压条件下发生重熔形成的, 其源岩为古老的地壳物质和年轻的增生物质通过物理风化作用形成泥质岩。本文通过测年获得二云母花岗岩锆石LA ICPMS年龄为4445±22 Ma, 表明铅炉子过铝质花岗岩形成于晚奥陶世, 是中天山岛弧带和公婆泉岛弧带的碰撞时间的上限, 它也是中天山岛弧带与公婆泉岛弧带碰撞造山作用的产物, 是中亚增生造山带的增生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26.
在Windows环境下实现点阵汉字转换成矢量汉字,并能实现无级缩放、任意角度旋转以及以不同的颜色显示。提出了对离散点的处理及边缘跟踪后的拉直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27.
原特提斯的消减极性:西昆仑128公里岩体的启示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128公里岩体是西昆仑造山带中一个早古生代的花岗闪长岩体,长期以来一直是研究西昆仑构造演化的重要参考依据。然而由于区域地质资料的不足和研究手段的不同,对该岩体的形成年代、源区性质以及构造背景等方面还存在着不同的认识。本文试图通过地质年代学和地球化学方面的研究,明确128公里岩体的成岩时代和构造背景,进而制约西昆仑的早古生代构造演化。单颗粒锆石的U-Pb定年结果表明128公里岩体形成于471±5 Ma并含有可能形成于早期岩浆房或继承自源区的490 Ma左右的锆石。128公里岩体富Al_2O_3(15.7%~18.4%),Sr(470~864μg/g)和大离子亲石元素但相对亏损 高场强元素,相对富集轻稀土且具有低到中等的负铕异常(δEu=~0.7),显示出典型的Ⅰ型弧花岗岩特征。尽管其富集Al_2O_3、Sr、相对低的MgO含量和Y/Yb比值使其非常类似于埃达克岩,但其相对高的Yb(1.92~2.88μg/g)、Y(19.4~34.0μg/g)含量,低的Sr/Y(24.2~37.0)和Zr/Sm(7.3~21)比值以及相对高的初始Sr同位素组成(0.7075~0.7091)排除了消减板块在石榴石稳定区发生部分熔融的可能性。低的氧同位素组成(+5.7‰~+7.4‰)以及Sr-O同位素关系表明该岩体并非形成于地幔来源的岩浆与变质围岩间的同化混染。高的稀土含量、明显的稀土分馏以及相对高的Sr同  相似文献   
128.
根据2009-2017年9个航次对西沙永兴岛附近海域共6个站位的沉积物重金属监测结果,应用数理统计法估算了该区域7种重金属元素的背景值,分析了重金属的含量及年际变化,采用单因子标准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其重金属含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域沉积物重金属具有低背景值,均符合海洋沉积物质量第一类标准,沉积物质量为...  相似文献   
129.
刘彦华  杨晓军  袁超 《江苏地质》2019,43(4):619-626
海洋物探方法是海洋调查的主要方法,在海上风电地质勘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广东阳江沙扒海上风电场勘察中,通过浅地层剖面结合单道地震,查明了场区覆盖层厚度,绘制了基岩埋深图;采用多波束测深和侧扫声呐,并结合浅地层剖面探测和钻探取样成果查明了海底障碍物分布;通过浅地层剖面,初步查明了研究区浅层气分布范围;将海洋磁法成果绘制成研究区磁场等值线图。根据多波束测深、侧扫声呐、海洋磁法、浅地层剖面和单道地震等海洋物探方法特点,通过广东阳江沙扒海上风电项目,展示了应用海洋物探技术在海上风电勘察领域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130.
基于应变能密度理论的岩石破裂数值模拟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倩  李树忱  冯现大  李文婷  袁超 《岩土力学》2011,32(5):1575-1582
采用双线性应变软化本构模型结合能量耗散原理建立了损伤本构方程,并通过应变能密度理论建立了细观单元岩石破坏的能量判别准则。当某一单元所存储的应变能超过某固定值时,单元进入损伤状态,同时单元的损伤程度随着能量耗散的增加而增加,损伤单元的材料属性也随之改变,直到变为具有一定残余强度的单元。随着荷载增加,单元损伤的程度变大,当单元储存的应变能超过所建立的能量判别准则时,定义单元破坏,随着破坏单元的数目不断增多,破坏单元相互连通形成宏观裂纹,实现了利用线性计算完成非线性计算的过程,避免了数值计算在单元断裂时的奇异性,模拟了岩石的峰后破裂行为。对上述算法利用FLAC中的FISH语言开发了岩石破裂化计算程序,并将该程序成功应用于巴西劈裂和中间裂隙拉伸试验的破裂模拟过程中,其模拟结果与相应的理论和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说明该方法对于模拟岩石破裂过程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