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3篇
地球物理   34篇
地质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城市抗震防灾规划中建筑物易损性评价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功能和后果的抗震设防理念,提出了城市建筑物的分类方法并根据不同类别采取不同抗震易损性评价方法,其中包括应用能力谱的理论易损性分析方法和快速群体震害预测方法等。根据这些方法和泉州市规划区内的房屋调查资料,对泉州市的房屋进行了震害预测,并通过泉州市建筑物地震易损性分析的结果,提出了针对性的抗震减灾策略。所发展的易损性评价方法和对策措施对其他城市编制抗震防灾规划也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13.
我国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2  
本文首先简要回顾了国外隔震技术的发展历程,重点概述了我国建筑结构隔震技术多年来在研究、应用及技术立法等方面的进展情况.最后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对今后国内隔震技术的研究、应用等方面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4.
考虑接连两次地震影响的建筑物震害分析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通过对建筑物进行静力弹塑性分析(Push-over)和静力循环往复加载分析,分别得到两次地震作用对建筑物所造成的损伤。分析表明,考虑两次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累积破坏现象明显。最后给出了一个六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算例。  相似文献   
15.
液化危害评价的模糊概率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中有关液化势判别和液化危害评价规定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考虑随机性和模糊性的新液化危害评价方法,与以往的研究相比,此法有以下特点: 1.文中分析了整个土层柱状的液化概率,而不只是研究一定深度上土层的液化概率; 2.文中应用隶属函数关系将液化危害等级划分建立在模糊集合论的基础之上; 3.对整个土层柱状的液化危害评价采用了模糊概率方法,从而为考虑各种不确定性影响提供了可能性。 本文的研究为将地基基础抗震设计方法建立在可靠度理论的基础之上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文中对地面运动衰减规律中的距离参数提出了一种新的定义,即从场地到破裂线两端点的平均距离。这个定义能较好地反映发生构造地震的断层破裂模式。文中重点讨论了新的距离定义在地震危险性分析中的应用,发展了在三种不同边界条件下线源和面源模型的分析方法。此外,文中还列举了一个简化例子来展示应用所述方法的计算步骤。  相似文献   
17.
场地土类别的评定对工程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世界上大多数地震国家的抗震设计规范都作出相应的规定。就目前收集到的资料,多数规定都缺乏必要的动力指标,至于对多层土的评定,则极少有确  相似文献   
18.
烈度、震中距和场地条件对地面运动反应谱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本文从我国现行抗震规范和烈度区划的实际情况出发按不同震中距将烈度7度分为三种情况,8度分为两种情况。根据强震观测资料统计得到的以上五种情况和9度的基岩运动作为输入,对实际工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土层剖面进行了地震反应分折。根据所得结果讨论了烈度、震中距和场地条件的各种可能的组合对地表加速度反应谱的影响,提出了设计反应谱按烈度、震中距和场地条件分类的新方案。  相似文献   
19.
建筑结构基础隔震标准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收集整理了世界主要国家(如中国、美国、日本以及欧洲的国家)最新修订的建筑结构规范中对建筑结构基础隔震标准化研究的情况及具体规定,并做了相互的对比分析,内容包括:基础隔震的设计标准、产品标准与维护标准等。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指出了建筑结构基础隔震标准化进程中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以及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