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29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11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1.
黄、渤海沿海大风变化特征及影响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1981—2010年黄、渤海沿海44个气象站大风资料,根据中央气象台对近海海区的划分,分析了近30 a黄、渤海近海5海区大风的气候特征,以及通过天气分型对2008—2012年黄、渤海沿海大风的影响系统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近30 a黄、渤海沿海5海区日最大风速≥6级和≥8级日数呈递减趋势,1980s大风日数较多,各海区≥6级大风在1981年和1987年前后均有两个峰值。≥6级大风日数随季节变化的峰值,渤海海区出现在春季,黄海南部海区是春季、夏季8月和秋季11月,渤海海峡、黄海北部和中部海区则主要是春季和冬季。渤海海区以偏北风和南南西风为主导风向,与其他海区以北或西北风为主的特征明显不同。冷锋是黄、渤海沿海大风最主要的影响系统,其次是气旋型和高低压型大风。另外以850 h Pa温度平流的强度、冷/暖中心的强度、等温线密集带梯度、地面高/低压强度、地面大风前3 h/24 h最强变压中心强度和地面气压梯度等要素为着眼点,对不同类型的大风指标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随着第二次土地调查和城镇地籍调查工作的开展,数字化已经逐步成为地籍管理的主角。而目前,大部分基层土地管理部门由于受经济和技术条件的限制,地籍档案管管理仍然处于人工查阅、管理的状态,地籍管理处于“土洋结合”时代。面对新形式下的地籍舞台,不可或缺的地籍档案也应该跟上时代步伐,披上数字外衣,发挥数字化优势,使地籍管理工作整体跨入现代化轨道。  相似文献   
13.
为了对多种数值模式产品进行综合对比检验,开发了山东省多模式预报要素综合检验系统。该系统利用FORTRAN、C#编程语言和.NET技术实现了预报要素与实况的对比、绝对误差分布、TS评分三个功能。系统利用山东省大气监测站、区域站、石油平台站、浮标站等台站观测数据实现对T639,MM5和WRF-RUC模式在全省122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和10个精细海区代表站插值的风、温、压、湿、降水等6个预报要素进行综合检验,并提供检验结果。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房价的不断攀升,集体土地上房屋买卖反悔的官司层出不穷。在双方买卖手续基本齐全的前提下,通过官司卖方重新赢回了或者部分赢回了房屋的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获得了非常丰厚的房产价值。实  相似文献   
15.
岩质边坡非饱和带水分对于边坡植物生长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目前对岩质边坡非饱和带水汽运移的系统性研究还很少,现有研究大部分集中在大气与岩体的接触面和凝结水能否生成的定性层面,而未将边坡非饱和带作为一个系统整体来研究.为了阐明岩质边坡非饱和带的水汽运移机制及其与边坡植物生长之间的关系,运用热力学和系统科学的理论,开展边坡温湿度监测试验,进行了详细的水汽运移机制的研究.研究发现,岩质边坡非饱和带内的水汽运移驱动力为水汽分压梯度,水汽从水汽分压大的位置向水汽分压小的位置运移.冬季时,水汽从边坡深部向浅部运移,夏季时,水汽从大气向边坡深部运移.岩质边坡非饱和带内存在水汽饱和带,夏季范围较大,冬季范围收缩.同时,通过对岩质边坡复绿植物的成活率进行监测分析,论述了岩质边坡非饱和带内的水汽内循环机制及其生态学意义.本文对于研究岩体非饱和带水文学、探索植物水分来源、指导岩质边坡复绿乃至干旱半干旱带的生态修复都有极为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曲巧娜  盛春岩  范苏丹  荣艳敏 《气象》2019,45(7):908-919
针对传统TS检验方法的不足,引入了目标对象检验方法,通过对降水落区的面积、位置、形状和强度进行匹配,可获取空间场潜在的预报信息。以欧洲中心细网格、T639、山东WRF集合模式和华东区域中尺度模式(BCSH)为例,采用强降水过程模式预报最优次数及要素箱线图统计方法,得到模式及集合预报产品的性能特征,根据环流形势及影响系统对强降水分型,结果表明:热带气旋与中低纬度系统相互作用的强降水过程模式预报效果最好,最具参考性;低涡和切变线相伴随的强降水过程效果次之,且以BCSH和山东WRF集合最大值预报效果更好,各模式对低槽系统强降水预报能力一般,对温带气旋类型强降水过程模式预报效果差的概率最大。  相似文献   
17.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发表后,南昌工业学校、南昌技工学校党委及时召开党委会,研究学习贯彻“意见”的具体措施。学校召开了由全体班主任、教师代表、学生管理干部、部分中层干部和  相似文献   
18.
基于相拟性准则的SAR图像分割方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郦苏丹  张翠  王正志 《遥感学报》2003,7(2):118-124
提出一种以似然差函数作为相似性衡量标准的SAR图像分割方法。首先根据SAR图像的强度分布特性,通过仿真,发现两个具有相同分布的均匀区域合并成一个区域后,它们的似然差函数近似与区域的大小和均值无关,而仅与SAR图像的视数有关。在此基础上对两个相邻区域的似然差函数进行简化,获得它的概率密度函数的解析形式。选取一定的虚警率,计算出两个相邻区域之间存在边界的似然差函数的阈值。然后根据似然差函数和区域的形状的约束建立融合代价,使得所有可以融合的区域按照一定的顺序融合。当没有区域可以进一步融合时,就获得SAR图像的最终分割结果。  相似文献   
19.
地形及下垫面对渤海大风影响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盛春岩  李建华  范苏丹 《气象》2014,40(11):1338-1344
为研究渤海周围下垫面对大风的影响,利用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模式,对2009年4月13和15日两次渤海东北大风过程进行了地形和海洋下垫面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渤海北部地形对渤海海面大风有增强作用。地形的存在会使大风区更偏东,冷空气速度略偏慢,而辽宁东部地形的阻挡作用会使黄海北部海面风速减小。辽河平原喇叭口地形的存在使喇叭口东北部风速增大,而喇叭口西南侧及渤海海面风速减小。由于海洋下垫面较光滑,会对海上大风起到增强作用,引起"向岸风"效应。海洋下垫面对大风的增强作用与大风强度有关,风速越大,海面对大风的增强作用越明显,向岸风作用也就越明显。两次东北大风的试验结果表明,海面对大风的增强作用在渤海北部约2~3 m·s~(-1),渤海南部约3~5m·s~(-1)。渤海海洋下垫面对大风的增强作用大于渤海北部地形动力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