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52篇
地质学   13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根据藏北色林错-雅安多510余公里长地震剖面上纵横波特征所识别的来自于莫霍反射及壳内反射震相,通过正演拟合解释了该纵剖面地壳纵横波速度与Poisson比结构.研究结果显示,雅鲁藏布江与班公湖-怒江两条缝合带之间地壳结构东西向变化剧烈,岩石圈结构在剖面中部厚度最深,达到80余公里;莫霍面东西向变化呈现“下凹”特征,自莫霍面“下凹”处沿剖面东西方向呈阶梯状抬升,且西向抬升速度较东向大;地壳内纵横波速度纵向(深度域)与横向(东西方向)均存在非均一性现象,且上地壳内27~34km深度处存在厚度约5~7km的低速层.上地壳内,剖面中段介质的Poisson比较剖面东段与剖面西段的低;下地壳内,剖面东段的Poisson比较剖面西段的Poisson比低.上地壳内介质的刚性变化特征不同于下地壳内介质的刚性变化特征,剖面东段下地壳内物质较剖面西段的刚度小,并蕴含着藏北地区下地壳物质伴随欧亚与印度板块碰撞而东向流动.藏北地区地壳结构东西向变化趋势与莫霍面“下凹”特征可能源于多期构造作用的叠加效应.  相似文献   
62.
工区位于额尔古纳中段的铜-铅锌-银-钼-铀成矿带.自上世纪80年代在该区发现化探异常以来,一直没有找到主矿体.为了解决该区的找矿问题,在充分研究工作区的地质、地球物理特征前提下,采用了大功率激发极化中梯装置和激发极化测深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勘察.在12线758点布置了一个倾斜度为83°的钻井,并在100 m左右深度见到了侵染状矿体.证实了分析的正确性,达到了找矿目的.  相似文献   
63.
We recognized 6 sets of reflecting P- and S-wave events from Moho and other interfaces within the crust, respectively, with the wide-angle seismic data acquired from 510 km-long Selincuo-Ya'anduo profile in the northern Tibet, fitted the observed events with forward modeling, and interpreted crustal structure of P- and S-wave velocities and Poisson's ratio under the profile.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crustal structure between Yarlungzangbo and Bangong-Nujiang sutures changes abruptly, and the crust is the thickest at the middle part of the profile with thickness of 80 km or more. The "down-bowing" Moho is the striking feature for the crustal variation along the west-east direction. The Moho uplifts with steps, and the uplifting rate westward is greater than that eastward. The heterogeneity of P- and S-wave velocities exists both vertically and horizontally, and one lower velocity layer (LVL) exists with the depth range of 27-34 km and the thickness range of 5-7 km. For the upper crust, Poisson's ratio is the lowest at the middle part of the profile; for the lower crust, the Poisson's ratio at the east segment is lower than that at west segment, which means that the crustal rigidity for the upper crust is different from the lower crust, and the lower crust under the east segment of the profile is more ductile. We infer that the substance in the lower crust endured eastward flow along with the collision between Eurasian and Indian plates, and the "down-bowing" Moho is attributable to the multi-phase E-W tectonic processes.  相似文献   
64.
喜马拉雅碰撞造山带的深层动力过程与陆─陆碰撞新模型   总被引:46,自引:8,他引:38  
青藏高原的整体隆升与地壳短缩和其增厚的物理-力学机制是该区深部物质与能量交换,圈、层结构与物质运移及其耦合的产物.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的前缘─-喜马拉雅碰撞造山带错综的深层动力过程是本质.基于地震Rayleigh波三维速度结构和人工源深部地震探测结果,发现雅鲁藏布江南北两侧深部构造和地球物理场差异显著,并具有特异的深层动力过程.提出了印度板块地壳和上地幔物质向北"挺进",分别在不同档体阻隔作用下而终止于不同部位的双层"楔板"新模式,在南、北双向挤压力系作用下形成了喜马拉雅碰撞造山带和青藏高原隆升的复杂格局.  相似文献   
65.
西藏错勤—申扎剖面大地电磁测深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西藏冈底斯地区错勤—申扎大地电磁测深剖面的研究,揭示了该地区壳幔结构特征.上地壳底界面深度大约20 km,在扎日南木错以西和当惹雍错以东地区分别发育壳幔高导层(体).高导层(体)的中心——电阻率低值区出现在20~40 km深度,其根部可追踪到上地幔.从高导层(体)的发育特征推断:错勤—申扎剖面壳幔高导层(体)是在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主、晚碰撞阶段地幔热流物质上涌和后碰撞阶段地壳东西向拉张作用下,导致中、下地壳岩石相继发生两期部分熔融的结果.而当惹雍错可能是一条深度可能达到上地幔的深、大断裂.  相似文献   
66.
指示地球深层动力过程的地震各向异性"化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地震各向异性是地球内部介质的一种重要属性。地震各向异性研究不仅有助于准确认识地球内部精细结构,还有助于研究地球活动过程。本文从海洋岩石圈与大陆岩石圈各向异性结构两个方面较详细地论述了地震各向异性与地球深层动力过程的相互关系,论证了地震各向异性是指示地球深层动力过程的地球物理“化石”。  相似文献   
67.
本文提出-种利用有偏VSP资料反射波旅行时信息重建椭圆各向异性介质中水平向与垂直向速度的方法。其中,地下介质假定为层状椭圆各向异性介质。反射波旅行时间采用射线追踪理论及几何关系计算得到,反演中的线性方程组采用奇异值分解(SVD)技术进行求解。 方法检测时,我们对各向同性介质及椭圆各向异胜介质情况下有限差分法正演模拟的深井有偏移距VSP地震资料分别进行各向同性和各向异性方法反演成像。结果表明,本文所述方法较之各向同性介质模型反演方法对介质类型有很好的适用性,同时也说明了本方法的司行性。最后,我们分别介绍了对实际有偏VSP资料反演得到的地下介质的速度结构图像。  相似文献   
68.
为探查福建龙海花岗岩区深部地热构造,试验音频大地电磁法(AMT)在此类地区的应用效果,在该区域布设了数条AMT测线.经过一系列的数据处理及反演,得到研究区的各条测线的电阻率深度剖面图及电阻率分布平面切片图.该测区AMT研究成果反映了地下2 km深度范围内的地质构造分布基本情况,指示了可能的深部地热构造位置,为深部构造探测提供了良好的地球物理基础资料.结果表明,音频大地电磁法在探测花岗岩地区深部地热构造方面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