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2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油气藏微观不均一性及其意义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潘长春  杨坚强 《沉积学报》1998,16(4):98-104
油气储集岩中不同孔隙类型(开放型与封闭型)中的油气组分、孔隙中自由状态的油气组分、矿物颗粒表面吸附(束缚状态)的油气组分、以及矿物内部油气包裹体之间常规生物标志化合物组成(甾、萜分布)存在明显的差异,反映了不同成藏阶段油气组成的地球化学特征,展示了油气充填过程,同时为油源对比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准噶尔盆地砂岩储集岩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油气储集岩(砂岩)粒间孔隙中自由状态的油气组分,与各种矿物相互吸附、结合(束缚状态)的油气组分,以及矿物内部的油气包裹体之间常规生物标志化合物组成(甾、萜烷分布)存在明显的差异。反映了不同成藏阶段油气组分的地球化学特征。展示了油气藏油气注入过程。为油源对比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塔里木盆地晶包有机质的地球化学性质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塔里木盆地晶包有机质的地球化学性质及其应用范善发,周中毅,解启来,潘长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510640)关键词晶包有机质,塔里木盆地,二次生烃,生物标志物碳酸盐岩的可溶有机质主要为沥青A和晶包有机质,前者是用溶剂抽提碳酸盐岩样品获得...  相似文献   
14.
压力对烃源层演化及产烃影响的模拟实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压力对烃源层演化及产烃影响的模拟实验解启来,范善发,周中毅,潘长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510640)关键词准噶尔盆地,压力,模拟实验按照现行的成油模式,一般认为石油是在1500~4000m范围内生成和保存的,超过4000m石油将裂解成...  相似文献   
15.
自生伊利石^40Ar-^39Ar年代学在油气勘探及其他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自生伊利石晶体结构的特殊性,使这一方法从样品处理到数据解释都有一些需要探讨的问题。自生伊利石提纯方法主要由冷冻-加热碎样结合高速离心完成。样品粒度愈细,样品纯度愈大,结晶度愈差。通过X射线衍射可以获得样品纯度、结晶度方面的信息,用TEM可以获得XRD检测限(5%)以下的样品纯度信息。样品^39Ar核反冲丢失与样品中晶体的结晶度(2θ)、晶体沿c轴方向的层厚相关;真空包裹技术可以较合理地降低核反冲丢失,得到细粒样品有意义的年龄。真空包裹的细粒样品的“保留年龄”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16.
17.
氧化作用对气态烃组成和碳同位素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通过加水模拟实验,揭示了气态烃在被矿物氧化过程中分子组成和碳同位素组成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气态烃、非烃 (H2、 CO2、 H2S)组成及碳同位素组成发生了明显且很有规律的变化.气态烃碳数越高,氧化速率越快,碳同位素变化 (增重 )越大.当氧化剂为赤铁矿或赤铁矿 硫酸镁时, CH4含量没有明显降低,δ 13C值增重 1‰~ 2‰; C2H6含量最后 (288h)降低了约 20%,δ 13C值增重约 3‰; C3H8含量最后降低了约 50%,δ 13C值增重约 5‰; Ic4h10含量在 72 h时即降低了约 80%,氧化速率远高于 Nc4h10.非烃 CO2的含量增加了 1.26~ 1.71倍.当氧化剂为硫酸镁时, CH4含量明显增高,最多时增加了 34.7%,δ 13C值增重约 8‰; C2H6含量在 72 h时降低了约 14%,在 144 h时降低了约 85%,δ 13C值增重约 24‰; C3H8含量在 72 h时降低了约 65%,在 144 h时降低了 98%以上; Ic4h10和 Nc4h10在 72 h时即降低了 90%以上.非烃 CO2含量最多增加了 1.86倍, H2S最多增加了 9.62倍.这些实验结果对认识天然气藏在矿物氧化过程中分子组成和碳同位素组成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矿物对原油裂解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限定体系下(密封金管),对原油、原油+蒙脱石和原油+方解石进行了裂解产气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原油+蒙脱石裂解的甲烷和总气态烃(C1-C5)产率在大多数实验温度点与纯原油裂解基本相同,只有在高温度点才相对偏高,反映了蒙脱石对原油裂解的催化效应。原油+方解石裂解的甲烷和总气态烃的产率则在大多数实验温度点比纯原油裂解相对偏低,并且在高温度点明显偏低,表明方解石对原油裂解具有抑制作用。纯原油和原油+方解石裂解气态烃产物中异构烷烃和烯烃的相对含量基本相同,而原油+蒙脱石裂解气态烃产物中异构烷烃和烯烃的含量则明显偏高。依据2℃/h和20℃/h两个升温速率甲烷和总气态烃产率,应用美国Lawrence Liverinore国家实验室开发的Kinetics软件模拟了纯原油、原油+蒙脱石和原油+方解石裂解生成甲烷和总气态烃的动力学参数,推算了在地质条件下原油裂解主要阶段的温度范围。  相似文献   
19.
从普光气田及邻近地区二叠系和下三叠统15个含沥青碳酸盐储集岩样品分步提取了自由态油气组分和油气包裹体组分,并且应用限定体系(金管)热解实验获取了固体沥青热解组分.各组分进一步做色谱和色谱-质谱分析获取了生物标志物组成.分析结果表明,从油气包裹体组分、自由态油气组分至固体沥青热解组分,伽马蜡烷/C31升藿烷比值依次增高.同时油气包裹体组分 C23三环萜烷/(C23三环萜烷+C30藿烷)、C21/(C21+ΣC29)甾烷、C27重排甾烷/(C27重排甾烷+C27规则甾烷)、20S/(20R+20S) C29甾烷和αββ/(ααα+αββ) C29甾烷等成熟度指标与自由态组分相近,而明显高于固体沥青热解组分.根据分子指标,可以推断古油藏的原油来源于不同的烃源岩,早期充注的原油来源于下志留统烃源岩,具有较低的伽马蜡烷含量和较高的成熟度;晚期充注的原油来源于上二叠统烃源岩,具有较高的伽马蜡烷含量和较低的成熟度.固体沥青主要为晚期充注、来源于上二叠统烃源岩的原油裂解生气的产物  相似文献   
20.
从滴南凸起10个含油储集岩样品分步提取了自由态油气组分、束缚态油气组分和油气包裹体组分,各组分进一步做色谱、色谱-质谱和正构烷烃单体碳同位素分析。根据生物标志物组成,可将10个含油储集岩样分为两类:第一类包括D2-1和D18-12个侏罗系油砂样,第二类包括其他8个采自侏罗系、二叠系和石炭系含油储集岩样。两类样品生物标志物组成差异主要有:(1)第一类样品各类油气组分三环萜烷含量明显低于第二类样品;(2)第一类样品 C20、C21和 C23三环萜烷含量比较接近,其分布模式为 C20<C21>C23,第二类样品这3个化合物含量差异较大,且分布模式为C20>C21>C23;(3)第一类样品伽马蜡烷和β-胡萝卜烷相对含量高于第二类样品;(4)第一类样品C27甾烷含量较低而C28甾烷含量较高,第二类样品则相反。可以推断第一类样品自由态组分、束缚态组分和油气包裹体均来源于二叠系烃源岩而第二类样品各类油气组分则来源于石炭系烃源岩。第一类样品油气包裹体成熟度明显高于自由态组分和束缚态组分,表明早期充注原油的成熟度高于晚期充注的原油,总体上各类油气组分成熟度位于生油高峰阶段(Ro 0.8%~1.1%)。第二类样品从自由态组分、束缚态组分至油气包裹体成熟度依次降低,表明早期充注原油的成熟度低于晚期充注的原油,总体上各类油气组分成熟度位于高-过成熟阶段(Ro〉1.25%)。第一类样品各类油气组分正构烷烃单体碳同位素组成相对较轻,第二类样品各类油气组分正构烷烃单体碳同位素组成有一定的差异,组成较轻者与第一类样品各类油气组分接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