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33篇
测绘学   19篇
大气科学   49篇
地球物理   95篇
地质学   74篇
海洋学   10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2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高阳  潘华  汪素云 《地震学报》2014,36(4):698-710
介绍了模拟地震动时程的随机有限断层法及近年来对该方法的改进,改进后的随机有限断层法适合模拟中强地震;比较了不同场地方位角的中强地震近场地震动时程与平均伪加速度反应谱(PSA);定量分析了中强地震近场地震动模拟结果的参数敏感性. 结果表明:不同场地方位角的中强地震近场PSA在短周期部分差别较大;应力降是模型中最重要的参数,其对反应谱短周期部分影响最大;几何扩散系数对PSA的整体影响也较为明显. 将随机有限断层法应用到工程安全性评价工作中时,应当重点关注对反应谱短周期部分影响较大的应力降和该区域的几何扩散系数,同时要调查该区域优势场地方位角的分布,更加合理地控制中强地震近场强震动的模拟.   相似文献   
92.
针对核电工程选址中的能动断层地质调查工作需要,提出了利用共偏移距浅层地震反射时间剖面来拓展地质剖面解释深度的技术方法,通过物性和岩性的综合解释来提高对能动断层鉴别及其产状确定的可靠性.探测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是有效可行的.地质剖面上描述的断裂破碎带在共偏移距时间剖面上反应明显,二者可以相互印证,优势互补.该技术方法可用于类似工程地质调查和第四系覆盖较薄地区的隐伏断层探测.  相似文献   
93.
青海玉树7.1级地震构造背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简要论述了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7.1级地震所处大地构造背景、区域地震活动性和区域地震构造特征,最后对玉树地震发震构造——甘孜—玉树断裂的展布、分段性和活动性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94.
潘华  陈国兴  孙田 《岩土力学》2011,32(Z1):346-0350
利用空心圆柱扭剪(HCA)仪,针对原状海洋粉质黏土,通过循环三轴及循环扭剪试验,得出相应的杨氏模量、剪切模量和动泊松比,探讨了有效固结围压、固结应力比对动泊松比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土体的动泊松比随着广义剪应变的增大而增大;有效固结围压、固结应力比均对动泊松比有显著的影响,动泊松比随着有效固结围压、固结应力的增大而逐渐减少;且随着广义剪应变的增大,两者对动泊松比的影响减小,当广义剪应变增大到1.8×10-2左右,试验终止,此时土体动泊松比约为0.48。试验中未出现动泊松比大于0.5的现象,说明土体未出现剪胀现象,试验所采用的粉质黏土在循环荷载作用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5.
断层相互作用对中国川滇地区地震危险评估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1904年以来发生在中国四川、云南地区的强烈地震所伴生的库仑应力变化. 研究区涉及了中国大陆最活动的地震带. 由于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沿喜马拉雅会聚带的碰撞, 菱形区域的构造运动受到西藏高原向东扩展的影响,在东——西方向上受到主要板内走滑断裂运动的调节. 在研究区,断层顺时针逐步旋转,转动角达90deg;, 造成了应力场的复杂性. 计算了由强地震(MSge;6.5) 的同震滑动和连续构造加载在主要断裂上产生的库仑破裂函数变化(Delta;CFF). 在应力评估模型的每一步, 对是否能触发下一次地震的可能性都进行了判断. 最后,模型给出了下一次地震中断层易于破裂的证据,对未来危险性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96.
大坪子井田含水与充瓦斯岩溶洞隙赋存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打通二矿大坪子井田开拓系统的大巷和抽放瓦斯巷均布置在煤系下部的茅口灰岩中。到目前为止,这类巷道长度已近10万m。经地质勘探钻孔查明,茅口灰岩内存在含水与充瓦斯的岩溶洞隙,如326钻孔揭露灰岩溶洞时,瓦斯压力达2MPa,因此我矿在掘进灰岩巷道时,全程采取探掘措施,以防止岩溶水和岩溶瓦斯突出危害。笔者根据搜集到的资料,对大坪子井田茅口灰岩岩溶特征进行了分析,初步探讨了岩溶水和岩溶瓦斯的赋存规律。   相似文献   
97.
核电厂地震安全性评价中的地震构造法,要求鉴定发震构造和划分地震构造区,在以往实践中,发震构造鉴定往往基于地表活动断裂构造,且表征为线状震源.当存在较强非随机分布的地震活动且难以找到清晰的地表活动断裂构造形迹时,地震构造法就难以合理地表现这些地震的危险性.本文以云南滇中大姚—姚安发震构造鉴定为例,探讨了在地表活动构造形迹不清,中强地震活动性较强的滇中大姚—姚安地区,采用面状发震构造来表征地震危险性的方法,讨论了在地震构造法中采用面状发震构造的必要性、鉴定思路和方法,并建议在今后的核工程地震危险性评价地震构造法中应充分考虑面状发震构造的应用.  相似文献   
98.
21世纪以来,云南频繁发生全省性干旱过程,造成严重的灾害。未来在气候变化背景下云南全省性干旱过程将如何变化尚未得到充分研究。基于16个第六次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的模式结果和区域性干旱过程监测评估方法,研究了云南省区域性干旱过程历史时期的特征和未来不同排放情景下的可能变化。结果显示,适当订正后的CMIP6模式能较好地模拟出近54年云南省区域干旱事件的特征,模式偏差主要表现为夏季降水偏多、10—11月降水偏少。未来54年在三种排放情景下,云南省区域性干旱过程发生次数将增加1.1~4.7次,持续日数将增加2.6~4.0日,影响范围将增加0.2~0.6站,累计强度将增加0.1~0.2。未来发生在干季内的干旱过程次数将减少,但持续日数、影响范围、累计强度都将增加;由干季延伸至雨季的干旱过程次数、持续时间、累计强度都将增加;发生在雨季内的干旱过程次数和影响范围将增加、累计强度将减小。滇西北、滇东北等受干旱过程影响较轻的地区未来也将更容易受到干旱过程的影响。上述结果表明未来云南省全省性干旱过程将加强。  相似文献   
99.
采用第五代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潜在震源区划分方案并结合Newmark位移模型,基于陇县工程地质岩性特征及地形高程数据,考虑地震动地形放大效应以及Newmark模型参数的不确定性,得出陕西陇县地区的地震动发生率为50年10%水平下滑坡的失稳概率,根据所得结果将研究区的潜在地震滑坡危险程度分为四个等级:极低危险区、低危险区、中危险区、高危险区。中、高危险区主要集中于陇县地区的泥岩、粉砂岩以及黄土覆盖地且斜坡坡度大于40°的地区,其中千河及其通关河两岸部分地区的地震滑坡危险性较高。本文结果可为该地区的地震滑坡风险管理和土地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0.
美国建筑抗震设计的法规体系与设计地震动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论述了美国建筑抗震设计法规体系发展演变过程及其代表性的规范、标准与技术文档;分析了美国当前建筑法规中设计地震动参数的重要技术见解,设计地震动的不同层次与作用,基于目标风险的最大考虑地震概念等技术的进展,同时,也总结了美国抗震设计相关法规中设计地震动确定的基本规定。本文旨在从美国庞大复杂的建筑设计法规体系中,梳理出清晰的建筑抗震设计的法规体系脉络与设计地震动的要求,为我国建筑抗震设计中设计地震动的相关研究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