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47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119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由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北京石油学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学部、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和中国石油大学共同主办的“第四届油气成藏机理与油气资源评价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10月14日-16日在中国北京顺利召开。共有260余位代表参加了这次大会,他们分别来自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挪威、德国、韩国以及国内的18个科研院所和34个油田公司。这次大会提交的会议论文和摘要116篇,其中大会主题报告28篇,分会交流34篇。[第一段]  相似文献   
32.
黔中地区多期构造演化、差异变形与油气保存条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黔中地区构造演化经历了基底、原特提斯、古特提斯和新特提斯等四大旋回,进一步划分为早期裂谷(前南华纪)、台地-被动大陆边缘(南华纪-志留纪)、台地-陆内裂谷(泥盆纪-二叠纪)、稳定台地(早、中三叠世)、陆相断陷(晚三叠世-古近纪)和断褶隆升(新近纪-第四纪)等6个阶段.控制黔中地区构造-沉积格局的关键构造变革期为都匀运动、广西运动、印支中期运动、燕山晚期运动和喜马拉雅运动.黔中地区差异构造变形特征十分明显,自东往西可以划分为4个构造带,即雪峰构造带、麻江-凯里构造带、黔中构造带和黔西北构造带等.受NW-WNW向展布的构造转换带控制,黔中地区在南北方向上具有构造分段性特征.黔中地区具有盖层多样性特征,主要发育3类盖层,即盐岩、泥页岩和致密碳酸盐岩.盐岩类盖层分布局限.构成区域性封盖条件的泥页岩主要分布在下寒武统(牛蹄塘组和金顶山组)和中下志留统(翁项群),分布较稳定.致密碳酸盐岩盖层可能以下寒武统清虚洞组灰岩和泥灰岩最为有利.  相似文献   
33.
塔里木显生宙盆地演化主要阶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汤良杰 《地学前缘》1997,4(4):318-324
塔里木显生宙盆地演化经历了震旦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和中-新生代3个一级构造旋回。这种旋回性主要与板缘的拉张裂解,俯冲消减和碰撞闭等构块构造运动体制有关。每个一级构造旋回一般是以拉张体制下的盆地形成开始,尔后转化为挤压体制下的盆地,最终以构造反转结束。塔里木显生宙盆地演化可进一步分为6个二级演化阶段,即震旦一奥陶纪克拉通内裂隙盆地发展阶段,志留-泥留纪克拉通内挤压盆地演化阶段,石炭-二叠纪弧后  相似文献   
34.
柴达木盆地北缘断裂构造分形特征与油气分布关系研究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5  
本文应用分形几何理论对柴达木盆地北缘断裂体系的分布进行了定量研究,在研究标定尺度范围内,该区断裂体系的平面分布具有良好的统计自相似性和分形特征,在双对数坐标系中,用最小二乘法进行直线拟合的相关系数平方(R2)均在0.97以上。该区4个已知油气田断裂构造的分维数D值均大于1.3,明显高于整个区域内4个反射层的断层分维数(平均D=1.218)。可以认为断裂构造的分维值大于1.3的部位是该区油气聚集分布的有利区。断裂体系分数维值越大的地区,有利于油气藏的分布,其单位面积内的油气地质储量越高。  相似文献   
35.
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的开合旋回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塔里木、柴达木显生宙盆地演化经历了3个开合旋回,即震旦纪-中泥盆世(Z-D)开合旋回、晚泥盆世-三叠纪(D3-T)开合旋回和侏罗纪-第四纪(J-Q)构造旋回,可能与古亚洲洋和特提斯洋在不同阶段伸展张裂、俯冲消减和闭合作用有关。塔里木、柴达木显生宙盆地演化可进一步划分为6个演化阶段:震旦纪-早奥陶世为克拉通内裂陷盆地阶段,中奥陶世-中泥盆世为克拉通内挤压盆地阶段,晚泥盆世-早二叠世为弧后裂陷盆地阶段,晚二叠世-三叠纪为弧后前陆盆地阶段,侏罗纪-古近纪为前陆盆地阶段,新近纪-第四纪在塔里木前陆盆地性质明显,而在柴达木则表现为强烈挤压坳陷。  相似文献   
36.
中国海相碳酸盐岩层系油气资源量大,但探明程度低,是油气资源战略接替的重要领域.中国海相碳酸盐岩层系具有形成时代老、改造强烈、沉积中心与生烃中心不吻合、储层具有多样性且非均质性强、多烃源层、多期生烃、多期成藏、多期调整与改造等显著特点,与陆相碎屑岩层系有明显差别,又有别于国外海相碳酸盐岩层系.在对不同地区海相碳酸盐岩层系油气地质条件进行分析解剖的基础上,分别对四川盆地、中下扬子及滇黔桂地区、塔里木盆地、鄂尔多斯盆地、渤海湾盆地和青藏地区的海相碳酸盐岩层系油气勘探战略选区急需解决的地质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7.
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前缘滑脱层内部变形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古近系库姆格列木组和新近系吉迪克组膏盐层构成了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的区域滑脱层。在褶皱冲断带前缘,膏盐层发生塑性流动,其内部形成多种构造样式。根据野外考察、地震剖面解释和钻井资料识别出的膏盐层内部构造变形样式主要包括盐枕、盐墙、盐推覆、鱼尾构造、盐焊接(断层焊接)、盐缩颈、透镜状增厚和盐垛等盐构造。盐构造在形成时间上具有一定的演化序列,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总体表现为由北向南迁移,前缘秋里塔格构造带则是从西往东迁移,盐推覆、盐焊接、盐枕等构造形成时间较早,盐墙形成较晚,东秋地区的盐构造形成时间整体较西段和中段晚,规模也较小。  相似文献   
38.
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中段第三系盐枕构造   总被引:16,自引:10,他引:16  
本文旨在探讨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盐枕构造的类型、分布、成因机制及其与油气聚集的关系。通过地震反射剖面的解释和石油地质条件综合分析,认为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由北而南依次发育残留盐枕、非稳态盐枕和稳态盐枕等 3类盐枕构造,沿克拉苏构造带和西秋立塔克构造带呈长条形带状分布,其成因受重力滑动、重力扩展、区域挤压和塑性流动作用的联合控制。从盐枕构造的演化序列和分布特征看,该区盐枕构造的主要特点表现为:北部盐枕形成较早,稳定性差,出现残留盐枕,盐枕规模较小;南部盐枕形成较晚,稳定性较强,形态相对完整,规模较大。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盐枕构造与油气聚集密切相关,伴随盐枕构造的形成,发育大量盐相关油气圈闭构造,沿盐枕构造成带状分布,同时盐枕构造巨厚的盐岩层为油气聚集提供了良好的封闭条件。  相似文献   
39.
柴达木盆地构造分区及其油气远景   总被引:15,自引:10,他引:15  
基于对柴达木盆地构造特征和构造演化的研究,主要依据基底性质和起伏、地层展布、构造变形强度、盆地演化特征、断裂和山脉的分割性和含油气系统的分布等将柴达木盆地划分为北部块断带、茫崖坳陷、三湖坳陷和德令哈坳陷 4个一级单元和 21个二级单元。依据烃源岩的分布、生储盖组合和构造圈闭发育程度等,按Ⅰ类有利区带、Ⅱ类较有利区带和Ⅲ类远景区带对各二级构造单元进行了含油气远景评价。  相似文献   
40.
塔里木盆地塔中隆起盐相关断裂发育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地震资料解释成果,结合中、下寒武统含盐层系展布特征,分析塔里木盆地塔中隆起主要断裂带变形特征及其形成机理.塔中隆起主要断裂带表现为上陡下缓,往深部在中、下寒武统含盐层系顶在或内部发生滑脱,滑脱距离在不同地区有所差异,具有典型的"盐相关断裂"特征.塔中地区断裂带的形成演化主要受区域构造应力场、基底先存断裂和中、下寒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